iWatch支持支持通話功能,并內置一些生理指標傳感器裝置
作者:Multitouch時間:2013-03-08 來源:騰訊數碼
北京時間03月0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人類對穿戴式產品的智能化改造隨時隨地都在進行。2012年4月,谷歌創造性的推出了一款融合時尚和科技元素于一體的Google Glass眼鏡。今年1月23日,醞釀近一年的Pebble智能手表也開始向Kickstarter上的投資人出貨。有趣的是,除了Pebble科技外,越來越多的廠商表現出了對智能手表的情有獨鐘,如最新的Cookoo手表。與此同時,有關蘋果iWatch的消息傳聞近來也相繼在業內曝光。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fixture/news/2013/0308/20327.html
iWatch的基礎形態是一款手表,屏幕最多不過2英寸,因此觸屏體驗同樣存在疑問。眾所周知,iPhone 4的屏幕為3.5英寸,但卻經常會因為一些過于細小的按鈕而發生誤觸控,這種情況下,iWatch要么像Windows 8一樣,為操作系統引入更多的手勢交互;要么就像iOS 5之后的iPhone手機一樣,整合Siri助手服務,利用Siri助手來完成一些功能性的操控,但即便如此,用戶在屏幕可能在2英寸左右的iWatch上,能做的事情依舊有限。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未來的iWatch手表理解成為iPhone手機的第二屏,這種第二屏與傳統概念中的第二屏又有所不同。傳統第二屏幕最典型的例子是利用Xbox SmartGlass在Xbox 360和Windows 8或Windows Phone 8等設備之間進行串流或者輔助操作,但顯然在2英寸的屏幕上串流視頻文件,體驗將會十分糟糕。因此如果要將iWatch理解成第二屏,也只能串流一些基礎的數據性文本,比方天氣、體育賽事比分直播等單純利用文本就可以展示的內容。

續航問題同樣是外界對iWatch高度關注的話題,尤其是目前iPhone 5的電池僅1440毫安時,一般情況下需要一天一充,重度用戶甚至需要一天兩充。在這種情況下外掛一個iWatch,如何保證手表和手機的續航也令人感到疑惑。據悉,蘋果目前已申請了iWatch相關的79種不同專利,其中包括一項“由動能供電的柔性顯示屏”技術。
動能供電技術目前還處在實驗室階段,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將搭載該技術的產品投入到消費電子市場。早在2009年,京瓷曾展出過一款名為Kyocera EOS的智能手機,這款手機采用的就是動能供電技術,利用壓感發電裝置實現供電,設備使用的頻次越高,續航時間就越長。如果蘋果能夠順利的將技術運用到iWatch上,那么即便是一款在功能上和其他廠商并沒有本質區別的智能手表,讓人可以稱得上是實質性的突破,并且可以呼應庫克在股東大會上,面臨股票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所作出“偉大產品”的承諾。
總結下來,iWatch要面臨的問題有很多,可以延伸的功能也會層出不窮,但歸根結底實現iWatch通話才是這款產品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這可以考驗蘋果在用戶已經習以為常的情況下,能不能提出一種全新的通話習慣,并且完美的解決通話功能衍生出來的問題。
與此同時,缺少通訊功能支持的iWatch,實際上就是一個手表形態的iPad,而現在蘋果完全有能力利用應用程序實現iPod和iPhone的基礎數據互通,而且這種對iPod的改造比設計一款iWatch的成本低很多,因而也更談不上是偉大的產品。
手表電話的概念早2009年的時候就曾出現過,當時LG推出過一款內置全觸控電容屏的手表電話LG GD910,不過在大屏全觸控設備逐漸進入全盛階段的年代,穿戴式計算產品只能作為一朵“奇葩”,并且隨著慘淡的業績而退出消費電子舞臺。如今,作為可能成為庫克口中“偉大的產品”的iWatch,也被傳出將支持通話功能。雖然從技術上來說手表電話已經并不是難題,但是卻面臨著一些體驗上的取舍問題。
iWatch支持通話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外掛智能手機通訊系統和內置獨立的通訊系統。外掛在智能手機通訊系統上,利用軟件實現通話功能, iWatch屬于一款Gadget產品,和絕大多數智能手表相類似。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產品均采用的是外掛在智能手機之上的思路,甚至連不屬于手表范疇的Google Glass也是如此,但這些外掛設備均只能實現一些基礎的數據和信息交換功能,因此iWatch能否“鶴立雞群”,而后支持通話功能還不得而知;內置獨立的通訊模塊實現通話的思路非常類似LG GD910這款產品,屬于一款獨立的Device產品,然而這種“劍走偏鋒”的設計在業內并不多見。
無論是外掛智能手機通訊系統還是內置獨立的通訊模塊,iWatch都面臨強迫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問題。要知道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已經被全世界都習以為常的事情,比如接電話。用戶的觀念中自始至終就被灌輸了一種概念,“電話要放在耳朵邊上”。正常的理解范圍內,iWatch支持通話,無非是把手抬起來,再轉過來放到耳邊使用,這種姿勢的“舒適性”不難想象。如果放棄這種使用方式,改用耳機,就沒有必要給iWatch加入通訊功能,因為手機本身就可以配對藍牙耳機或者普通耳機使用。
蘋果推出iWatch的傳聞本事并不具有爆炸性,噱頭在于iWatch可能提供的功能特征。不少業內人士認為iWatch可能會內置通訊模塊,支持查看來電、短信和郵件信息,允許使用地圖,并內置一些生理指標傳感器裝置。從目前健康類外設產品的發展趨勢來看,iWatch內置一些用戶生理功能檢測的健康類型傳感器的可能性較高。與此同時,按照智能手表概念的演進,與智能手機同步、交換信息功能實現的可行性也相對較高,尤其是作為提醒助手和快速查看的入口,但直接支持通話的可能性并不樂觀。
相關新聞鏈接
Swatch CEO:iWatch不會成為科技革命
知名手表廠商Swatch公司CEO Nick Hayek在年度報告上表示,他并不認為蘋果即將推出的iWatch能夠成為下一個科技革命產品,畢竟對于一個不大的顯示屏來說,很難能夠出現讓人心動的內容。
之前Swatch與微軟合作推出的Paparazzi系列腕表就沒有得到多數消費者的青睞,所以他認為對于腕表來說,顯示屏是制約其功能和使用體驗的最大一個障礙。另外,目前在人們的潛意識中,腕表已經成為珠寶、首飾和奢侈品的代名詞。在上周《彭博社》的報道中,蘋果目前已經有大約100人的iWatch研發團隊,正在加緊步伐的設計這個能夠運行完整版iOS系統的智能腕表。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