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楊東文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機交互是今年智能電視的重點發展方向。
楊東文介紹說,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體驗是開發電視功能的主導思想,例如語音控制功能,“小尺寸屏幕用手觸摸比較方便,但大尺寸產品再用觸摸完成操作就不太方便了,語音控制更方便。”
楊東文透露,具有簡單語音控制功能的產品今年肯定會面世,創維也在做相關產品。一部分精力是在自己開發,另一部分精力是與專業的語音控制方面的公司合作。
在談到3D電視時楊東文稱,未來3D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除了最低端的產品外,3D會成為中高等級產品的標配,“明年創維帶3D功能的電視占比將超過50%”,楊東文如是說。
對于電視產品的價格,楊東文分析稱,產品平均單價可能還會提升,主要是由于電視尺寸發生變化,大尺寸占比會更高;第二是高端產品的比重,像云電視,3D電視比重會進一步提升因此帶動銷售價格提升;中低端產品售價將進一步下降。
以下是采訪文字實錄:
提問:我最近也看到賣場上新尺寸的電視,主要我關注了39寸的電視。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新尺寸的電視并不是說市場對它有需求,而是說臺灣的兩條六代線可能是為了消耗面板的庫存,然后再加上整個經營業績壓力比較大,然后說實話能多賣一寸就是多賺一寸的錢,才產生了新尺寸的電視。不知道您對這個尺寸怎么來看?
楊東文:11年確定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彩電的尺寸變化比較大,一個是誕生了一個43寸,一個還誕生了一個48寸的電視。那么這兩個屏供應者主要還是三星。第二個剛剛您提的39寸,而且您可能馬上會看到會出現50的寸電腦。原來也有過,現在又重新恢復。可以說是11年彩電的尺寸比較更豐富了。
提問:到目前是12個了。
楊東文:更多了。這個主導力量主要是來自于上游的面板,我想主要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今年上游面板的經營情況都不好,可以說是全行業的虧損,沒有一個面板廠掙錢,已經連續第三季度虧損,相信第四季度也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上游面板廠它要尋找出路,尋找出路最大的想法還是如何發揮它現有的現體的經濟效應。那么這個經濟效益的發揮,你剛才講多一寸就多賣一寸錢,那倒不一定,至少是多一寸是多增加一個競爭的競爭力。比如說同樣的是39寸,它比36.5多兩寸多,但是賣到36.5一樣的價格競爭力更強,老百姓肯定希望大一點。43寸也這個概念,43寸比42寸大一寸,如果是一樣的價格它也更有競爭力。一個方面是這個因素,還有一個是你講的因素,有客觀希望能夠多賣一點錢,改善它的經濟效益。但不斷怎么變化這都說明了是由上游廠家它增加產品力的一種表現,而且是基于現有產線的基礎之上的做了一個產能優化的一個措施。這個措施為什么前幾年大家沒注重,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前幾年大家日子還行,沒有太多的瓦解。第二個因素是最近一兩年技術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原來在六代線切39寸是壓力比較大的,現在光照各方面投入都不大,主要影像這塊把玻璃邊框放寬一點它就可以做到,這也是說明了技術進步的一種表現,生產效率提升的一種表現。所以我覺得主要是這樣一種狀況。
那么對于消費者和整機廠商當然會有影響,對整機廠家的影響一產品線更加的長了,對供應鏈和產品效率的管理就更加難了,對消費者來講是選擇產品更加豐富了。但是唯一的問題是如果這個尺寸不標準的話,不相對的固定就怕以后的售后服務的問題。比如說27寸,結果沒有了,如果27寸屏壞了怎么辦,整機廠家想修都沒辦法修,因為你想不可能留27屏留到現在。所以我們也覺得對消費者來講,盡管選擇更豐富了一些,但是相比較而言這個尺寸還是相對的穩定一些更好。但這是一個相對技術進步的狀態,以上游廠家產能效力各個方面都相關聯的。對消費者來講是好事情,對于我們廠家來講也算是多了一個產品,但是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和帶來一系列剛才講的那些小問題。
提問:剛才您也說到之前面板企業過的還行,所以之前沒有想到過出新的尺寸,大一寸的尺寸。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接下來面板企業逐漸的回暖,企業的生活逐漸又好起來的,那這種會不會尺寸又要消失掉,也就是它會不會成為市場主流的產品?
楊東文:這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還是技術,取決于它的技術進步的速度。如果技術達到這么一個程度和速度的話,對于生產有效性來講那它肯定會選擇這么一個尺寸長期的發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剛才你提的擔憂肯定會出現,如果是一個不良的切割率的產線的尺寸,它肯定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淘汰掉,就像原來歷史上有過的27寸,23寸都是這種狀況。這是難免的。
提問:您覺得接下來這樣一個穩定的狀態,您剛才也提到了少還是售后,這樣一個穩定的狀態您建議是維持在現有面板尺寸的穩定,還是接下來把39,49寸,維持在新的尺寸面板上的穩定?
楊東文:當然應該是新的了,因為像39寸據我了解在六代線上切割是最有利的切割,所以從六代線的角度切39寸確實有優勢,這樣在目前的技術情況之下,以前可能覺得是切26寸,32寸六代線可能更有優勢,現在技術到這個程度以后,切39寸那是有優勢的。
提問:8月份到現在,我們首先發布了云電視新品,到現在我們創維云電視在市場的反饋如何,消費者購買的意向到底怎么樣?
楊東文:我們創維是在今年的8月18號也是在北京,我們第一家推出云電視,說實話推出來以后我們也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帶來兩個反應,第一個反應是大家都在推云電視了,形成中國了也是全球云電視成為電視行業一個亮麗的風景線,說明它是代表技術發展的方向,也是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第二個想象不到的就是消費者對云電視熱情的擁抱,消費者還是非常的歡迎,尤其是新的用戶,他買新房子以后,買新電視的時候大家都想買一個不落后的電視,這么一種消費心態。而且事實上云電視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比以往傳統電視有特別不同的一些體驗,這個大家都基本上知道。我們剛剛視像協會代表行業發表了我們整個云電視基本的特征和標準,是六大特征。基本上我們發現云電視它確實滿足了我們消費者的一些潛在的一些需求,而且確實也提升了我們單體電視的智能化程度。原來我們再怎么智能都是對一個電視而言的,現在利用了云計算和云儲存這么一種技術以后,它可以用到很多的一些后臺的公共資源。尤其是不同終端之間的互動確實是加強了,也方便了消費者。所以從目前來看是受到市場的歡迎。
我舉個例子。像我們創維,183是一個云電視系列,光這一個月,12月份今天是28號,還有兩天,我估計我們這個月肯定是超過4萬臺,一個系列才三個型號為主。你可以看到受歡迎程度,這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還是消費者非常的喜歡。當然接下來我們更進一步的就是進一步提升云電視的這種體驗,增加消費者對這個利用云電視相關功能的應用的范圍和方便性,這是我們廠家下一步要繼續做的。
提問:云電視熱銷是不是得益于安卓系統或者IOS蘋果系統那種開放的手機平臺系統的普及?
楊東文:我同意。確實是云電視,原來我們電視機是一個單向的這么一個互動,就是我們通過衛星,通過有線,通過無線接收電視視頻信號,在某一個時間段某一個臺看某一個節目,背對的。云電視時代以后利用上網以后,我們IT這塊比較發達的,包括我們移動手機這塊比較發達的這些內容,這么一些服務通過鏈接的方式都可以放到電視上來。這樣一來電視就變得更加豐富了,你可以拿電視瀏覽網頁,拿來尋找資料,也可以拿來儲存資料,也可以拿電視機來分享我們的視頻內容,這樣就增加了我們電視互動的內容。那么只有互動體驗好,大家就重新回到我們電視機上看。原來是被動的,現在確確實實有很大的改觀。而這個改觀是因為前期的PC,IT以及PAD、手機這么一些桌上互聯網,還有移動互聯網已經在這塊非常發達了,而且消費者已經熟悉。那么從小屏幕上移到大屏幕上來進行欣賞互動分享,所以我想同意你這個觀點,確實是電視機得益于這么一種開放的操作系統,也得益于他們已經累積了消費習慣和PC、PAD以及手機所沉淀下來的消費者的這種消費習慣。
提問:當初我們在立云電視項目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
楊東文:其實第一個困難還是操作系統的選擇,因為目前來看電視機的操作系統,因為云電視你首先有操作系統,沒有操作系統就談不上后臺內容的分享和互動的問題。操作系統目前來看我們電視機不像我們叫桌面互聯網,不像PC我們的電腦,它是已經很成熟,操作系統大家都知道是微軟一統天下了,微軟的瀏覽器,微軟的操作系統已經一統天下,比較清晰。手機盡管也還不能完全一統天下,但是也比較清晰。手機操作系統大家都知道蘋果的IOS,微軟推的WIN8,還有一個安卓。這樣主流的操作系統還是比較清晰的。
但是電視機廠家應該來講不是特別清晰的,我們有用安卓的,也有電視機廠家自己搞的,還有上游芯片廠家自己主導的,各種各樣都有,就比PC、比移動互聯網,包括手機和PAD操作系統更加復雜。如何選擇我們創維的開發過程中這是第一個問題。當然我們創維最后堅持選了開源開放性的谷歌推出來的安卓操作系統,因為安卓操作系統選擇它的原因?一個它開源,開放。第二個它已經有非常多的應用,上面已經有非常多的應用。第三個已經形成了一個國際化應用開發的規劃和標準。大家都適應了在這上面進行開發應用和分享應用。第三個是安卓操作系統它不斷的完善,原來它是針對于手機,針對于PAD,小尺寸的終端來的,現在也考慮大尺寸,像剛剛推出來的安卓4.0版本,就充分考慮了大尺寸顯示終端,也就是電視顯示終端的觀看特點和特殊的一些技術的要求。所以它還在不斷的進步。
另外因為它的開源的話它集結的品牌更多,IOS是封閉式的管理,就自己一個終端,所有的終端產品都是蘋果的。安卓就開源開放,所以就集結的終端品牌非常之多。反過來講我們想互相競爭以后,技術提升也非常之快。從它發布2.0,2.2,一直到3.0版本,到現在的4.0版本不斷的在升級。所以創維最后還是選了安卓操作系統。我相信4.0版本馬上就會開始推出。
提問:現在很多人都說安卓操作系統并不是最適合彩電使用的,所以現在大家也都在自主開發適合于智能電視的一個操作系統。但是以我目前看,現在目前大家做的一些操作系統基本上都是安卓的一個變種產生的一個系統,那您對于中國自主開發一個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有怎樣的看法?
楊東文:當然這是個好事情,但是你要注意它還是在安卓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一些優化。但是我們也別忘了安卓它不是沒有看到這個問題,我們相信它也在這個基礎上,它本身也會優化這一塊,所以這是兩股力量。對消費者來講都是好事情。安卓開頭是針對于小尺寸來推出的一個操作系統,對于大尺寸來講它考慮沒那么多。現在有兩股力量來優化它,一個是你剛才講的我們自己有些廠家,我們有關的研發機構來進行優化。再一個剛才我說的我的判斷,事實上我們看到4.0版本就已經體現這個要求了,安卓它本身也會來優化這塊,因為它不可能不關注一年2.2億臺大的終端系統,就是電視機系統,這是它不能不關注的。所以我覺得是個好事情。
提問:但是安卓它有一個問題是將來會不會收費,這些問題其實我們也都在考慮,大家其實是想自己開發一個系統,但是至今還沒有開發出來。前一段時間有長虹,TC,還有海信,他們也說打算開發一個TVOS系統,打算明年開始幾家企業采用這個系統來做。我不知道創維這面有怎樣的一個打算,是打算一直都使用谷歌的系統,還是以后也有意愿自己開發系統,或者跟這三家企業一起來做一個系統?
楊東文:首先我也注意到這個系統,這當然首先是個好事情。但是剛才你也看到了,它是在安卓操作系統上進行的優化,所以起的名字都是安卓+,+就是優化的概念。所以說安卓收費的問題標準問題只是大家的一種猜測,但是我想如果真正的收費,涉及到底層的話你也逃不掉,除非你自己底層也做一套系統。所以我們創維目前的想法來說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我們要關注和看,再一個我們創維目前還是比較明確的選用谷歌安卓系統。目前是這樣的。
提問:跟他們有沒有打算一起合作?
楊東文:我們要先看一看。
提問:如果企業自己研發一套智能電視的系統,大概投入的成本是多少?
楊東文:我覺得中國企業目前來講沒這個實力,因為它不是一個幾千號人就可以做的事情,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操作系統我個人的理解它是一個生態體系,它前期要有非常大的投入,像谷歌已經投入非常之大人力物力來做這個事情。第二個在這個系統之上,就是說你這里長了一棵樹還要變成森林,光長一棵樹還不行,因為只有變成森林里面才會有野豬等等動物,才會有蘑菇草等等一些其他產品出來,它是一個生態鏈。等于如果哪個企業,比如說現在要建這么一個生態鏈,我很坦率講以創維目前實力是沒有這種機會的。我想因為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才30年,我們的本土企業基本上在中國本土市場上成長起來的企業還缺少全球化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資金資源技術積累還沒到這個程度。這個我們不能不得不認可這個。
另外在這里我說句話可能會得罪人,但是我想要提一提我們媒體注意了。咱們國家經常在講開放,改革開放,首先要有開放才有改革。又在講全球化,但是我們是不是也過于的拘泥于我們自己想啥東西都做一個東西。其實我舉個例子,以美國為例,美國從來就不生產電視,你說美國人沒有電視看嗎。他看的電視買的電視是全球最便宜最好的電視,這個東西我想我們國家現在最近以來我們媒體也好,各方面也好這個關系做的。我記得當時鄧小平和胡耀邦都講過,改革開放是先有開放才有改革,沒有開放怎么改革,你往哪里改。同樣現在還是問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做企業的感受,一講到技術就講到自己的民族產業,就沒有想到全球化和全球性。所以說我們剛才講的你以美國為例,根本連液晶面板廠都沒有,你說美國人消費電視是最差的,就沒有電視看?不是這樣的,是市場開放,全球化。我們國家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題外話。我的聲音可能來自比較微弱,但是還是要呼吁一下,如果不這樣看問題我們會犯錯誤。就我們政府資源,這個說的重了一點點,會浪費掉。市場經濟還是以企業為主體進行,企業會決定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會決定這個事情有沒有資源做,有沒有能力做。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它肯定會做。就剛才講的操作系統也一樣,我們中國企業愿望是很好的,創維希望搞一個這樣的操作系統,我很坦率告訴你我們在目前階段沒有這個能源和資源。創維才23歲,23歲口袋里面還沒啥錢,沒什么積累,也沒什么技術積累,做這樣的東西不容易。這個稍微跑題了一點,但是我現在發現每一次跟媒體交流的時候大家都大概形成這種定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包括我們去過美國的人都知道,我們買常用的一些品牌的衣服比我們這還便宜。它也不做,它根本就沒做。比如說大家知道男同志穿的比較多的休閑服,忘記叫什么名字了,我在美國舊買十件二十件回來,因為比這便宜。
提問:還是要合理運用拿來主義。
楊東文:甚至于這個說法都有一定的問題,坦率來講,首先企業是全球化的,像美國一樣誰便宜就用誰的,這個不涉及到愛國主義不愛國主義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最終結果是消費者要受益,你不要忘了這個主題,消費者買的東西是不是最便宜,消費者用的東西是不是最好,消費者用的東西是不是最名牌的,消費者過日子是不是最舒服。那就是這么回事情,你自己非要搞一個讓消費者買的又貴又難看又不好用,那不是違反了我們改革開放最最基本的主題。這是扯遠了。這個可能要得罪人,但是我希望有一點理性的聲音出現。我甚至于覺得改革開放30年來,現在我在看鄧小平南巡講話,看了真是感慨良多。現在我們真正思考起來搞的不好要重提改革開放,要重新回到這個主題上。我記得胡耀邦有一次講話,我看紀錄里面講,先開放,你不開放怎么會有改革,改革方向有一些最基本的,對于企業來講公司治理架構在民國時候就有人提出,現在我們都100多年了還在又是什么什么都不好說了。就又走樣了,走樣就會有問題。
提問:那您怎么看剛才說創維現在實力做自己的操作系統還不是那么合適。那么海信現在有,它自己所謂的這套研發的操作系統您了解嗎?
楊東文:不是很了解,我覺得這個是好事情,我剛才說了。我們不能說它不好,肯定是好事情。那么只要能夠得到消費者歡迎,這個東西最終是由消費者檢驗,不是我們說了算的。把話說白了。當然本身是好事情,大家有資源有實力做這個事情是好事情,我承認我們創維很難創立這么一個生態鏈體系,但是沒這個資源實力。但是判斷標準是很簡單的,就是市場,消費者認不認可,接不接受,買不買。就像我兒子一樣,他非要買IPHONE4,他不買其他東西,就說明IPHONE確實是好,沒辦法。我看消費者是有判斷力的。總體來講你問的話題比較敏感說實話。我們還是不講我們的兄弟品牌,我認為還是一句話,真的是一個好事情。
提問:我再問一個關于智能電視這方面的問題,從業內的很多朋友他們反映過來的情況,就是現在的智能電視逐漸做成一個放大版的手機,除了不能移動之外,什么都可以實現。但是它這個畢竟智能電視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產品放在這里,確實跟手機相比確實攜帶起來不方便。那么接下來智能電視主打的功能您覺得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楊東文:等下有個演講會專門講這個,這里不重復。其實一句話是兩碼事,比如說你移動的手機或者移動的PAD你拿來看電視應該不多吧,看消費電視的時間應該不多,這是我們消費者體驗。反過來講電視還是以看電視為主,這還是兩個不同的產品。這是我個人的理解,等一會我要稍微講一下。
提問:智能電視這塊一會兒,像明年蘋果打算推出蘋果的智能,谷歌它會聯手三星、LG也推出智能電視,聯想也打算進軍智能電視領域。面對這么多事情,可能2012年會是一個智能電視混戰的一個年代。
楊東文:同意。
提問:我想聽聽您的意見,對于2012年智能電視這個市場有怎樣的一個看法,創維會有怎樣的計劃?
楊東文:等一會兒我也會提到,因為2012年可能從原來講的智能電視講到云的概念,就是云電視和智能電視還是稍稍有區別的,這個我就不解釋了。可能上網是必須的,那么電視機單臺的一些最基本功能的疊加我們稱之為智能,再加上后臺我們就稱之為云電視了,有后臺的公共系統。那么我想明年2012年主線可能是云電視這塊。當然無論是叫啥名字,大家其實做的都是一回事情,只不過每個企業對于這個產品的定義和對消費者的理解各自不同。就會誕生不同的稍有特色的各自品牌的這種智能電視也好,云電視也好。我們創維說實話在這么一種過程之中我們覺得是,因為技術還在發展過程之中,我們還是想以穩定的,確確實實體驗好的一些功能為主導。具體來講到時候你看我們發布的電視,大概盡快我們也會推出新版本的智能電視出來。相信消費者體驗會比以前更好,用起來會更方便。剛才我也說了有些技術還在發展過程中,比如語音控制,因為我們國家語言方言太多。大家很多人都提出里人機交互肯定是明年智能電視的重點,這方面我還是不多說話,那么PAD和手機是觸摸就完了,小東西用手摸更容易,但是大東西還是用嘴說最好。中央一臺就磨出來了,我找一個什么名就冒出來了。但是我剛才說這個技術還是在發展過程之中,我們想可能是逐步成熟的。可能我相信明年會推出更多的人機交互,用語音控制的方式會更多一些。當然可能停留在剛剛開始是簡單的點頻道,還有是天氣預報。比如說我就這樣說,現在還是蠻準確的,像我這樣的普通話都可以,北京明天天氣怎么樣就出來了,出來而且會播報給你。提醒你別忘了帶雨傘,明天可能下雨。像這一些智能化我相信會越來越發達,但是它是逐步推進的。所以電視機將來一定會成為家庭的中心這是肯定的,家庭的控制中心,儲存中心,交互中心,還有播放中心。我想是肯定的。
提問:您講的語音控制的電視明年能出來嗎?
楊東文:肯定會有簡單功能出來,像我剛才講的說天氣預報這種應該算簡單的,都會出來。
提問:語音控制這塊我們也在做自己的研究?
楊東文:對。
提問:這個是我們自己還是也是會跟別的企業?
楊東文:兩種同時也有,自己也有做,也有跟專業的語音控制方面的公司合作。
提問:還有一個感受,因為前一段時間跟我們編輯在溝通,他就講之前的電視他感覺幾年以來都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只不過是尺寸在變化,但是現在一年之內就出現了好多電視的概念,LED概念還沒有完成明白,LED到底跟LCD,然后又搞了互聯網電視,又搞了智能電視,又搞了云電視,那對他來看不知道究竟該買什么樣的電視,您覺得這種趨勢明年會繼續持續下去嗎,那現在我們這個電視廠商發展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就講這個行業。
楊東文:等一會兒我也會講這塊,如果給我時間多一點我講透一點。其實你剛才講的問題是幾條主線在一塊,一個顯示器件,你講的LED也好,LCD也好,CRT也好,OLED也好,都是顯示器件的變化。剛才你講的云電視也好,智能電視也好,網絡電視也好,那是電視功能本身,我們叫做能力的變化。還有第三個要提到的是畫質,可能顯示器件變化以后畫質肯定會變化。從2D到3G,所以又冒出3D電視來了。如果這樣一比就很容易比,這樣的話就會比的比較清晰一些。但是對消費者肯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學習問題,就是消費者你在這個時代沒有文化不學習你就享受不了更好的東西。就像喝紅酒一樣,你不懂就當水喝了,懂紅酒的話就慢慢品,就品出情調來,這個東西也要學習,喝紅酒也要學習。
提問:像產品的更新換代這么頻繁,您覺得到底是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還是企業本身對這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壓力,我必須趕緊換代來促進市場產品的淘汰。
楊東文:兩種因素都有,一首先是技術進步。技術不斷的進步使得企業不斷的推出新產品。其實這種新產品和技術它也是基于消費者需求存在的,它不一定是現實的,但是可能是潛在的,所以兩個推動力,就是產業進步的兩個火車頭,一個是需求,一個是技術。那么企業只有把握好這兩個火車頭,把我車架子做好,車架子做好肯定要跟上新技術,否則就剛才你講的就會虧損。你賣老電視成本又高,賣點又沒有,消費者就不買。你這個觀點我覺得是對的。
提問:這兩個火車頭有沒有一個重點?
楊東文:看什么階段,產品短缺時代需求最重要,餓的時候無論是吃什么都行。但是消費者的需求得到一些滿足的時候還得要求更高一些,所以看什么階段。像80年代初短缺時代,你只要生產出來就行,但是現在電視機已經豐富了,大家都有了,那就技術驅動顯得更重要一些。
提問:今年彩電市場看第三方的報告今年一年彩電銷售量銷售額需求一直在下滑,您認為明年這個市場的需求怎么樣,我們彩電企業明年打算怎么做?
楊東文:首先我的數據是銷售額沒有下滑,還在增長。銷售數量是中心城市可能某個階段有一點負增長,但是因為它賣的價值更大了,銷售額并沒有下滑。那么再加上農村的增長,從銷售數量來講也是增長的,目前狀況是這樣的。明年肯定會更難一些,明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會開始退出,對促進銷售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中國畢竟是這么大市場,基礎規模在那里,一年大概4000萬臺彩電,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活法。我覺得這么大一塊蛋糕,4000萬臺按零售,如果按3000塊錢算,1200億,創維拿個20%,30%,還是15%,那就看自己的能力,這個規模在這。所以這是我們的好處,所以當全球壓力非常大的時候,中國市場還算是一個避風港,對我們來講。
提問:最近這兩天消費者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1月1號的時候3D頻道將要開播了,只要有高清機頂盒還有3D電視就可以免費收看3D節目,咱們創維既有高清機頂盒也做,3D電視也在做,明年對于3D電視創維這面有沒有一個預期,會不會調高一個數量?
楊東文:我覺得明年的電視機,不光是創維,只要是中高檔的電視機基本上3D標配,已經形成標配的一個功能,就是必須有,除非最低檔的。那么我想這是一個趨勢。明年的占比按我個人的判斷3D應該超過50%,LCD了,我覺得明年應該達到50%。中國市場產品更新速度其實比國外看,像美國的速度都沒那么快。這個有各方面的理由,一個是廠家比較積極,第二個是我們政策。你看中央電視臺,國家電視臺推出3D節目,全球也就是中國。像這種都是推動產業進步的一些力量,當然也是消費者享受最新最好產品的一種福氣了。我覺得明年我們創維肯定會按照這個步驟來安排我們明年3D電視的動作。一中高檔產品標配,二數量力爭超過50%。
嘉賓:這塊創維都走在前面,比行業的水平都要高,所以楊總說的50%行業還達不到。
楊東文:你們覺得達不到,我是講創維的,
嘉賓:行業大概30%-35%。
楊東文:今年是12%。
嘉賓:今年差不多,大概450萬臺。
提問:今年3D電視的銷售是不到500萬臺,那明年有怎樣的一個預期?
嘉賓:明年楊總預計是50%,現在我們預計35%左右,現在預計35%。
楊東文:明年主要有一個機會,是2D規模進一步擴大,主要是國內的液晶面板量產以后,第一年量產還是2D的屏,所以這塊會攤薄3D的占比。
提問:明年國內液晶面板出來以后,我們廠商的原材料成本價格會不會相應的下滑,然后我們的利潤率會不會提升?
楊東文:原材料價格我相信是不會下滑的,但它有一個進口關稅這塊還是有好處的,因為畢竟只有5個點的關稅。這一塊可能會轉移給消費者,廠家也吃不到,肯定會讓出去。因為競爭的關系,所以市場經濟好,讓大家去斗,消費者它是最好。這就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好處。企業在市場經濟得到錘煉成長發展,當然也有消亡和死亡的,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所以剛才我講為什么重提改革開放也是這個問題,政府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應該創造一個透明公平科學合理的一個市場機制,讓大家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憑能力。如果都照顧那就會變形了。吃飯也是,能吃的就多吃一點,不能吃的就少吃一點,這是天生的的。但這個話比較敏感。
提問:明年是不是就意味著彩電的價格還會進一步有拉低的空間?
楊東文:我覺得平均單價可能還會提升,主要是尺寸發生變化。大尺寸占比會更高。第二是高端產品的比重,像云電視,3D電視比重會比今年進一步提升。第三個低的可能會更低。
提問:就是兩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