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Windows 8旋風開始席捲全球。微軟(Microsoft)于10月26日正式發布Windows 8作業系統,在眾多創新功能中,以觸控操作的使用者介面--Windows UI最受矚目。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款的Windows 8一體成型(All-in-one)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平板裝置導入觸控技術,可望掀起新的應用風潮,并為觸控面板與控制晶片業者帶來龐大商機。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212/13-18822.html
觸控控制器供應商正以SoC策略搶進Windows 8應用市場。由于Windows 8平板與筆電觸控面板朝向極致輕薄化發展,因此觸控IC業者逐漸將原本兩顆或三顆的設計方桉,整併成單顆SoC,以進一步縮減控制板面積,迎合輕薄觸控面板發展趨勢。
另一方面,觸控IC業者為爭取面板廠的青睞,積極推出系統單晶片(SoC),以滿足更輕薄Windows 8觸控面板的需求。
Win 8來了 觸控筆電/平板商機到
臺灣微軟總經理蔡恩全表示,微軟Windows 8作業系統藉由重新定義使用者經驗,讓用戶可同時游走在傳統Windows和觸控不同介面之間,讓消費者在原本習慣的使用模式下,仍有更多元的選擇,可望創造一波新的觸控商機。
事實上,微軟為搭配新的觸控介面,特別推出全新的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10,提供全螢幕呈現網頁內容的無邊框設計,并透過硬體加速度的持續創新,打造更快速的瀏覽經驗。
義隆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葉儀皓(圖1)指出,Windows 8作業系統發表后,今年第四季全球筆記型電腦約五千萬臺的總出貨量中,估計已有5?10%機種具有觸控功能,并預估2013觸控筆電的市占將成長至15?20%以上,可望進一步帶動觸控IC的市場需求。
微軟以德國包浩斯(Bauhaus)極簡主義,來塑造具有時尚感的Windows UI動態磚畫面,使用者只要掌握十二字口訣--「觸控四邊、滑鼠四角、右鍵無敵」,即可進行翻頁、縮放和管理應用程式,讓操作Windows 8裝置更輕鬆,進一步強化使用者經驗。
據了解,在與眾多品牌廠和軟、硬體供應商合作過程中,微軟亦不斷地修正Windows 8觸控標準。蔡恩全透露,原本微軟設定通過Windows 8認證的觸控標準為十指觸控,然而觸控IC廠商認為,十指觸控方桉將使製造成本的負擔加重,因此微軟修正Windows 8標準為五指觸控即可。
猛攻Win 8平板/筆電 義隆強打薄型觸控方桉
受惠于Windows 8觸控平板和筆電上市,義隆觸控IC出貨量也傳出捷報。挾獨特設計技術,義隆的觸控方桉由于能有效減少控制板中的晶片數量,現已獲宏碁、聯想、索尼(Sony)、戴爾(Dell)、東芝(Toshiba)和三星(Samsung)等品牌廠導入旗下Windows 8平板和筆電,可望為該公司挹注龐大營收。
葉儀皓表示,Windows 8平板和筆電市場對厚度更薄的觸控面板需求日益增加,有別于其他業者推出三顆以上的觸控IC方桉,義隆是唯一能以兩顆觸控IC實現11.6吋面板的廠商,可較三、四顆觸控IC方桉減少20%以上觸控控制板面積及2?4毫米厚度,進而做到全球最薄的6毫米(mm)控制板,為該公司搶進Windows 8市場大添戰力。
據了解,微軟Windows 8的觸控認證規格較Android平臺嚴格,要達成符合Windows 8觸控IC的量產標準,最大挑戰在于提升良率。由于觸控IC測試過程中,容易產生較高的環境雜訊,若觸控IC無法克服干擾就無法通過測試;也因此,許多觸控IC廠商至今仍無法獲得Windows 8認證,或是僅少數機種通過,相形之下,採用義隆觸控IC并已通過Windows 8認證的機種已超過十五臺。
葉儀皓指出,義隆採取高壓製程生產觸控IC,對提高訊噪比(SNR)大有助益,可降低環境雜訊對晶片的影響;并能以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提升硬體的規格,且善用演算法來過濾來自液晶顯示器(LCD)、電源和無線區域網路(Wi-Fi)的雜訊,因此能拉高產品的良率、加速量產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義隆的觸控IC能修正面板製程上的位移失準問題,讓觸控面板從不良品轉為良品,因此已得到臺灣觸控面板廠宸鴻、勝華、達虹、和鑫和友達的青睞,并已于今年8月底開始量產、出貨。
葉儀皓預估,微軟Windows 8發表后,義隆挾觸控IC軟、硬體技術及製程的優勢,在全球觸控筆電的市場占有率約為四至五成,并可望隨著觸控筆電的加速普及,進一步擴大明年在該市場的勢力。
因應Win 8 Ultrabook 筆電觸控SoC勢起
另一方面,看準Windows 8超輕薄筆電(Ultrabook)商機,義隆電子預計今年底量產觸控控制器SoC,而其他觸控IC供應商的觸控SoC方桉,亦將于明年第二季陸續上場。
葉儀皓表示,由于未來窄邊框Windows 8 Ultrabook螢幕將日益普及,而觸控控制板主要置于邊框后方,若要實現窄邊框設計,則必須盡量減少控制板的厚度,才能完全嵌入控制板,因此義隆藉由開發觸控SoC,卡位下一波Windows 8筆電市場商機。
據了解,除義隆之外,其他的觸控IC廠商亦將明年第二季左右推出觸控單晶片,然而,由于搶先競爭對手半年面市,義隆的SoC目前已獲四家觸控面板廠採用,可望藉此擴張該公司在Windows 8筆電市場的影響力。
葉儀皓指出,義隆的觸控SoC解決方桉整併兩顆觸控IC,所以涵括的功能區塊包含兩顆數位訊號處理器、類比前端(AFE)和記憶體等各部分,預計晶片體積將較原本兩顆觸控IC方桉減少40%,且觸控控制板厚度可降低至5.5毫米,可望滿足面板廠對薄型面板的期待。
另一家在新興Windows 8筆電/平板市場大放光芒的觸控IC商為愛特梅爾(Atmel)。借力先進觸控技術,該公司觸控控制器已搶進微軟Surface平板供應鏈。
ITO/MCU皆可省 Atmel觸控IC打入Surface
愛特梅爾的觸控方桉看來,不僅無需氧化銦錫(ITO)屏蔽層,亦可省卻觸控IC內的微控制器(MCU),因而能降低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成本。目前除Surface外,已獲三十多款Windows 8平板及筆電導入。
愛特梅爾觸控技術事業部資深經理黃添華表示,Windows 8觸控平板、筆電和All-in-One電腦,明年第一季至第二季之間出貨量可望攀向高峰,刺激觸控IC需求激增。因此,愛特梅爾推出更低功耗、更具成本優勢及更輕薄的觸控方桉,搶攻Windows 8觸控商機。
黃添華進一步指出,Windows 8平板和筆電所採用的主流觸控技術為單片玻璃觸控方桉(OGS),具備更輕、更薄的觸控感測器,因而愛特梅爾開發出專利的觸控感測器技術,可透過省掉一層ITO薄膜,幫助OEM廠商降低10美元以上成本,以及0.2毫米的觸控面板厚度。
與此同時,微軟Windows 8作業系統要求觸控IC須具備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功能,該功能的用意係為了讓原本由應用處理器(AP)判斷、處理的感測數據,轉由Sensor Fusion IC內的MCU來處理,以更節省功耗,進而增加Ultrabook和平板電腦的待機時間。
黃添華提及,愛特梅爾透過研發maXFusion感測器融合技術,將觸控IC整合Sensor Hub功能,因而可把原本需由主晶片處理的感測訊息,改由Sensor Hub IC先行處理,不但整個機臺的功耗更省,亦能精簡元件數量,進而為觸控控制板節省七成七的體積,使觸控面板更加輕薄。
另一方面,黃添華透露,愛特梅爾現階段以三顆觸控IC支援12.5?17.3吋螢幕,而就12.5吋以下螢幕則提供SoC觸控方桉,并于明年推出適用于12.5?17.3吋螢幕的SoC,且將持續研發針對內嵌式(In-cell)方桉的觸控技術,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愛特梅爾的觸控IC除打入Surface外,亦已獲惠普、戴爾、三星(Samsung)、華碩、宏碁、索尼和Toshiba等筆電和平板廠導入,而合作的面板廠則包含宸鴻、勝華、達虹、和鑫、友達和奇美等,幾乎已涵括業界主要廠商。
黃添華強調,愛特梅爾的觸控IC,在Windows 8平臺部分,可支援十指觸控及尺寸達17.3吋的螢幕;Android作業系統方面,則為十六指觸控,螢幕最大至20?21吋。由于Windows觸控裝置出貨動能的拉抬,愛特梅爾在全球觸控IC市占已向上爬升,今年可望蟬聯市占第一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