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顯產業創新高:如何再突破?
作者:Touchscreen時間:2013-06-28 來源:中華液晶網
北京時間06月2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食指輕點滑動手機看微博、打開電腦看新聞、守著電視機追熱門劇……隨時隨地,平板顯示設備都與我們的生活相關聯。而你手中的手機、Ipad、眼前的電視機,很可能就是“四川造”。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3/0628/23240.html
我省平板顯示產業去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連續三年增幅超過30%。如何在高起點上實現突破?27日,參加四川省推進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會議的專家、業內人士道出心聲:四川平板顯示產業要實現跨越發展,繞不開完善產業鏈、規避惡性競爭、創新不夠等三大難題。在這個技術至上的行業,僅承接產業轉移還不夠,還需要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難題一:產業鏈不完善破題思路:統籌規劃補缺漏
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展示廳里,3D眼鏡式影院,色彩鮮艷的OLED顯示屏讓記者眼前一亮。但要生產一塊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OLED),如何方便地獲得優質原材料卻讓公司產品研發部長田朝勇覺得很頭疼。
“玻璃基板、特殊氣體、有機材料這些成都能就近配套,但是用于光阻的化工材料等卻很難買到。”田朝勇表示,作為LCD顯示的升級版,OLED的產業配套很不完善,“有些材料不但四川沒有,國內也沒有,需要全球采購。”
產業鏈還不完善。這是四川平板顯示產業留給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國際顯示信息協會亞洲地區前副主席郭海成的印象。我省已逐步形成集液晶顯示器(LCD)面板、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OLED)、等離子(PDP)面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視以及熒光粉、化學品、醋酸纖維、玻璃基板、觸控屏、背光模組等的全產業生態鏈和產業集群,但在業界及專業人士看來,產業鏈條依然不夠完善。“目前配套不完善是正常現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名譽理事長高洪錦認為,“產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在關注后端顯示產品的同時,上游的產業鏈打造也必不可少。配套完善了,四川在未來承接產業轉移中才有更大優勢。”“如何補缺,不能簡單做加法,要有統籌規劃。”郭海成認為,“有些東西可以交給日韓等廠商,但有些東西四川可以依據自己的優勢來補缺,比如光學薄膜的生產,比如對新光源的研究。”
難題二:避免“高世代”沖動破題思路:把握趨勢做強特色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顯示科學與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于軍勝介紹,目前我省缺乏大尺寸的LCD生產線,而LCD技術仍是目前的主流,其產值仍占全球平板顯示產業近9成。
四川是否該上線更高世代,比如8.5代,甚至10代的LCD生產線?放眼全國,“高世代”沖動非常明顯。據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長介紹,全國目前在建的、準備建的8.5代以上的LCD生產線有9條左右,有可能引發行業的惡性競爭。“2015年左右這些線全部投產以后怎么辦?”中國臺灣電子時報資深記者郭靜蓉感覺很恐慌,“將來會不會形成嚴重的產能過剩?”
“四川可以繼續做好液晶顯示器小尺寸精品,現在已經有不錯的基礎了;要發展大尺寸,就一定要走超高清道路,把握住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高洪錦教授認為。
難題三:自主創新不足破題思路:突破核心技術
“產品供不應求!”成都中光電副總經理張沖向記者表示。公司的液晶玻璃生產線是國內首條也是唯一一條0.5毫米厚度4.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具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已經生產出0.4毫米厚度的玻璃基板,將來還將生產0.3毫米基板,越薄價值越高。”“雖然有成都中光電這樣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但四川平板顯示產業的技術創新仍需提高。”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貿促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副主任曹建華正在牽頭一個關于四川推進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策略的研究報告,“承接了很多產業轉移,但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還需要突破。”“平板產業絕對是技術至上。”虹視公司田朝勇介紹。公司目前一年的主營收入是4000萬元左右,但是投入研發的資金達到5000萬元,“公司曾經是OLED行業的絕對領頭羊,但就因為中途對一條中試線的投入稍晚,就被其他公司追趕上來了。”“LCD技術與國際差距很大了,四川可以在OLED方面尋求更多創新突破。”于軍勝教授認為,“在這個領域誰投入大,走得快,誰就能掌握絕對話語權。”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