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過分依賴中國是一把“雙刃劍”
作者:電容式觸摸屏時間:2014-08-06 來源:環球網科技
北京時間08月0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日本經濟新聞》8月6日報道稱,夏普的業績出現復蘇跡象。據夏普日前發布的2014年4-6月期合并財報顯示,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5%,達到46億日元。面向智能手機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起到了拉動作用。除了從美國蘋果獲得訂單外,爭取來自不斷崛起的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訂單的戰略產生了效果。當然,對中國的依賴是一把雙刃剣。如果智能手機不斷走向低價化,夏普有可能面臨喪失“盈利能力”的風險。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4/0806/31366.html
在夏普4-6月期的決算快報中,未列出顯示有關經營前景風險的“有關企業存續前提的重要事態等”的項目。這是夏普約2年來首次未列出該項目。4-6月期的最終損益由于歐洲光伏電池業務大幅萎縮導致的特別損失,最終虧損17億日元,但預計全財年有望盈利300億日元,相比上財年增長2.6倍。
“4-9月期,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帶來的銷售額達到1千億日元,增至去年的5倍”。同一天在東京都內舉行記者會的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充滿自信地表示。除了北京小米科技等大型企業之外,夏普還積極開拓了新興企業。據稱,整個財年銷售額有望增加至2500億日元左右。
中小尺寸面板成為支柱
在液晶面板業務的銷售額中,中小尺寸的比例有望從上財年的約60%提高至本財年的70%左右。該業務的營業利潤預計同比增長約30%,達到550億日元,占全公司營業利潤(1千億日元)的一半以上。中小尺寸面板已成為了夏普的支柱型業務。
夏普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以往面向蘋果的供貨比例較高。生產iPhone面板的三重縣龜山第1工廠幾乎成為了蘋果專用工廠。訂單受到蘋果的商品戰略左右,工廠開工率的波動較大。
為了消除不穩定性,2013年夏季夏普提出了“去蘋果依賴”的戰略,并為此鋪路。由專務方志教和領導的液晶面板業務部門拋開iPhone和韓國三星電子Galaxy的份額爭奪戰,將目光轉向了中國。目的是想弄清當地智能手機企業的實際需求。
此外,夏普還改進了面板的生產體制。此前,曾摸索將龜山第1工廠生產的液晶面板向蘋果以外的用戶銷售,但遭到了蘋果的反對。但夏普采取第1工廠不行就用第2工廠的戰略,將龜山第2工廠的生產品種由盈利不佳的電視大型液晶面板大幅轉向了中小尺寸面板。
即使是相同的面板,大尺寸和中小尺寸在決定像素的制造裝置的加工精度等方面也大相徑庭。“帶著生存或是死亡的抉擇進行了轉型”(夏普高管)。第2工廠4-6月期的中小尺寸面板生產比例達到35%。相比1-3月期提高了7個百分點。力爭在9月之前達到50%,未來力爭提高至80%。
不過,液晶面板業務也免不了伴隨風險。由于有過大尺寸面板的失敗經歷,“我們最了解失敗有多可怕”(高橋社長)。雖然銷路正在擴大,僅中國企業就有約10家成為夏普客戶,但智能手機自身價格下跌的風險卻難以消除。有觀點認為即使是在新興經濟體,高功能智能手機的需求也將擴大。但高橋社長對此持慎重態度,認為“面板價格的下跌將難以避免”。
尋找新增長動力迫在眉睫
當然,夏普并沒有打算持續單純依靠中小尺寸面板。而受到期待的新武器則是6月推出的“自由形態顯示(Free-Form Display)”技術。該技術通過在面板內部嵌入可以驅動液晶的半導體,使得面板不再需要外框。從而實現了生產可以隨意改變形狀的面板。夏普已經開始與日本國內外主要車輛企業就用于內飾等方面的面板展開洽談,預計2017年度投放市場。
當然,夏普的財務狀況依然脆弱。截至6月底的資本充足率與曾為8.9%的3月底相比有所改善,但依然僅為1位數(9.4%)。此外,超過1萬億日元的有息負債也構成沉重負擔。將需要采取進一步的合理化舉措,例如出售在美國的光伏發電業務等。
除了價格下跌風險之外,夏普還需要面對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競爭對手企業的技術實力的提高等,中小尺寸面板業務未必能繼續像目前一樣賺錢。在該業務的“保鮮期”結束之前,能否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將成為夏普今后的課題。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