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率正爬坡 AMOLED面板突破產能瓶頸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5-07-31 來源:華強電子網
北京時間07月3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目前,我們的AMOLED面板還處于研發階段,產線也正在建設,現在已經做出來的樣品是基于LTPS技術的,并且還加入了on-cell技術,這樣生產出來的AMOLED面板更薄、更具柔性,可以使智能穿戴設備的結構更緊湊一些。相比其它幾種技術,LTPS技術經過了多年的商業化量產驗證,技術上更成熟,而且生產出的產品性能更優越,工作穩定性也好,同時良率相對也較高,降低了產品成本,這也是為什么AMOLED面板研發、制造商都采用這一技術的原因。”天馬微電子集團(以下簡稱“天馬微”)營銷中心產品部產品經理張定金向記者講述到。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5/0731/37285.html
對于智能手表而言,屏幕的顯示性能往往決定著其定位的檔次及價位,例如目前絕大多數的中低端智能手表采用的是LCD面板和電子墨水屏,而高端智能手表基本都采用的是AMOLED顯示面板,究其原因還是因為AMOLED顯示面板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表現出的卓越性能,其呈現出的分辨率、屏幕亮度、對比度等都優于LCD面板和電子墨水屏。據了解,在AMOLED的生產中,有金屬氧化物技術、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 TFT)、非晶硅技術、微晶硅技術、有機膜蒸鍍技術和光射出方式技術,那么現在運用到可穿戴智能手表的AMOLED顯示面板普遍采用的是哪種技術呢?
關于這個問題,記者還向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戰略規劃室經理孫玲進行了了解,她講到:“兩年半前,我們就對幾種技術生產的AMOLED進行過評估,結果是采用LTPS技術的AMOLED顯示屏電子反應速度更快,顯示效果更好,最適合中小尺寸AMOLED顯示屏的發展。近期在WMC展上閃耀智能可穿戴領域的華為Watch就是采用我們量產的AMOLED面板。”
對于上游的生產制造企業來講,成熟的技術是實現生產的必要條件,而要量產,還是要看產品良率,良率過低就會造成成本增加,市場定價勢必水漲船高,消費者就很難買賬,這樣一來最終買單還是制造商自己。所以,達到一定的良率可以說是量產的充分且必要條件。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們的AMOLED產線就已經開始量產,主要以5.5英寸的AMOLED屏為主,滿產60萬片/月,1.4英寸的今年第二季度會出貨,良率一直在提升,完全滿足量產要求,目前在行業內僅次于三星,在國內排名第一,預計今年良率會提升到70%。”和輝光電孫玲向記者自豪的說到。
對于還處在研發階段的天馬微來說,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良率測試。據張定金介紹,天馬微現在正在進行AMOLED的小批量試產,或者說是試做點亮階段,目前的主要問題是LTPS背板的均勻性、幀度的均勻性和發光的亮點和暗點瑕疵等問題,克服這些問題大約還需要半年,我們的規劃是今年年底實現AMOLED面板的量產,且初步良率目標定在60%。
影響良率的因素來自方方面面,作為可穿戴設備終端方案商,上海果殼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果殼電子”)軟件副總裁于海東個人認為,造成AMOLED面板良率過低主要來自四方面原因。第一,跨越式發展。國內很多屏廠從傳統的TFT直接上AMOLED,本身對技術的掌握程度、產業流程的優化、OLED的控制都不夠成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第二,AMOLED自身的特性所致。AMOLED技術本身要求的尺寸比傳統的TFT薄了很多,同等技術條件下相對來說良率就會下降。第三,人的因素。任何一種新技術、新工藝的采用,除了廠商的核心技術之外,對于普通工人的要求也不容忽視,因為技術也罷、工藝也好,最終都要人去操作,而相較于技術的成熟與工藝的完善,人員的培訓往往是有一個滯后期的。第四,投入程度。新技術一定是要用的,可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會不會一統江湖?他們其實是有些猶豫的,因而在資源的投入上,產線上線的速度上,雖然很多屏廠都已經上AMOLED產線,但我個人認為他們是比較謹慎的,這就造成了當真正有大量需求出現的時候,他們的步伐也一時跟不上。另據于海東透露,應用于可穿戴設備的AMOLED顯示屏今年下半年會陸續量產,并且有些企業的AMOLED面板的良率在七八月份的時候會達到70%。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