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全面接手夏普美洲業務 “液晶之父”現頹勢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5-08-03 來源: PConline
北京時間08月0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夏普看到了彩電市場蠶食的激烈現狀,也看到了其自身發展拓展的瓶頸。剪掉美洲的彩電業務也許將會是其一次成功的減負。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產業鏈基礎仍是夏普的優勢,不過轉型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多清晰的拿起和舍棄。而海信憑借其逐漸龐大資產實力和逐漸累積的技術基礎,加上對國際市場的饑渴和欲望,我們有理由相信海信這次的海外收購將會成為其歷史的轉折點。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5/0803/37300.html
有著“液晶之父”美譽的日本電子電器廠商夏普7月31日發表官方公告,已與海信集團簽署協議,將把除巴西以外的所有美洲夏普彩電產品銷售授權給中國家電廠商海信集團,并出售墨西哥電視工廠給海信集團。授權海信銷售的電視機品牌包括SHARP、AQUOS和Quattron。
而海信集團也在官方公告中表明,海信將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并獲得夏普電視在北美和南美地區的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
逐現頹勢的夏普
這個成立于1912年,早川德次創始,憑借自動鉛筆起家的電器及電子公司,經過漫長的發展和開拓,現已成為世界知名的涉足家用電器、數碼通信、辦公設備、太陽能產品、工程設備等大型的綜合性電子信息公司。夏普已經走過了一百年多年的輝煌之路,憑借液晶制品、手機終端以及太陽能電池三大王牌,在世界范圍內有著頗深的影響力。
但在進入21世紀之后,液晶制品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近幾年以智能電視帶頭的智能家居市場競爭相當火爆,似乎夏普錯過了一個最佳的時機來引領這個快速迭代、并充滿火藥味的新興市場的前進。夏普曾今引以為傲的“世界最尖端的液晶技術”也無處施展手腳。無論曾今夏普的液晶技術有多么先進,但是由于眾多競爭對手相繼模仿,夏普產品被超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據近幾年電器市場的表現來看,其實不僅僅是夏普,包括索尼、松下、NEC、三洋、奧林巴斯等等眾多日本企業,似乎都患上了這種相對保守化和內向化的“日本病癥”。
據夏普公布2015年4至6月份官方財報,當季夏普液晶電視全球銷售量為141萬臺,較去年同期的173萬臺大跌18.49%;液晶電視銷售額為641億日元,同比去年同期的857億日元暴跌25.2%。針對銷售暴跌的液晶電視業務,夏普解釋稱,除了日本國內液晶電視銷售增長,去年退出了歐洲彩電市場(2014年夏普就將歐洲市場的電視生產和銷售權授權給斯洛伐克的電視機制造商UMC,收取品牌服務費。),美洲大型電視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市況低迷,因此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海納百川的海信
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消息傳出海信有意接盤索尼電視,當時正參加兩會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就此傳言受訪表示,“索尼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十幾年前,我們的標桿就是索尼,海信接盤索尼是媒體猜測。但索尼真的退出這一產業,我還真可以認真考慮這事。”在被問及對彩電行業的看法時,周厚健表示,“我對彩電行業或者說對顯示技術產業還是有‘野心’的,未來5年,中國一定會出現世界級巨頭,我當然希望是Hisense。”
當年海信上演“蛇吞象”以天價9億人民幣并購科龍,實現其電器事業的擴張;而現今海信又上演“狼吃虎食”以2370萬美元(約合1.5億人民幣)收購夏普在美洲的彩電品牌,實現其電視產業的全球化發展。在國內市場,海信雖同TCL、海爾和長虹并駕齊驅,但這家公司一直都渴望擁有像三星、LG和索尼一樣的國際品牌知名度以及市場份額。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海信的產業轉型和全球化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其產品已遍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近期海信憑借其智能電視出色的畫質指標和優秀的智能體驗,在國內疲軟的彩電市場中還能占據一席之地,這與其快速的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是離不開的。同時隨著海信海外擴張的道路逐漸深入,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步加強,并提出了“踏實創新,健康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