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全產業鏈技術詳解與市場分析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6-12-16 來源:顯示世界
北京時間12月1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觸控面板占手機硬件成本較高,以iPhone6s Plus為例,根據TechInsights的分析數據,iPhone6s Plus的硬件總成本在245美元幣左右,約占售價的33%,其中機身占硬件成本比重17.35%,在硬件成本排名第2,僅次于應用處理器。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6/1216/45078.html

1.觸控面板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觸控面板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軍方為軍事用途而研制,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觸摸屏現已得到廣泛的應用,但2000年后才真正進入成熟期,在2007年以前主要以電阻屏為主。隨著蘋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搭載電容屏的第一款iPhone,正式拉開了智能手機電容屏時代的序幕。相比于電阻屏,電容屏支持多點觸控的操作方式,在靈敏度、透光率等方面也更具優勢,目前在3C領域中已經基本取代電阻屏,成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的標準配置,而電阻屏的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工控面板、車載觸摸屏等領域。
電容式觸控面板主要由觸控模組(Touch Panel Module)和顯示模組(Display Module)組成,其中觸控模組包含蓋板玻璃(Cover Lens)、觸控感應器(Touch Sensor)、控制IC(分為觸控IC和顯示IC兩類)三部分;而顯示模組有兩類:第一類是當前最主流的LCM(即將液晶顯示器LCD和背光源貼合在一起形成的顯示模組);第二類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目前正在手機領域快速取代LCM。
為了能夠更加清晰的描繪行業變化趨勢,我們將在下文中依次對顯示模組、觸控感應器以及蓋板玻璃等核心零組件按先下游后上游的順序進行逐一梳理。
2.顯示模組:從LCM走向OLED
2.1.TFT-LCD市占率超90%,OLED拐點到來產業化進程提速
按照成像原理的不同,顯示面板可以分為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與平板顯示器(FPD)兩類。按照顯示媒質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平板顯示器可進一步分為電致發光顯示(ELD)、場發射顯示(FED)、等離子顯示(PDP)、液晶顯示(LC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OLED)五類,其中液晶顯示又可分為TN-LCD、STN-LCD、DSTN-LCD、TFT-LCD四種。
TFT-LCD主導顯示面板市場已有超過15年的歷史。以手機(對應小尺寸面板)和電視(對應大尺寸面板)顯示面板為例:據全球工業數據與分析機構IHS統計,2014年全球手機中約有90%使用TFT-LCD顯示面板,OLED面板的滲透率僅約10%;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2015年全球電視中約有98%以上使用TFT-LCD顯示面板,OLED面板的占有率不足0.5%。
OLED技術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商業化應用則始于21世紀。OLED相比于TFT-LCD技術優勢明顯已毋庸置疑,但一直沒能實現產業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制備工藝不夠完善,良率過低,生產成本難以控制。根據全球工業數據與分析機構IHS數據顯示,在2016年的一季度,5英寸分辨率為1080p的AMOLED顯示面板的生產成本已經降低到14.30美元左右,而同樣規格的LTPS-TFT-LCD面板的成本則是14.60美元。
由于TFT-LCD工藝已經十分成熟,成本再度下降的空間十分有限,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OLED上量后的規模化效應,未來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近年來得益于三星對OLED的持續投入和研發,近兩年來OLED以往存在的顆粒感重、色彩不真實、壽命偏低等缺點已經漸漸得到完善,采用OLED屏幕的手機已經明顯增多,目前三星的中端手機也已經開始搭載OLED面板。
除三星外,全球3C龍頭蘋果公司也將在2017年大概率采用OLED面板。據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6年10月30日報道,夏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泰俊武向臺灣大同大學的學生表示,蘋果正在從LCD顯示屏轉向OLED顯示屏;此外據國外媒體AppleInsider于2016年11月10日的報道,摩根大通分析師發現蘋果公司向美國證券委員會遞交的文件中OLED的訂單量大幅度提升,涉及的采購金額規模則高達40億美元。蘋果的這批訂單主要與OLED觸控屏幕有關,極有可能是向三星訂購OLED面板。
我們認為,2017年作為iPhone的十周年紀念日,iPhone8采用OLED面板的可能性很大。作為引領3C產業趨勢變革的龍頭企業,此次蘋果公司采用OLED面板無疑是對OLED技術的認可,有望成為顯示面板歷史的一座里程碑,我們認為,OLED的產業化進程將在蘋果公司的帶動下進一步加速。目前OLED產業化的拐點已經出現,OLED對LCM的大規模替代浪潮即將開啟。
2.2.手機OLED面板競爭格局:三星市占率97.7%,全球面板廠商積極擴充產線
OLED產業趨勢愈加明確,2016年以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用大把的資金投向了OLED,以期在OLED市場爭奪一席地位。目前投資熱潮仍在升溫,目前整個OLED產業形成了“日韓企業引導、臺企隨后、國內企業追趕”重蹈LCD之路的局面,總體而言,目前國內還是聚集在中小尺寸產線,但是在產能上還是與三星差距懸殊,而大尺寸的OLED面板技術,國內企業尚未攻克。
三星自2007年起便開始量產OLED,并在其3C產品中搭載OLED面板。據IHS統計,截止至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OLED面板出貨量達到9081萬片,其中三星出貨量8735萬片,市場份額97.7%,而排在第二、三位置的LG和友達光電與三星差距懸殊,兩者的市占率分別為0.9%和0.7%。三星在OLED面板的產能優勢據估計至少會持續3年。
目前來看,國內面板廠商的OLED產能則更小。截止至2016/10/31,國內光電龍頭京東方的OLED產能僅為0.4萬片/月,深天馬、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的產能也較小,但自2016年其國內已開始積極擴充OLED面板的產能,具體數據見下表。
根據上表,按京東方465億元投資額對應4.8萬片OLED面板的月產能,假設國內面板商均按期達成預期計劃,則可以大致測算出國內OLED面板產能的達產情況。其中京東方有望在2019年產能達到10萬片/月,而全國OLED產能有望達到30萬片/月,較2015年2.9萬片/月的產能CAGR達到約79.34%,具體數據見下表。
2.3.OLED的世界很大
對于OLED的市場空間,目前市場上較為主流的兩家權威機構IHSMarkit和UBIResearch分別給出了預測結果,基于對OLED發展預期的不同,IHSMarkit的預測較為保守,UBIResearch的預測較為樂觀。對于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的預測差異如下表。
根據上表,2015年全球手機OLED面板的市場空間約為105億美元左右,如果再分別按照保守預測和樂觀預測,可以得到2020年全球手機OLED面板的市場空間分別達到207.64億美元和408.18億美元,5年間的CAGR分別為13.93%和30.42%。由于iPhone8將大概率采用OLED面板,整個智能手機的顯示面板市場也有可能因此而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因此我們更傾向于UBIResearch的樂觀測算結果。
2.3.2.保守(樂觀)預計2020年OLED面板總市場空間285億美元(670億美元),五年CAGR為17.63%(39.60%)
對于OLED面板的整體市場空間,IHSMarkit按搭載對象的不同,分別對每一類搭載對象進行了單價和出貨量的預測,具體見下面兩張表。
根據表6和表7預測,2015年全球OLED面板總市場空間約為126億美元左右,到2020年市場空間預計將達到285億美元左右,5年間CAGR約17.63%。而UBIResearcch給出的預測更為樂觀,UBIResearcch預計OLED面板的市場規模在2016至2020年間將保持46%的復合年增長率,至2020年市場空間達到670億美元。
此外,據DigitimesResearch預測,鑒于OLED在手機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預計OLED面板滲透率將由2017年的17.7%提升至2021年的40.9%,而2016年起全球中小尺寸TFT-LCD出貨量將逐年下滑,2017~2021年CAGR將為-6.1%。
2.4.預計2016-2020年OLED全球(中國)設備市場空間350億美元(119億美元)
下游終端需求旺盛將推動上游設備景氣向上,我們認為,在OLED下游市場跨越式增長初期,上游核心設備其實是投資的核心,其彈性將大大超過材料市場和下游終端市場的彈性。
據UBIresearch預計,2016-2020年全球AMOLED設備市場空間共350億美元,其中基板類241億美元(對應后文中的背板段制程)、蒸鍍類60億美元(對應后文中的前板段制程)、模組封裝類41億美元(投資機會主要模組封裝類設備市場,后文中有闡述);同一期間,預計國內設備市場空間119億美元。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