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或將搶跑 OLED藍光仍存重大隱患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7-01-22 來源:藍科技
北京時間01月2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當前彩電市場上熱議的量子點技術和OLED技術,孰優孰劣?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演進?日前,Nanosys大中華區總經理羅忠升博士接受了筆者的獨家專訪。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7/0122/45578.html
量子點+LCD:顯示技術新方向

藍科技:你們在美國致力于量子點技術研究,你從專業的角度看,量子點和OLED誰更有發展前景?
羅忠升:根據我的觀察,OLED在中國的傳播聲量比在美國更高,這可能跟中國的消費者喜歡用新的概念來顯得與眾不同有關。美國消費者相對比較成熟,在美國市場光用概念是忽悠不了消費者的。
2017年初,我在上海參加國際量子點峰會論壇講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量子點技術加LCD是未來的方向,而OLED還存在著技術上的瑕疵。
量子點技術2013年開始商業化、2014年應用到電視產品上,結果發現,量子點技術加LCD的組合,不僅顏色可以媲美或者超越OLED,而且帶來了LCD技術新的升級空間。
藍科技:從技術上分析,LCD和OLED的優勢和劣勢在什么地方?
羅忠升:傳統的LCD在顏色和對比度方面是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色域不夠廣,屏幕該暗的地方不夠暗。
OLED的優勢在于屏幕有很好的暗場表現,也就是說該暗的地方能暗下去,但是它比較差的方面恰恰在于該亮的地方亮不起來。舉例來說,OLED電視在大型展會展示的時候,總是用產品周圍沒有什么燈光來取得更好的視覺效果,而且經常演示的是星空、夜景。為什么不在較亮的背景光下展示或者播放很亮的場景呢,因為這是OLED的短板。
OLED技術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在陰影細節處理上還有瑕疵。比如亮度比純黑高一點,也就是需要表現陰影細節的地方,因為OLED弱電流電路控制的不精確,導致沒有辦法很準確地表現細微的灰度差別,從而沒有辦法準確的再現陰影細節。而LCD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LCD是一種比較線性的控制,所以它能做到很好。
2017年,OLED的市場拐點
藍科技:針對當前市場上熱議的OLED和 QD-LCD,誰都希望能引領行業走勢,你認為誰更有市場?
羅忠升:我們以美國市場為例,目前在美國市場銷售得更好的是QD-LCD。QD-LCD跟OLED電視的銷售量比是5:1。2015和2016年三星在市場以SUHD這個概念來推動,2017年換成QLED。在歐美國家,2016年三星的SUHD電視估計有接近400萬臺出貨量,市場效果非常好。
2015年海信曾在亞馬遜上推出QD電視很快就賣掉了,這說明大家對量子點技術很感興趣,同時也對海信的產品感興趣。
過去歐美消費者對中國家電的認知就是價格便宜、質量不夠好,而量子點技術恰恰是高端技術,即使一個新品牌在歐美并沒有太多知名度的時候,主打量子點技術一定會是加分項,會被市場認為代表品質和高端。所以,我覺得海信在歐美用量子點技術驅動市場和品牌是正確的選擇。
藍科技:2017年對OLED來說是最關鍵的一年,你認為OLED的發展空間在哪里?
羅忠升:根據分析機構的預測,2017年QD產品的總面積會超過OLED產品的總面積,主要原因是OLED在技術,壽命、價格、供應等方面還有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技術上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用于電視的OLED技術叫WOLED,它的能耗效率要比QD-LCD差好幾倍,在各國對電器能耗效率日益嚴格的今天,這是不合趨勢的。市場發展很快,市場不會等一項新技術成熟才能消費,而且OLED不是唯一能提供高畫質的技術,量子點加上最新的LCD技術就可以提供相當甚至更好的畫質。一旦量子點+LCD價格更趨合理性,技術更完善,將會把OLED擠壓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空間里,這對OLED的未來非常不利。
我們認為OLED還是有潛力的,并且在未來幾年還會有很大的發展,包括分析師也會這么認為,但是要看到主流。比如在超畫質這一類別里,OLED所占的比例其實是不會增加的,反而會減少,因為在畫質上其不具有優勢,而在其它方面有劣勢。
OLED還有一個優點, 就是它在形式上會比LCD要更靈活一點。比如在設計方面,可以把所有電路集成在底座里,這樣設計出來就會非常薄,視覺還是有沖擊力。
OLED最致命缺陷是藍光
藍科技:目前OLED技術廣泛應用在手機上,為什么給人感覺OLED應用在手機領域技術問題比較少?
羅忠升:為什么手機出現的問題給人的感覺不明顯,或者說消費者對手機出現的這一問題反響并不積極呢。主要是因為手機屬于快消品,平均兩年就會更換一部手機,所以消費者對技術缺陷不那么敏感。但是大家電則有不同,一般的家庭至少五年或十年才會更換電視,消費者對這種類型產品的期望值本來就會更高一點。
由于更換頻繁,大多數消費者會忽視技術問題,但這并不代表沒有問題。如果你進去一家美國電信公司的實體店,他們展示的OLED手機由于白天一直開著,而且經常顯示同樣的畫面,基本上都有殘影問題。就是因為OLED技術的藍光沒有解決好,壽命很短。這還只是OLED手機出現的問題,如果是OLED大屏幕,這樣的問題會更突出。
出現殘影或燒屏是因為藍色壽命不夠,如果專業人士可以看出由于藍色本身的衰減導致的白畫面的變化,專業術語叫白點的漂移。比如,消費者的OLED電視買來后,每個月都對比白色畫面,會發現白色有越來越偏黃的感覺,那就是因為它藍光越來越弱,但是一般人看不出來或者短時間內看不出來。
從技術上來說,OLED跟十年前比技術上有顯著進展,但離用戶最終的需求還是有差距。所以我只能說從壽命來說,OLED目前處于剛剛可以被商業使用的階段,但如果要在電視市場普及還存在很多問題。
藍科技:量子點技術能取代OLED嗎?需要在什么樣的市場環境下才能讓量子點成為主流?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羅忠升:OLED這項新的技術是有潛力的,毋庸置疑,但是它還不夠成熟。什么時候能夠成熟沒有人知道,因為這是一個技術的問題,技術都是有風險的。
量子點技術的精彩表現才剛剛開始,現在是用膜,下一步會從從背光跑到彩膜里,再下一步會從光致發光變成電致發光,也就是常說的QLED,這樣就可以完全取代OLED,所以量子點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就是為什么海信這么看好量子點的原因。
藍科技:基于上述分析,是否可以得出LCD會繼續占據市場的結論?量子點+LCD會成為下一個技術方向?
羅忠升:從當前的市場發展來看,目前中國將要興建多條LCD生產線,為什么要建這么多?就是基于對LCD未來有更好的預期,否則,沒有企業愿意投幾千億而無法收回成本。從這一方面來看,未來還是LCD的天下。
而且隨著量子點技術的進步,與LCD之間的融合會越來越完美,不存在技術上的鴻溝。我們是致力于量子點技術研究的,所以我們對未來這一技術取代OLED非常有信心,而且我也相信有一天是會完全取代這個OLED的。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