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99精品-九九99靖品-九九99九九视频在线观看-九九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曰韩一级-曰韩一级毛片

Micro LED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原因在于相關轉移技術瓶頸仍待突破

作者:51Touch時間:2017-07-18 來源:OFweek

[摘要] Micro LED轉移技術與檢測維修技術分析報告表示,Micro LED制程中,巨量轉移是一關鍵性制程,如何快速且精準的將Micro LED轉移至目標,UPH (Unit Per Hour)及良率的提升將是首要努力的課題方向之一

    北京時間07月1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Micro LED轉移技術與量產可行性分析與評估。LED 研究中心最新報告3Q17 Micro LED次世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轉移技術與檢測維修技術分析報告表示,Micro LED制程中,巨量轉移是一關鍵性制程,如何快速且精準的將Micro LED轉移至目標,UPH (Unit Per Hour)及良率的提升將是首要努力的課題方向之一。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7/0718/47779.html

Micro LED轉移技術分析

Micro LED技術 ,目前面臨相當多的技術挑戰(zhàn),LEDinside研究副理楊富寶表示,Micro LED制程共計四大關鍵技術,轉移技術是目前最困難的關鍵制程之一,其他包括電路驅動設計、色彩轉換方式、檢測設備及方法、晶圓波長的均勻度控制等,也都是尚待突破的技術瓶頸。

Micro LED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原因在于相關轉移技術瓶頸仍待突破,區(qū)分為以下七大要素,如生產設備精密度的要求、制程良率的提升、產出速度(UPH:Unit Per Hour)的效率提升、制程能力的控制、生產方式之最佳化確定、檢測設備及儀器的精確穩(wěn)定性、壞點維修方式、制程加工成本的降低......等。由于涉及的產業(yè)橫跨LED、半導體、面板上下游供應鏈,包括芯片、機臺、材料、檢測設備等都與過去的規(guī)格相異,提高了技術的門檻,而異業(yè)間的溝通整合也增加了研發(fā)時程。 

 
(圖:LEDinside整理)

LEDinside以工業(yè)制程六個標準差做為Micro LED量產可行性評估依據。轉移制程良率須達到四個標準差等級,才有機會產品商品化但加工及維修成本仍然很高,若要達到成熟的產品及具有競爭性的加工成本,其轉移良率至少要達到五個標準差以上,才能真正成為成熟的商品化產品。

Micro LED量產可行性評估

一般傳統的LED例如3030的封裝體其光源尺寸3,000μm,可借由SMT設備即可達到轉移之作用,當光源尺寸在100μm時也可借由固晶機(Die Bonder)設備達到芯片轉移,當光源尺寸不斷的縮小至10μm時,現狀的轉移(Pick & Place)設備其精密度及準確度將面臨嚴重考驗。

Micro LED制程的設備的精密度需小于±1.5μm才能精確的轉移至目標背板,目前現況轉移設備(Pick & Place)的精密度是±34μm (Multi-chip per Transfer),覆晶固晶機(Flip Chip Bonder)的精密度是±1.5μm (每次移轉為單一芯片) ,皆無法達到Micro LED巨量轉移的精密度規(guī)格需求。

芯片級銲接 (Chip Bonding)及外延級焊接 (Wafer Bonding)由于產能過低及工時成本過高,在巨量轉移上將無法應用上,但Wafer Bonding(外延級焊接)現狀的應用是因為以現有機臺來開發(fā)Micro LED技術及研發(fā)像素數量(Pixel Volume)較小的產品,但產能及工時成本皆是挑戰(zhàn),未來轉移技術將是以薄膜轉移(Thin Film Transfer)的各種技術為主。

五大薄膜轉移技術包含靜電吸附、凡得瓦力轉印、雷射激光燒蝕、相變化轉移、流體裝配。流體組裝方式是一種高速度的組裝技術,對各式之產品應用皆有較高的產出量(UPH),可以大幅度縮減組裝工時及成本。

轉移技術的選擇需視不同之應用產品決定,最主要是考量設備投資、產出量(UPH)及加工成本等因素,另外各廠家之制程能力及良率的控制,可視為產品發(fā)展順遂的關鍵因素。

以現況來說室內顯示屏、智慧手表、智慧手環(huán)的應用,將會是首先實現Micro LED的產品,由于轉移技術的困難度甚高及各應用產品的像素數量(Pixel Volume)的不同,投入的廠商先以既有的外延焊接設備(Wafer Bonding)來做研發(fā)及選擇像素數量(Pixel Volume)較少之應用產品為目標,以縮短開發(fā)的時間,也有廠商直接朝向薄膜轉移 (Thin Film Transfer)技術的方向發(fā)展,但因設備需另外設計及調整,必需投入資源甚多及消耗更長的研發(fā)時間,也將會產生更多的制程問題。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yè)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閱讀
分享到
我要 投稿 意見 反饋 論壇 社區(qū)
官方 微信
觸摸屏與OLED網官方微信號:i51touch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隱私政策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歡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 經銷商加入
網站廣告、經銷商加盟、觸摸屏軟件銷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聯系人: 張小姐 產品購買聯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橋東路2號高盛中心1109室 電話: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觸摸屏網 電子郵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業(yè)務合作QQ:觸摸屏技術,觸摸屏報價,觸摸屏軟件咨詢 43361182 觸摸屏軟件制作與技術支持:觸摸屏軟件,觸摸查詢系統,觸摸查詢軟件 893008608 媒體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級QQ觸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