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量子點顯示面板行業的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作者:51Touch時間:2017-09-01 來源:中關村在線
北京時間09月0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面板技術領域不見血廝殺 到底誰能夠笑到最后?目前,顯示面板行業的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更多的OLED、量子點等等產品進入大眾視野。OLED等新技術以一種不可逆轉的情勢全面進入大眾生活,我們也看到了眾多的面板廠商紛紛調整布局,增投更多的OLED生產線,而與此同時,傳統液晶技術的生存空間也在不斷地被壓縮。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7/0901/48175.html

誰能笑到最后?在這場不見血的廝殺中…
OLED撲市大局已定
事物是發展的,并且新事物的產生必將伴隨著舊事物的滅亡,就如同,過去CRT被LCD取代一樣,LCD也必將再次被新的技術取代,而這項新技術毫無疑問就是OLED顯示技術了。

OLED顯示技術的核心是自發光
從2015年開始,OLED板塊在資本市場就備受追捧,不僅僅是我們較為熟知的三星、LG、京東方等國際一線面板廠商紛紛在政策的扶持之下不斷的增加OLED生產線的投資,就連黑牛食品這樣的食品類企業,也在去年啟動了AMOLED(主動驅動式OLED)項目,其5.5代線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投產。
根據多家第三方研究機構預測,未來3-5年內,AMOLED市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產業內對AMOLED的投資,有利于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快速發展和成熟,產業鏈內各個廠商都將迎來新的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環境。
AMOLED市場能夠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主要也是由于它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不僅僅局限于手機產品,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成熟,在車載、智能可穿戴設備、AR/VR、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
QLED量子點暫避鋒芒
無論是因為對技術的不認同,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新技術的發展往往會伴隨著眾多質疑的聲音,我么可以看到,也有很多廠商會選擇了與OLED陣營進行對抗,而量子點技術就是他們的武器。

目前的量子點電視本質仍然為液晶
其實真正的量子點產品,也就是QLED與OLED是相似的,能夠柔性顯示,亦可進行印刷制造。但遺憾的是,目前真正可量產的QLED顯示產品尚停在概念階段,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量子點顯示器和量子點電視本質仍然屬于液晶,只是通過量子點來對背光源進行優化,現階段的量子點技術顯然是無法真正做到與OLED抗衡的。

三星量子點顯示器
以三星為首的量子點陣營,已經陸陸續續的推出了多款量子點電視和量子點顯示器,在今年,量子點技術作為一種背光源得到了極大的普及,而未來量子點想要真正成為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QLED,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Micro LED瓶頸有待突破
在OLED和QLED關于未來顯示地位之爭難舍難分之時,Micro LED(微光發光二極管)卻非常強勢的進入了大家的視野。Micro LED的體積約為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具有超高的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響應速度更快,使用壽命更長、效率較高等性能。

Micro LED比LCD和OLED更具競爭力
Micro LED隨著不同的畫素尺寸與周期,可以應用于不同領域,小至手環和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大至商用廣告牌和公共顯示屏,甚至VR或者VR設備等的,應用范圍非常廣闊,并且表現比傳統的LCD甚至OLED都更好一些。
整體來看,無論是性能還是應用上,Micro LED都比OLED更具競爭力。當然了,現階段,Micro LED還是有許多技術瓶頸需要突破,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技術以及發光面積的微縮。
可以說,Micro LED非常考驗廠商的研發能力,目前以蘋果、索尼為首的兩大廠商都在積極研究Micro LED,并且都曾推出過采用Micro LED技術的相關產品,但卻難以走入消費級市場,而其他面板廠商也沒有放棄這一市場,投入了一部分精力于此。
總結:
無論是OLED、量子點(QLED),還是Micro LED,這三種顯示技術,其實在目前的發展都并不完善,雖然目前OLED略勝一籌,但產能卻嚴重不足,而真正的QLED和Micro LED實現商用也還需要時間,但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輝煌了二十余年的液晶技術已經走向沒落!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