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手機廠商爭搶折疊屏賽道?可折疊手機不確定的未來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1-21 來源:雷鋒網
北京時間01月2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為什么手機廠商爭搶折疊屏賽道?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121/52863.html
可折疊的智能手機概念存在確實已經很長時間了,從眼下的實際進度看,真的不僅僅是噱頭,下一個偉大的手機革命或將在這里開始。
但我們心中始終存在一個疑問:廠商們為什么爭先恐后地開發折疊屏手機呢?
三星移動產品營銷副總裁Justin Denison在其SDC2018開發者大會上說得很清楚:“當屏幕打開時,它就變成一塊平板,可以提供大屏體驗。合上時就成了手機大小,可以塞進口袋里”。
他表示,邁向折疊屏也可以說是個無奈之舉。
目前,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已抵達極限,邊框已基本被屏幕取代,再大下去,人的手掌也放不下。而消費者又愿意為大屏付更高的價格,參考iPhone的價格設置,基本上尺寸越大售價就越高。廠商因此有十足的動力去開發更大屏幕的手機。不過折疊屏是劍走偏鋒了。
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hris Harris說:“我們對智能手機的有趣嘗試已經到極限了,因此爭奪屏幕尺寸是新的方向。” 他覺得,獲得更多屏幕空間的唯一方法就是移動到顯示器的背面,或者轉向一些可折疊的東西。
可折疊手機的原理以及不確定的未來
從商業化的角度,我們弄清楚了折疊屏手機被廠商追逐的原因,但其推進緩慢,問題出現在哪里呢?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復雜。最簡單的兩個是:
更多的顯示器需要更多的電池電量;
獨特制造工藝的新材料比較昂貴,導致折疊屏手機的費用很容易超出大多數人的購買能力。
顯然,柔性OLED顯示器這是一個表面問題,更多的問題需要被手機開發商所考慮到。
透明問題。透明OLED顯示屏的材料十分復雜,手機廠商需要在兩個電極之間放置有機材料薄膜,為像素提供電力,以支持打開和關閉功能。由于該導電材料也必須是透明的,因此行業絕大多數傾向于使用稱為ITO即氧化銦錫的材料。氧化銦錫主要的特性是其電學傳導和光學透明的組合。然而,薄膜沉積中需要作出妥協,因為高濃度電荷載流子將會增加材料的電導率,但會降低它的透明度。因為銦的價格高昂和供應受限、ITO層的脆弱和柔韌性的缺乏、以及昂貴的層沉積要求真空,其它取代物正被設法尋找。
粘合問題。C3 Nano的透明導電薄膜,被認為是下一代柔性顯示屏的關鍵供應資源。但這只是屏幕工作上的一點點成功,因為輔助材料技術目前還不過關,比如粘合。光學連接粘合劑將觸摸傳感器內部的各層粘合在一起,然后傳感器再連接到OLED本身及蓋子,但是目前在絕大多數智能手機上,這幾個設備都是超硬的、絕對不可折疊的。因此,真的很難想象一個透明的、可折疊的顯示器出現在一款手機上。
應力問題。應力是潛藏在靈活外形之下的新問題。物理學上,如果你在同一個折痕上再一遍又一遍地折疊它,它就會因為彎曲被引入應力,最終這些應力會導致某種性能喪失。這里的應力指的是因外力變形后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的希望恢復變形前狀態的力——至少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這個令人遺憾的現實,即使三星和柔宇都聲稱能“折騰”數十萬次,但最終還是會失效。
亮度問題。由于目前開發商與供應商采用的解決電極問題的材料原因,您可能會發現折疊屏幕會在調節亮度上不如一般的智能手機。
同一時間運行程序有限。如同三星所說的那樣,在其可折疊顯示屏上一次最多運行3個應用程序。另外據使用FlexPai可折疊手機的消費者反映,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最煩人的問題是軟件和界面混亂,雖然有時屏幕會正確快速地調整其方向,但屏幕有很多次滯后、抖動或對其滑動行為沒有反應。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工業界和產業界。
但是在其他方面,配套的設施有所進展,比如Android已經正式宣布支持可折疊設備。

我們剛剛在Android Dev Summit上宣布了對折疊式產品的支持,Android合作伙伴明年將推出一個新的外形設計。Android應用程序在設備折疊時無縫運行,實現了這個外形因素的主要功能:屏幕連續性。
看得出來,動力與阻力相伴而生。
雷鋒網認為,眼下,從可見的問題出發,智能手機的可折疊功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由于手機市場的主體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用戶信任,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在年后的MWC2019上能看到折疊屏新的進展,智能手機將在技術上邁出新的步伐。
最后的問題是,屆時你會買一部可折疊的手機嗎?你想擁有其中的哪一款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