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密集發布可折疊手機,可折疊屏手機前景究竟如何呢?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2-19 來源:東方財富網
北京時間02月1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折疊屏手機進入密集發布期應用元年柔性屏前景有多大?作為手機顯示屏未來的一個風向,可折疊手機被多個廠商提上了日程。三星、蘋果等科技巨頭均已披露可折疊手機產品發布計劃或技術專利的獲取情況,而以華為、小米、OPPO為代表的的國產手機陣營也公布了密集發布期。在柔性屏“應用元年”,其前景究竟如何呢?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219/53150.html
廠商密集發布可折疊手機
面對新技術,各大廠商躍躍欲試,2月底將會有多款產品密集發布。
l 三星
依靠在柔性OLED屏幕技術上的領先性,三星的折疊屏OLED手機在主流廠商中率先亮相,已于2018年11月在其SDC(SamsungDeveloperConference)開發者大會上將首款產品的原型樣機向公眾展示。公布的邀請函顯示,三星將在2019年2月21日召開新品發布會,屆時將發布旗艦新品GalaxyS10和其首款商用可折疊屏手機“Galaxy F”(該命名為產業鏈猜測結果)。
Galaxy F采用了類似中興Axon M的折疊方式,即兩塊屏幕疊放在一起,像是兩臺Note 9連接在了一起,因此折疊位置會存在一定的視覺差,當然這樣也存在一定的優勢,比如兩塊屏幕是封閉的,這樣用戶就不必擔心多次折疊后屏幕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
外媒phonearena認為,此前三星展示的那臺可折疊設備,是未來的可折疊手機,但它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實現。
l 蘋果
由于其機型數量少,單個iPhone機型的全生命周期出貨量通常上億部,因此蘋果在大的產品形態創新方面較為謹慎, 目前并未透露較為確切的對于折疊屏產品的規劃。 不過截至目前蘋果已申請多項與折疊屏相關的專利,顯示其在折疊屏這一方向上也有所布局。
蘋果折疊屏相關專利

來源:Patently Apple
華為、OPPO、小米、等國產主流手機廠商均在“折疊屏”這一方向上加碼布局,其中華為和OPPO的首款折疊屏手機產品預計將緊隨三星之后于2月底巴塞羅那MWC大會上發布。多方認為,各大手機廠商對于折疊屏手機產品的積極規劃布局直接印證了“折疊屏”將是下一代智能手機產品的確定性迭代發展方向,而2019年將是折疊屏手機的爆發元年。
l 華為
2019年1月24日,在華為5G發布會暨2019 MWC大會預溝通會上,華為消費者BGCEO余承東透露將在2月24日巴塞羅那2019 MWC大會上發布華為首款折疊屏旗艦手機,并將搭載5G通信功能。根據Digitimes報道,華為該款折疊屏產品將采用“外折式”設計,展開后屏幕尺寸達8英寸。
l 小米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微博上發布一小段視頻展示了小米的折疊屏工程樣機,該產品采用雙折疊的外折式設計,左右兩邊各有一部分區域可以折疊,折疊后
是一款手機,打開后是一個平板,顯示效果非常驚艷。雖然此款手機是否量產以及正式發布時間目前未知,但說明小米已在折疊屏這一方向上深度布局。
l OPPO:
根據Digitimes報道,2018年11月OPPO的產品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可能將在2019年2月的MWC大會上發布折疊屏產品。2019年1月21日,OPPO對外發布MWC大會邀請函,其紙質邀請函采用折疊式設計,疊加其宣傳視頻中的折疊元素,我們預計OPPO也將在2019年2月底的MWC大會上展示其可折疊手機產品。
來源:互聯網公開信息
折疊屏手機前景如何?
初代iPhone問世以來,回顧智能手機的發展歷史,屏幕尺寸的持續增大是智能手機產品迭代發展的一條關鍵主線。
從蘋果和三星兩大品牌舉例來看,蘋果iPhone的屏幕尺寸從初代產品(2007年發布,iPhone 2G)的3.5英寸持續增加至最新產品(2018年發布,iPhone Xs Max)的6.5英寸,三星Galaxy雙旗艦系列(S和Note)的屏幕尺寸同樣從初代產品(2010年發布,Galaxy S)的4英寸持續增加至最新產品(2018年發布,Galaxy Note 9)的6.4英寸。
全面屏也是手機大屏化的產物。大屏手機盡管擁有眾多優勢,但屏幕太大會導致難以單手操作并不利于攜帶。全面屏手機具有超窄邊框,所以整個手機的實際尺寸變小了,但顯示區域的尺寸沒有變化,依然擁有大屏手機所有的優勢,并可以單手操作和有利于攜帶。
但在全面屏之后,手機的大屏化趨勢遇到了瓶頸。目前主流全面屏手機的屏占比均已超過90%,很難在不增大手機尺寸的情況下增加屏幕尺寸。如果繼續增大手機尺寸,則會面臨難以攜帶的問題。所以在現有方案下,手機屏幕尺寸將無法進一步大尺寸化。
折疊屏手機則可以同時兼顧大尺寸與便攜性。折疊屏手機理論上的屏幕尺寸是傳統手機的兩倍,大大增加顯示面積,帶來與平板電腦類似的操作體驗。同時手機折疊之后將可以輕松放入口袋之后,仍然擁有較強的便攜性。所以我們認為折疊屏手機將是大尺寸化的下一步發展主線。
產業鏈機會:柔性OLED面板廠商受益
LCD與OLED目前最主要的兩種顯示面板技術。LCD由于采用玻璃封裝,且需要背光模組,所以無法實現折疊功能。OLED則通過使用柔性PI膜來進行封裝,可以制成具備折疊功能的柔性OLED面板,目前來看將成為折疊屏的唯一屏幕方案。
目前困擾柔性OLED大規模普及的主要障礙是良率低導致成本高,從而導致出廠價較高。隨著良率的不斷提升,柔性OLED的成本將快速下降。根據DSCC的預測,三星7.3英寸的可折疊柔性OLED面板2019年的成本接近180美金,但將在隨后三年快速下降,至2022年的成本將降至90美金左右,降幅約為50%。
柔性OLED面板成本將快速下降
來源:DSCC
一方面是手機廠商將密集推出折疊屏手機,另一方面是柔性OLED的成本將快速下降,兩者的共同作用將大幅刺激柔性OLED的需求。根據IHS的預測,2019年全球可折疊OLED面板出貨量將達到140萬片,并將在2025年增長至5050萬片,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81.77%。由于可折疊OLED面板的顯示面積將增長一倍,所以實際對于柔性OLED面板的需求將更可觀。
柔性OLED面板出貨量將快速增加
來源:IHS Markit、光大證券
在2016年以前,全球柔性OLED面板產能幾乎全部集中在韓國三星顯示手中,其市場份額超過90%。隨著蘋果2017年在其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上首次使用柔性OLED面板,市場需求大幅增加。
由于柔性OLED產線具有資本開支大、技術難度高、良率爬坡時間長等特點,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面板廠商缺乏足夠資金進行投資,目前已經基本退出了柔性OLED領域的競爭,未來將主要有大陸和韓國面板廠商參與柔性OLED行業的競爭。
大陸面板企業在近兩年大規模投資柔性OLED產線,已有多條產線實現量產,產能和良率爬坡順利進行,在該領域已經具備較強的實力。據統計,目前大陸已建或在建的柔性OLED面板產線達到了12條,規劃的月產能達到了461K/月。等到這些產線投產之后,將改變目前韓國廠商獨大的局面,行業供給格局將進一步優化。
全球已建或在建的小尺寸柔性 OLED 面板產線
來源:OLED industry,光大證券
除了產能之外,大陸面板企業在品質方面也已經具備較強的實力。京東方、維信諾等廠商的柔性OLED面板已經成功進入多家國產手機供應鏈,并已實現大規模量產出貨。大陸面板廠商相比韓國企業擁有本土配套優勢、價格優勢及快速響應優勢,隨著折疊屏手機的爆發,大陸面板企業有望充分受益于折疊屏趨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