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因折疊手機而攻擊小米的行動,遭遇了輿論的紛紛倒戈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3-14 來源:投資者網
北京時間03月1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叫板小米卻遭嗆聲 柔宇科技故事能講多久。柔宇科技因折疊手機而攻擊小米的行動,遭遇了輿論的紛紛倒戈,關于公司“偽需求”“講故事”的議論層出不窮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314/53440.html
柔宇科技被逼到了最后的絕境。九輪融資以后,這家號稱獨角獸、硬科技的公司依舊沒有顯著盈利的產品,如果不繼續通過高調宣傳以求融資或上市,只有等待被接盤的命運。 2018年10月底,柔宇科技折疊手機柔派橫空出世,這將成為公司講故事的新材料。猛烈造勢之后,市場卻未因此泛起漣漪。
2019年1月,小米折疊手機引發熱議,眼看著失去首發紅利,柔宇高管遂炮轟小米。 輿論并未向公司高管期待的方向轉變,反而聚焦在其自身的問題上:柔宇科技為什么要把原本應該是客戶的手機廠商對立成競爭對手,并且如此咄咄逼人?柔宇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成立六年后依然沒有好產品,它到底是在追逐風口,還是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
折疊手機仍未出臺
留給柔宇科技的時間不多了。業界深知,九輪融資后,這家號稱獨角獸、硬科技的公司再難以吸引到新的投資方,上市幾乎是其活下去的唯一途徑。 為了這最后的希望,柔宇科技費盡心力。2018年10月31日,柔宇推出全球首款可折疊手機柔派,稱將于11月限量發售,剛好在三星推出折疊手機前不久,這一時間掐得精準。
限量發售的當月,“柔宇科技三個月狂攬40億訂單”的新聞通稿鋪天蓋地。 即便大肆造勢,市場關注聲依舊稀疏平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的折疊屏手機一經宣傳便成為街談巷議。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發布了一條微博,宣布小米做出全球第一臺雙折疊屏手機。而后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公開發布長文,稱柔宇的柔派手機才具有顛覆式的創新,小米不是第一,小米高管在撒謊,小米價值觀有問題。隨后微博、知乎等輿論場上,消費者掀起了要求柔派手機申請退款的維權爆料。
投資者網發現,限量發售三個月后,柔派手機仍無法直接選購,而是采取定金結合尾款支付的方式進行,但付過定金1000元后無法退款,尾款支付時間需要客服人員另行通知。 為何柔宇科技造勢已久的折疊手機至今仍無法選購?公開資料顯示,三星與華為的柔性屏,都是基于LTPS 方案的柔性 AMOLED,而柔宇自主研發的蟬翼柔性屏采用了基于氧化物 TFT 的技術路線。 一位柔性屏行業從業者在接受極客公園采訪時分析,TFT 器件中的硅材料以及透明導電材料 ITO 等在反復折疊過程中有脆裂的風險,一旦脆裂就會出現壞點或斷線等不可修復的缺陷,折疊屏對于偏光片和保護蓋板的要求都比曲面屏要高,保護蓋板與折疊屏貼合后在折疊過程中的應力也會產生影響。
這將導致其設備和配置沒法與其他主流產線兼容。 不論哪種技術路線,良品率是關鍵因素。而有業內人士透露,即便是以屏幕技術引以為傲的三星,可折疊屏幕良品率也僅僅為10-20%,而柔宇的柔性屏生產線,良品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發布會上,柔宇曾打出“采用高通驍龍基于臺積電7nm工藝的驍龍8系SoC,且經過擴展之后可支持5G網絡”。事后柔宇官網介紹,這款手機搭載了高通最新旗艦芯片驍龍855。 蹊蹺之處在于,高通正式對外發布這款芯片的時間是在2018年12月,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通還沒正式發布驍龍855的時候,柔宇提前一個多月發布了搭載了這一芯片的手機。
此后市場傳聞高通并未向柔宇提供855芯片,那么公司有無應用這款芯片?折疊屏主要的采購客戶是否包含主流手機廠商?40億訂單數是否有夸大之嫌?交了定金的消費者何時能拿到手機?3月7日,投資者網致電并向柔宇科技公關部發去調研函,對方表示上述問題在公司官網及微信公眾號中均有詳述,不便接受調研。
最后的稻草
柔宇科技目前面臨不僅是自己的問題,還有外界的競爭。2019年度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各家發布了折疊屏幕手機,折疊手機市場已經變成巨頭之間刀刀見血的廝殺。正因此,柔宇科技明知折疊手機短時間難以出臺,也要千方百計地把握住唯一的短暫的優勢時間。 這將是其獲取消費者和投資方青睞的最后砝碼。根據柔宇科技2015年制定的戰略,公司最晚要在2019年實現上市。但從各大官方旗艦店的產品銷量來看,其盈利能力堪憂,到目前為止,柔宇科技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說服消費者的產品。
這意味著,即使上市,二級市場投資者很可能不會買單。 以柔宇科技在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推出的“柔衣”為例,官方稱每套由32塊大小約8英寸的柔性屏組成,可實現0-180度的自由彎折,并支持超過20萬次的折疊彎曲。這款產品因價格高昂、現實情況無法穿著,被網友詬病為“偽需求”。 柔宇科技官網顯示,公司產品主要分為兩個板塊,即“柔性+” 商用解決方案,圍繞柔性技術的業務板塊,含消費電子、運動時尚、教育辦公等終端產品;“柔性+” 技術,包括柔性顯示屏和柔性傳感器。
從現實情況來看,公司核心的“柔性+” 技術并沒有得到快速發展,主打產品也一直未能量產,最終落地的是柔記智能手寫本、VR眼鏡等產品。官網顯示,上述產品屏幕并沒有使用柔宇科技的核心技術,即柔性屏。 公司更大的困境在于,其僅有的能被量產的產品難以俘獲消費者青睞,從京東、天貓官方旗艦店上來看,目前賣得最好的手寫本、VR眼鏡月銷量僅在100左右。 而另一面,柔宇科技同樣沒有得到手機廠商的認可。
梳理柔宇科技九輪投資歷程發現,公司投資方主要是VC、銀行、地產與政府基金,國內知名手機廠商并未出現在名單中。而由于其一直在燒錢,卻沒有好的產品推出市場,也沒有投資方從頭到尾跟投。 目前,擺在柔宇科技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繼續講故事,吸引投資,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