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谷已與多家客戶完成簽約,量產版OLED驅動芯片將于年中面世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3-19 來源:36氪
北京時間03月1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從產業鏈IP 到顯示驅動芯片,「云英谷」希望構建OLED 產業生態。自2009 年,安卓手機鼻祖HTC 將三星的AMOLED 規模應用于手機之后,這種自發光晶體管結構的屏幕便開始逐漸蠶食傳統液晶屏幕市場。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319/53474.html
相比于傳統的LCD 屏幕,OLED 屏幕的自發光性使其顯示效果更加、色彩更鮮明,且材料與工藝要求低于LCD 屏幕。在市場的推動下,蘋果也于2017 年為iPhone X 搭載了AMOLED 屏幕。
36氪近期接觸到的「云英谷科技」(簡稱:云英谷)成立于2011 年,這是一家以顯示驅動芯片及電路板卡研發為主要業務的技術公司,旗下產品包括時序控制芯片、 AMOLED 驅動芯片、硅基OLED、FHD TV TCON 驅動板卡、可定制FPGA 圖像處理板卡等,同時也在為智能硬件供應鏈客戶提供IP 技術解決方案。
從專利開發到OLED 驅動芯片
創始人兼CEO 顧晶告訴36氪,云英谷團隊成員大多擁有超過10 年驅動芯片設計、制造經驗的成員,且層位三星提供驅動芯片。在團隊的努力下,公司成立的前三年便在屏幕及相關供應鏈申請了多項專利,并為一些供應鏈頂級廠商提供IP 授權解決方案,例如日本屏幕廠商夏普便是云英谷的IP客戶之一。
云英谷為何沒有在第一時間便研發OLED 驅動芯片?
事實上,手機制造產業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對于整機制造廠或其他下游廠商來說,擁有多年量產實力的廠商基本是合作的第一選項。以手機SoC 為例,目前安卓陣營的主流廠商絕大多數采用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僅有華為通過十多年的研究,在旗下手機上批量搭載了自研的麒麟芯片。
“手機廠商最關注的并不是企業能否做出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顧晶表示,“比如你做出了一款顯示芯片,技術可能已經處于行業頭部,但手機廠商仍然會選擇已經擁有多年量產實力的公司合作,因為作為創業公司無法向手機廠商證明你的良品率更高、價格更實惠——而行業頭部公司的量產實力都能保證這些。”
這些原因使云英谷團隊在發展初期選擇通過研發專利來提升行業影響力,并為未來發展做儲備。
2016 年,以京東方為首的國內顯示面板廠商開始研發OLED 屏幕,由于彼時的云英谷在行業內已經站穩腳跟且擁有技術過硬的研發團隊,于是便與京東方合作開始了OLED 屏幕顯示芯片的研發(京東方后續也對云英谷進行了投資)。
此后,更多的手機及其產業鏈廠商開始發現,OLED 將成為未來主流的屏幕品類,例如2018 年的三星、華為、蘋果旗艦手機,絕大部分都采用了AMOLED 屏幕(OLED 屏幕進階版) 。而Samsung Display、長江證券研究所等多家機構的數據顯示,至2021 年,OLED 屏幕市場滲透率將達62%,市場規模將超過600 億美元。
2017 年,云英谷開始將研重心轉移到了OLED 屏幕驅動芯片。顧晶表示,公司已與多家客戶完成簽約,量產版芯片將于年中面世,而搭載這款芯片的手機也將于年內亮相。
從技術研發到生態鏈建設
除了顯示芯片以外,云英谷還開發了一款微型顯示芯片,其采用了單晶硅有源驅動背板,具備高分辨率、高級程度、低功耗、體積小等特點,而基于這項技術的微型顯示屏的像素密度可達5640 ppi(手機屏幕約為300-500 ppi)。
顧晶表示,云英谷微型顯示技術的意義更多便在于為未來儲備。以AR/VR 市場為例,其對顯示屏的需求便是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對比度度、高PPI,且能夠讓用戶在較低的顯示面積中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微信顯示技術便有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創始團隊為云英谷規劃了三個階段,與廠商合作研發的第一階段已經實現,第二階段的產品規模化復制也在進行之中。未來,云英谷希望通過顯示芯片及公司積累的各項專利IP,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并通過收并購構建OLED 產業生態。
此前,云英谷曾獲祥峰投資、中信資本出資的A 輪融資,京東方的A+ 輪融資,高通、北極光、鴻泰、小米、維信諾等機構或企業的B 輪融資;目前,云英谷正在籌備C 輪融資。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