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Micro LED顯示生態 搶占未來Micro LED顯示產業制高點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4-19 來源:中國電子報
北京時間04月1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Micro LED:深刻影響顯示格局 實現量產仍需時日。由于Micro LED背光源發光波長更為集中,響應速度更快,壽命更長,因此,相比傳統LED顯示器件,它具有更高的亮度、對比度、分辨率、色彩飽和度,以及無縫、長壽命等優勢,在影視娛樂、購物零售、文化教育、安全監控、公共廣告等應用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國內外大批企業紛紛開始布局Micro LED顯示研發。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419/53834.html
市場:2025年Micro LED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
從產業環節角度看,Micro LED顯示產業鏈可大致分為設備、材料、零組件、面板、應用5個部分。關鍵設備方面,除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測試和封裝設備外,還包括巨量轉移設備。面板除TFT制程外,還包括巨量轉移制程和微型化封裝制程。
1.產業化進程萌芽初顯。2012年,索尼公司在美國CES展上推出“Crystal LED Display”電視產品,標志著Micro LED技術開始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2014年,蘋果公司收購了擁有低功耗Micro LED顯示技術專利的小公司LuxVue,令人們再次密切關注Micro LED技術發展,同時也激發了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和投入。研究機構LEDinside預計,2020年后Micro LED將引入到AR/VR和大尺寸顯示器應用中,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其中大尺寸顯示器產值接近20億美元,占全部應用的60%。隨著生產可行性和經濟成本的不斷提升,Micro LED還有望快速擴展到可穿戴/可植入器件、AR/VR/MR、光通信/光互聯、醫療探測、智能車燈、空間成像等多個領域。
2.器件性能不斷提升。隨著Micro LED性能指標不斷提升,市場對Micro LED的認可度也在逐漸提升。2019年,三星推出219英寸超大款Micro LED顯示屏和75英寸Micro LED電視,其中,75英寸Micro LED 電視的芯片尺寸是之前的1/15,PPI也增加了4倍左右,這意味著三星公司在巨量轉移技術方面取得了快速進步。法國的Soitec在制作氮化銦鎵高亮度藍色LED中發明了一種新基板InGaNOX,各色LED可同時在基板上生長,三原色Micro LED在同一基板材料下可用相同條件驅動與控制。
3.跨國公司搶抓布局。Micro LED正處于發展孕育期,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使全球各類企業紛紛加速戰略布局,谷歌、Facebook、蘋果、三星、歐司朗、富士康、京東方等公司紛紛投資或收購Micro LED初創公司,加強自身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Mikro Mesa、Plessey、镎創科技、JDC等創新型小企業通過融資快速成長,在巨量轉移、背板驅動、器件制備等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傳統LED大企業,三安、晶電、華燦等通過兼并重組或與顯示巨頭合作,積極切入Micro LED器件生產和研發,獲廣泛關注和良好反饋。目前,全球Micro LED的開發機構超過140余家。
4.Mini LED進入量產階段。由于Micro LED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仍有諸多需要解決的難題,Mini LED成為企業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批國內企業實現了Mini LED制造技術的突破,開始引領行業進入量產時代。2018年6月,國星光電發布集成封裝(IMD)的RGB全彩Mini LED顯示產品,點間距達到0.9毫米。2018年11月,華星光電推出了全球首款IGZO-TFT驅動的Mini LED顯示屏,點間距達到0.55毫米。2019年1月CES展會上,海信推出了145英寸的Mini LED,像素間距達到0.83毫米。2019年2月ISE展會上,洲明科技展出了首個4K可批量化Mini LED顯示產品,像素間距達到0.9毫米。從產業化的角度來看,Mini LED主要作為背光源產品推向市場。預計2023年,Mini LED背光源市場有望超過10億美元。
展望:Micro LED對現有顯示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市場展望
1.量產進程有待推進。Micro LED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芯片制備、良品分選、巨量轉移、封裝散熱、集成驅動等較多的技術挑戰,上述技術難點不僅抬高了Micro LED的生產成本,還阻礙著商業化產品的出現和應用。考慮到工藝制程的改進,例如改善芯片制備良率、提高轉移速度、擴充產能和降低成本等時間進程,一般認為Micro LED產品正式進入市場仍需3至5年時間。
2.Mini LED最早得到商業化應用。Micro LED巨量轉移與壞點修補等關鍵技術尚未達到量產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技術瓶頸,因此間距尺寸介于小間距LED和Micro LED之間的Mini LED將有望成為最先得到應用的產品。該技術將首先應用于LCD的背光之中,提升LCD屏幕性能。
3.中小尺寸智能終端市場是發展方向。在作為顯示器件的產品應用方面,從目前技術發展階段看,Micro LED在超大尺寸顯示器市場成本優勢并不明顯,由于該技術更容易實現高像素密度,兼具發光效率高、體積小、功耗低、壽命長等優點,與其他顯示技術相比在智能手表(手環)、虛擬現實顯示等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競爭優勢明顯。Micro LED優越的性能還將有助于其在智能移動終端領域與OLED技術競爭。Micro LED具有比OLED更低的功耗、更高的亮度,全光譜顯示方面更具優勢。
4.大尺寸產品性價比優勢值得關注。Micro LED在50英寸以上大尺寸顯示器相比LCD有著無需背光模組、功耗極低以及抗反射防眩的優點,而傳統LCD顯示面板隨著尺寸的變大工藝難度也會倍增,若能實現高效率的大規模裝配,Micro LED在大尺寸顯示器領域將更具價格優勢,從而取代LCD。另一方面,Micro LED是自發光技術,在色彩表現力上不僅不遜于OLED,同時也可以實現透明顯示和柔性顯示。
5.透明顯示優勢明顯。終端產品便攜化、輕薄化發展趨勢逐漸明顯,尤其是頭戴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產品,對顯示面板的柔性和透明需求更加強烈。Micro LED使用微米級的LED芯片,顯示器件開口率可以非常小,從而有利于制作增強現實產品(AR)需要的透明顯示器,發展透明顯示將是未來Micro LED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競爭格局展望
1.TFT-LCD仍是未來主流顯示技術。TFT-LCD作為目前最為主流的顯示技術,具有成熟的產業體系,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在各種尺寸、各種顯示產品上均有應用,以面積計算,目前在顯示產品市場上仍然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大尺寸電視市場領域,更是占據了98%以上的市場份額。Micro LED在顯示性能上雖然存在各種優勢,但是由于該項技術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分歧,同時也還有很多的工程問題需要解決,仍然有待繼續發展和進步。
2.對現有產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Micro LED的發展和普及將對現有顯示產業格局和LED產業格局帶來重大影響,一方面,一旦Micro LED的相關技術取得突破,Micro LED將有望迅速占領小尺寸智能手表、可穿戴產品市場和50英寸以上的電視面板市場,將對原有TFT-LCD和OLED產線帶來重大沖擊。另一方面,Micro LED電視面板得到應用后,現有的外延生長產能遠遠不夠滿足需求,產業需要大量擴產。
3.跨界合作加速產業發展。從現在產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從事Micro LED的企業來自各個行業,從上游設備到下游產品終端企業,從LED芯片生產到TFT-LCD面板制造。蘋果公司在Micro LED領域的研發人員有250人,并已與多家上游企業建立了合作。臺灣工研院成立的“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將顯示、LED、半導體以及系統整合企業組織起來,共同建立跨領域產業交流平臺,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未來,隨著Micro LED性能和量產水平的不斷提升,還將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多門類、多領域的融合發展將會加快推進產業進步。
觀點:培養Micro LED顯示生態 搶占未來顯示產業制高點
Micro LED是自發光顯示技術的先進演進方向,有望實現LED照明領域和顯示領域的跨界融合發展,促進消費級顯示技術進一步迭代升級。因此,我國應將Micro LED作為加快新型顯示產業升級的重要著力點,鼓勵先進企業積極研發Micro LED工藝,加速迭代LED顯示技術、培養LED顯示生態,搶占未來顯示產業制高點。
1.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產業政策支持。一是推動出臺面向小間距顯示產業的針對性政策措施,促進小間距顯示產業與傳統消費電子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二是支持相關行業組織和第三方機構開展對小間距產業的研究工作,制定Micro LED核心技術和工藝發展路線圖,進一步指導和推動Micro LED和Mini LED產業做大做強。三是在重點技術領域,如視覺舒適度、巨量轉移、背板技術、應用開發等方面提供專項支持,加速產業化。
2.優化投資機制,完善產業發展環境。一是改善Micro LED顯示產業投資環境,設立小間距LED技術專項創新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支持Mini/Micro LED先進技術研發和商用,鼓勵銀行信貸、天使投資、保險投資和境外資本等多渠道資金投向國內Micro LED顯示產業。二是引導資金向Micro LED顯示技術和關鍵設備傾斜,為國內Micro LED企業聯合研發、配套建設和兼并重組提供投融資渠道。
3.實施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一是統籌實施Micro LED產業化工程,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聯合攻關,重點突破Micro LED巨量轉移、先進封裝瓶頸,提升Micro LED全彩化良率、波長一致性、低功耗等核心性能指標。二是建設Micro LED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推廣Micro LED顯示產品在大尺寸電視、VR/AR、智能手表等領域的應用。三是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進行技術研發,在材料和設備領域加強投入力度,支持行業進行前瞻性開發。
4.加快知識產權建設,保障行業發展質量。一是采取綜合標準化方法,全面、成套地制定小間距LED顯示產品標準和配套認證標準,有針對性地解決產業急需標準缺失的問題,穩步提升產業規范化程度。二是建立Micro LED技術和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Micro LED技術交流、產品檢測、成果孵化、規模化應用。三是及時跟蹤和掌握Micro LED技術發展進程和專利問題,集合知識產權資源,鼓勵Micro LED上下游企業聯合建立專利池,為產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保障。
5.推動要素集聚,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一是推動Micro LED產業化要素在我國集聚,戰略性引進和培育一批Micro LED顯示轉移與組裝企業,合理規劃區域性發展路徑,打造一體化的Micro LED顯示制造集群。二是落實國家相關人才計劃,加大對Micro LED技術領軍人才的引進和重點支持力度,培養一批高層次產業緊缺人才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全產業鏈研發能力。三是鼓勵產業鏈上下游自主形成合作聯盟,建立密切的合作共贏機制,共同推動產業的發展。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