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市場明年起飛,Micro LED也力拼兩到三年商品化
作者:未知時間:2019-09-25 來源:光電與顯示
北京時間09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Mini LED商機已近,兩岸顯示界強攻。Mini LED市場明年起飛,Micro LED也力拼兩到三年商品化,帶動供應鏈加溫。友達攜手隆達,群創則是以榮創、光鋐等公司合作,布局電視、IT、中小尺寸車載等應用。而LED大廠晶電則是攜手子公司元豐新科技,推出Mini LED光板來切入高階顯示的背光應用。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925/55245.html
面板廠友達與群創皆結合旗下的LED公司共同開發Mini LED背光模組,如友達攜手隆達。隆達Mini LED背光應用從電視、顯示器、筆電到VR全系列產品,公司認為明年會有更多客戶導入Mini LED,樂觀看待終端需求成長,今年Mini LED、VCSEL等新事業營收比重落在一到兩成,2020年新事業營收貢獻拉升到兩成以上,其中Mini LED相關產品前景占新事業部門比重將達50%。隆達近期在技術上的突破,就是推出整合式I-Mini Blue背光燈板,把Mini LED藍光晶粒、驅動IC整合于燈板上,可達到高對比、薄型化,降低模組組裝成本。
而LED大廠晶電則是攜手子公司元豐新科技,推出Mini LED光板來切入高階顯示的背光應用。晶電Mini LED背光繼去年小量交貨,今年第四季包括17英寸、27英寸電競產品都有新機種導入量產,預估明年下半年Mini LED(包含背光及RGB顯示屏)將占晶電藍光產能兩到三成。
此外,也有大陸車廠開始使用Mini LED,車外照明包括方向燈、車燈,車內像是音響、面板、情境光源等應用。億光Mini LED鎖定車用市場,推出的Mini LED尾燈採用億光小間距顯示屏元件所制造,可以依照需求變化播放圖形與提供不同功能,讓Mini LED應用更多元化。
群創則是以榮創、光鋐等公司合作,布局電視、IT、中小尺寸車載等應用,希望能藉此延續液晶面板的產品競爭力。華星光電與京東方等也借助自有產品技術與設備資本支出的優勢,進入Mini LED背光與顯示業務。
面對OLED的吊打,LED不甘被淘汰的命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僅中國的LED市場規模就達到6000億元,LED產業鏈從上至下包括芯片、封裝、應用、驅動、材料配件等多個行業,重資產投入的LED產業,面對危機也努力開發新的技術,這其中蘋果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來就多手準備的蘋果,不希望讓自己的產品受制于OLED單一技術,也積極開發LED的新技術應用,于是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領導 者Micro LED得以出現,它有著類似于OLED的光效和柔性特性,也保留了LED的皮實耐用。
但是Micro LED還不成熟,于是作為過渡技術的Mini LED出現了,它是傳統LED和Micro LED之間的過渡技術,繼承了無機LED的優點,如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響應時間短,另一方面,具有自發光(無背光)的特點,使其尺寸更小、更輕、更薄、更節能。
新視家科技創始人梁軍對富凱財經介紹,“Mini LED本質是小型化的LED系統,比Mini LED間距大的LED大屏經常用于室外,比如我們見到的室外LED大屏。而比Mini LED間距更小LED系統則叫Micro LED。Mini LED的一大優勢在于它對原有LED產業鏈的改造成本低,產線不用特別改造,所有它的成本夠低,只不過在產業化應用方面還有一定技術難題。”
企業轉型升級快慢不一
OLED產能有限并且基本被韓國企業壟斷,因此LED就成為國內顯示企業突圍的重心,只不過國內LED上游企業對此更加上心,下游制造端企業對新建Mini LED產業線較為謹慎。
瑞豐光電公告表示正與通信公司在手機Mini LED背光顯示模組、柔性曲面Mini LED封裝顯示技術上進行合作開發,并已實現小批量生產;在今年1月,三安光電就宣布已開始量產Mini LED,并投資120億元建廠投入Mini/Micro LED外延與芯片產品及相關應用;華燦光電也已經完成背光應用的Mini藍光芯片到顯示應用的Mini RGB芯片上,已經推出較為成熟的芯片產品,基本覆蓋了目前Mini LED應用所需的各類產品及尺寸型號,而且華燦光電Mini RGB芯片已經批量出貨。
作為LED封裝行業龍頭,國星光電2015年開始布局Mini LED和Micro LED技術,并于2018年3月率先成立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京東方A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 Mini LED是未來顯示新技術發展很有競爭力的技術之一,但技術尚未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
整個LED產業鏈都對Mini LED寄予厚望,在Micro LED不能夠克服技術難點的情況下,Mini LED就扛起了與OLED競爭的大旗,更是國內顯示企業鉗制韓國三星等顯示企業的重要力量。在今年4月,華為和小米都有消息將Mini LED屏幕應用到手機,這帶動了一波臺灣Mini LED驅動和封裝企業的股價大漲。
如果Mini LED屏今年下半年真的運用到華為、小米手機上的話,對韓國顯示技術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而且在產能上,Mini LED也是不落下風的,成本的制約已經被企業所克服。華星光電的面板產線有t1、t2、t3、t4、t6和t7項目,其中生產中小尺寸產品的是t3和t4項目,包括LTPS和AMOLED產品,雖然沒有全新產業線生產Mini LED屏,但現有設備也足以完成產業線的轉換,TCL集團副總裁、武漢華星t4項目總經理趙勇透露,預計在2020年,華星光電將量產上市多款柔性折疊產品。
5G手機的到來,讓市場對柔性AMOLED的市場前景頗為看好,而折疊屏,無論是內折、外折、多折甚至彎曲,都對顯示技術提出全新的要求,Mini LED比AMOLED有更好的顯色指數,此外mini LED面板厚度也與AMOLED面板一致,雖然并不能達到OLED那樣的超薄,但在柔性顯示的戰場上,LED并不一定是被淘汰者。
國內制造商在LED背光領域的競爭力更強,產業鏈與成本優勢也更大,鑒于AMOLED智能手機面板供應緊張,新建產業線投產也無法跟上需求,通過現有產業線改造升級,Mini LED開始走向前臺,隨著成本和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未來手機市場OLED獨領風騷的局面可能將被打破。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