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過招”背后的較量
作者:未知時間:2019-11-21 來源:和訊網
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TCL華星VS惠科:“專利過招”背后的較量
惠科遭訴中禁令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1121/55667.html
11月14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惠科)下達禁令,要求惠科停止侵犯TCL華星專利權的行為,立即停止制造侵犯涉案專利權的惠科32英寸液晶面板。
一天之后,惠科發布聲明稱,公司經營未受影響,正在就禁令與法院方面進行協商。
TCL華星和惠科的專利糾紛并非自今日始。今年4月26日,TCL華星正式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惠科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其侵犯了三件發明專利權。
惠科被控侵權的產品包括23.6英寸、32英寸、43英寸以及50英寸液晶面板,基本覆蓋了惠科所有量產并銷售的主流液晶面板尺寸,每件訴訟案件的索賠金額達到千萬元級。
六個月后,訴中禁令出現。
訴中禁令是知識產權案件中新近出現的司法措施。最高院在2018年12月份頒布的關于知識產權行為保全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了針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訴前及訴中禁令制度。
之所以會有訴前及訴中臨時禁令出現,是由于專利訴訟的審理周期較長,而侵權行為持續發生,侵權產品持續在市場推廣,會導致權利人不僅僅遭受產品銷量和收入減少的損失,更會面臨市場機會的流失,從而直接影響權利人的市場開拓與發展,給權利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訴中禁令最有名的案例之一,就是2018年末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支持了高通針對蘋果公司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兩個訴中禁令請求,要求蘋果立即停止對高通兩項專利的包括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產品的侵權行為。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李超律師表示,本次針對惠科的訴中禁令的下達,彰顯了以深圳中院為代表的各地法院積極響應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大對各類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的號召,“這對于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的環境,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次TCL華星的禁令無疑是對惠科的當頭一棒,將直接致使其出貨主力的涉案32英寸液晶面板全面停產。面對上述訴中禁令,雖然惠科15日發文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未受此事項的任何影響”,但是這個回應顯然有點草率。
北京金誠同達(深圳)律師事務所汪順靜律師認為,一旦法院下達禁令裁定——不管是訴前還是訴中禁令,惠科公司必須自覺履行。雖然針對法院裁定可以申請復議,但復議期間是不停止裁定執行的。“按照法院裁定要求,惠科應該立刻、全面停止涉案32英寸液晶面板的生產制造行為。”汪順靜律師強調,如果惠科拒不履行訴中禁令,或將被依法處罰。
訴訟背后的較量
國內一些企業由于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往往在知識產權的侵權訴訟中付出了較大代價。近年來,將知識產權作為市場競爭手段而引發的侵權訴訟已屢見不鮮。比如,夏普公司被富士康科技集團收購后,針對海信在美國發起一系列侵權訴訟;海信隨后在青島、北京兩地以夏普十幾款在國內銷售的電視機侵犯海信發明專利權,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作為反制;華為與三星在手機市場上也已發生多起訴訟。
有市場評論指出,TCL華星發起專利侵權訴訟的主要原因在于面板市場的激烈競爭。
2019年是全球顯示面板行業歷史性的低谷期,日韓以及中國臺灣的面板顯示行業產能急劇收縮,顯示行業的競爭已非當年情形。
中國大陸的面板雙雄——京東方和TCL華星——和它們的追隨者們,正在經歷一場不見血的廝殺,其競爭模式已從傳統的渠道戰、價格戰、服務戰轉向以專利戰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競爭。TCL華星作為面板領域的巨頭,此次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在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出發點下,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借此爭取更大的市場優勢,同時也希望為自己在與其他面板巨頭的博弈和談判中增添有力籌碼;菘乒咀匀灰彩巧钪O其中利害關系,因此在此次大戰中積極應對,反復強調會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利儲備爭取主動權:“公司擁有數千項授權和申請專利,以及訴訟經驗豐富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有能力有信心保護本公司及其客戶權益。”
一場TCL華星訴惠科的案例,表現出顯示行業正在從簡單的產能比拼,不斷升級到技術、專利綜合實力的較量。在這一領域,TCL華星、京東方以及日韓等跨國巨頭占據上風。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TCL華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5000件,全球專利授權量超過10000件。TCL華星連續4年位居美國專利授權榜全球TOP100,2018年位居美國專利授權排行榜中國大陸企業第3位。這樣一家以自主創新奠定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揮舞專利大棒直擊惠科,皆因二者宿怨已久。
網易新聞報道,2018年3月8日和2018年7月4日,TCL華星在發現惠科的專利侵權行為后,分別發出律師函,明確指出其生產制造銷售的液晶顯示面板侵犯了TCL華星的專利權,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TCL華星的損失。
當時的惠科方面并未回應,還繼續擴大侵權面板的生產和銷售,因此在2019年4月26日,TCL華星正式向深圳中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除了專利訴訟之外,兩家還有商業秘密的糾紛宿怨。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顯示,惠科在明知TCL華星與其原員工存在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約定的情況下,大肆挖獵TCL華星員工。多名加入惠科的TCL華星前員工涉嫌竊取TCL華星商業秘密,至少兩名人員已因侵犯商業秘密被判刑,另有多人仍在偵查審理過程中。相關案件被列為2017年廣東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惠科存在“重大隱憂”
除了面臨TCL華星的侵權主張,惠科還需要應對與另一家液晶面板大廠群創光電之間的專利糾紛,其境遇可謂是“四面楚歌”。
2018年春節剛過,一篇《群創掀兩岸液晶面板專利戰:忍了兩年郭臺銘怒了》的稿件把群創和惠科的專利大戰推向輿論中心。2月26日,富士康旗下液晶顯示面板制造商群創光電宣布提起17件專利侵權訴訟,指控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合肥惠科金揚科技及其經銷商,涉嫌侵犯其專利權,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的液晶面板產品,并利用侵權產品生產電視機等顯示器裝置。
隨后,惠科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群創光電子公司寧波群志和佛山群志提起5件專利侵權訴訟,試圖反制。但是,涉訴的5件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布全部無效。中國觸摸屏網就此事評論道,惠科專利存在明顯缺陷,涉訴五件專利發明性薄弱,其中四件是未經實質審查的實用新型專利,這顯示出“惠科并不真正擁有知識產權,甚至有濫用知識產權訴訟嫌疑”。
專利權的穩定性之于企業,猶如利刃的材質之于戰士。惠科用于反訴群創光電的5件專利全部被無效,反映出惠科的專利質量堪憂。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曠小明律師表示,通常情況下,一家公司用于起訴的專利都是自認為攻擊力和穩定性最強的專利。“若這些專利均告無效,惠科的整體專利質量和核心技術能力將不得不被重新審視。”
惠科用于反制的專利全軍覆沒還有另一層更為重大的隱憂。接近惠科的內部人士透露,在惠科遍地開花的項目擴張模式中,惠科作為實際操盤的小股東,通常對各項目子公司收取數額不低的技術服務和專利費。根據工商登記資料,惠科在各地項目公司中的持股最高不超過50%,在綿陽、長沙、鄭州等地的項目公司中持股甚至不超過20%。這難免讓外界質疑惠科究竟靠什么核心能力在操盤這些動輒上百億投資的面板項目。在四川南充本土社區論壇上,有網友發帖質疑,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總投資超過200億元,政府出錢出地,甚至還要為惠科的技術服務和專利付費,如此重大的資金投入是否經過充分論證?
曠小明律師認為,倘若惠科的專利被判無效或其產品侵犯同行的專利權,對于將為這些無效專利買單或者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項目公司和項目公司股東(部分為政府平臺投資方)而言,惠科恐存在交易欺詐、對價不公及違反知識產權責任保證的問題,更嚴重的還可能涉嫌地方政府的國有資產流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接近惠科的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惠科多個規劃中或在建液晶面板項目的融資出現困難,已量產的項目公司庫存高企。此前亦有市場傳言,惠科滁州項目已要求多家設備供應商無限期延遲交貨;而根據集微網的報道,惠科重慶自今年7月開始對年薪制員工強制實行無薪月休假。在2018年持續至今的液晶面板低迷的市場情況下,惠科的資金鏈可能已經相當緊張。
有評論指出,在TCL華星的強勢維權之下,惠科面對法院頒布的訴中禁令和后續可能的高額損害賠償,其應對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加之市場上傳言該公司亦遭遇融資和項目建設困難,惠科在全國各地的擴張模式和持續經營能力相當存疑。
惠科或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急時刻。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