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屏之外手機產業鏈還會擴展更多的交互方式
作者:未知時間:2019-12-10 來源:飛象網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除了觸摸屏之外手機產業鏈還會擴展更多的交互方式
在電容屏手機普及多年的當下,手機產業鏈的著力點已不再僅僅是在正面的屏幕上下功夫,而是拓展至了手機邊框、背部,甚至還為用戶提供隔空操作的新方式。只能二維觸控的智能手機在旗艦手機中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1210/55837.html
從日后的手機發展史來看,對于二維觸控方式的維度升級確實一直在不斷持續。蘋果在iPhone 6s手機中加入了3D Touch功能,盡管在今年iPhone 11機型中全面取消了該功能,但依舊以實際操作觸感類似的Hapic Touch進行了替代。目的均在于在原有手機屏幕X軸與Y軸的觸控方向上再加入Z軸的觸控感應。
實際上,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出現了更為節省機身內部空間的替代方案,與Force Touch壓力模組的原理不同,利用超聲波技術也已經可以探測到手指觸摸屏幕時的壓力與位置,同時還不必過度增加屏幕的厚度,相比Force Touch也更具成本優勢。
實際上,利用超聲波技術的屏下指紋識別,也可稱得上是對于二維觸控方式的拓展。2018年1月,vivo便發布了全球首款屏下指紋識別手機vivo X20Plus屏幕指紋版,而在當下的Android手機領域,屏下指紋識別已經成為了中高端手機的標配功能。
另一方面,手機廠商們還在通過在機身背部增加屏幕的方式來增加手機的觸控維度。例如Nubia X、vivo NEX雙屏版這兩款產品,背部的屏幕除了可以進行傳統的觸控操作外,還可以在游戲中設置為對應的虛擬按鍵,從而實現玩家在游戲過程中的多維觸控,不再局限于原有正面屏幕上的二維觸控。
首先一種方式便是將手機屏幕進一步彎曲延伸至機身的邊框處。這樣的設計率先出現在三星Galaxy Note Edge上,這款發布于2014年9月的手機在機身的右側多配備了一面屏幕,在這一在側屏幕上可提示未讀信息。次年,三星將這一設計進行了升級,在Galaxy S6 Edge上為手機提供了兩個側屏幕。
而曲面屏的設計也一直延續至今,同時一些廠商也開發出了有針對性的曲面屏手勢,也因此在華為Mate 30 Pro可以上利用88度超曲面屏讓音量鍵消失的夢想成真,用戶雙擊屏幕邊緣,上下滑動就能實現音量調節。
另一方面,即便不采用曲面屏幕,廠商也開始利用超聲波技術為手機加入邊緣觸控功能。定位于手機游戲玩家市場的ROG手機就在手機的邊緣加入了超聲波傳感器,從而為手機帶來了邊緣觸控功能,這樣也為用戶在游戲過程中帶來類似掌機中L1/L2、R1/R2鍵的操控方式,從以往的兩只操控變為了四指操控,同時比在上文提到的在機身背部屏幕進行觸控的操作準確度更高。
除了機身兩側的虛擬按鍵觸控外,目前的超聲波技術實際上已經可以做到機身兩側全部位置、機身背部的全部觸控。甚至不受限于當下用戶對于手機的保護習慣,例如為ROG手機提供邊緣觸控技術的顯通科技就表示,該公司的超聲波技術即便在用戶帶著手套、手機使用保護殼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操作識別。實際上,邊緣觸控技術也還有很多延展空間,比如在拍照時來替代實體快門鍵,幫助判定用戶握持手機用手,從而智能的調整按鍵位置。
此外,手機廠商們還開始發掘無需觸控機身本體就能實現操控的技術。使用者可以通過筆、雷達傳感器來實現遠程操控或手勢控制,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操控手機。2019年8月份剛剛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 10通過S Pen可以實現隔空手勢操控功能,用戶只需要按著S Pen上的按鈕在手機前做出相應的動作,手機就能呼出對應的應用,從而實現通過隔空操作與手機進行交互。
隨即在9月份發布的華為Mate 30系列機型,也加入了AI隔空操控功能,用戶無需觸控手機就能實現上下滑動、屏幕截屏等操作,從而讓用戶雙手在不方便觸控手機的時候,也能操控手機,例如在進行烹飪時,就能一邊料理食材,一邊在手機上翻越查看菜譜。
無獨有偶,上周谷歌在Made by Google大會上發布的Pixel 4手機中也加入了Soli雷達傳感器,識別能力從以往的紅外線升級到毫米波信號,從而實現亞毫米精準度的運動追蹤,實現隔空操作的功能,同樣可以在不觸控手機的情況下進行滑屏、歌曲切換、照片翻閱等操作。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