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臺灣顯示行業共同用Mini與Micro LED向三星OLED發起反攻
作者:未知時間:2020-05-13 來源:虎嗅APP
北京時間05月1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蘋果拯救臺灣顯示業?蘋果將投資數百億新臺幣(100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23.7 億),在臺灣竹科龍潭園區建立 Mini LED 與 Micro LED 制造廠,并與晶電、友達展開合作,未來將供應 iPhone、iPad 等產品使用。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513/57122.html
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證實,已通過蘋果在龍潭的建廠案,并完成相關資料登記,但未透露細節。據了解,蘋果此次總投資額達百億元新臺幣,初期先投入數十億元,完成面板技術研發與生產線。
Mini LED 與 Micro LED 技術被視為未來顯示技術一個重要的領域,它既有 LCD 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壽命,又兼具 OLED 的輕薄、高對比度、純凈黑色等特點。
實際上,蘋果押注 Micro LED 技術已經不再是秘密,一個屏幕顯示技術的更迭,背后是蘋果與臺灣顯示行業共同向三星與 OLED 發起的反攻。
蘋果對 OLED 的“反攻”
眾所周知,目前 OLED 技術就是高端顯示技術的代名詞,無論是大尺寸的電視,還是小尺寸的智能手機,尤其是大尺寸,由于良率控制的難度,成本成指數級別的增長,OLED 電視基本上沒有下五位數的,而 LCD 液晶,由于其技術本身的限制,已經開始逐漸顯露出了疲態。
而 Micro LED 有望解決 OLED 太貴,LCD 性能不行這個困境。市場調研機構 TrendForce LED 研究(LEDinside)報告指出,隨著高解析度與高動態對比顯示需求爆發,預估超小間距(點間距≤P1.1 )如 MiniLED 產品由于目前出貨基數較低,未來成長動能最大,預估 2019 至 2023 年的年復合成長率將達 58%。
LCD 無法自發光,需要單獨的背光模組照亮液晶,而 MiniLED 以及 MicroLED 技術,就是從背光模組下手,將發光晶粒的尺寸做小,MiniLED 的晶粒尺寸約在 100 微米,而 Micro LED 在 50 微米以下,同時大幅增加發光晶粒的數量,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控光。

來自高工產研
MiniLED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實現局部背光的控制,也就是能實現類似 OLED 單獨像素發光的效果,從而可以有著更高的對比度、更好的黑廠表現、實現更為精細的 HDR 分區,同時還能更輕薄。
相比 Micro LED,MiniLED 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實現量產,而相比較 OLED,MiniLED 又有著成本和壽命的優勢,采用 MiniLED 背光設計的液晶電視面板,對比度與 OLED 相近,價格只有 OLED 電視面板的 7~8 成,便宜大碗,產業和消費者都愛。
而 MicroLED 面向更遠的未來,相比較 OLED,它的亮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它不會出現 OLED 的燒屏現象,壽命更長,也更適合折疊等特殊形態。不少產業人士認為,MicroLED 未來有希望取代 OLED 的地位。
MicroLED 不僅是面向 OLED 的反攻,也是蘋果向三星的“反攻”。此前,蘋果的 OLED 產能基本上都被三星握在手中,后者也是 OLED 領域絕對的霸主,這也讓屏幕成本居高不下(iPhone 11 Pro 系列屏幕成本 66.5 美元),蘋果在今年嘗試引入京東方作為供應商選擇之一,讓 iPhone 12 的屏幕供應相對平衡,從而重新奪回議價權。
但是新的供應商,也只能解決小尺寸的問題,正如上文所說,大尺寸的 OLED 價格昂貴,即便是 iPad、MacBook 這種“中尺寸”,OLED 也是一個奢侈的選擇,這時候,就有了 Micro LED 的用武之地。
此前曾有消息稱,今年年底,蘋果就會推出搭載 Micro LED 的產品,不過目前來看,進度似乎并沒有那么快。郭明錤近日發布的報告稱,蘋果 Mini LED 顯示屏的硬件開發并未受到全球健康危機的重大影響,但可能會在短期內推遲該技術的采用,預計量產的時間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出貨量將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別大幅增長約 300% 和 225%。
郭明錤提到,Mini LED 為蘋果未來 5 年內要推廣的關鍵技術,故即便短期內時程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也無損長期正向趨勢。
總的來說,Mini LED 是蘋果下一個十年中重要的一環。
為什么是臺灣?
蘋果投資 Mini LED 這事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為什么選擇在臺灣建廠?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錯過了 OLED 時代的臺灣,正在推動整個顯示行業轉型 Micro LED,并將其視作超過韓國,實現行業復蘇的機會。
臺灣布局 Micro LED 技術已久,已經上升到了產業的層面。
2019 年 8 月,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副秘書長王信陽表示,隨著蘋果(Apple)積極導入新世代 Micro LED 顯示器,臺廠也打破韓廠長期壟斷蘋果產品顯示器供應的局面,未來可望再爭取 iPhone等蘋果產品顯示器訂單,帶動許多臺廠供應鏈爭相投入開發;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梁茂生表示,Micro LED 與 Mini LED 新技術的發展,加上政府的推動,對于近幾年臺灣顯示器產業供過于求的景氣,有望轉危為安,促進新興商機。
晶電作為蘋果 Mini LED 前期主要的供應商,已經把 Mini LED 作為核心業務。今年 3 月召開的發布會上副總經理張世賢表示,今年第 4 季度將調整在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產能,臺灣 95% 的藍光產能都將轉為 Mini LED ,相關調整預計明年第 1 季度到位。晶電過去幾年的資本支出約 25 至 30 億元,而今年的資本支出由原先預計的 50 億元,上調至 60 億元,加注 Mini LED 研發。

來自經濟日報
商周報道中,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根據產業鏈訪查,蘋果傳聞的合作方晶電,Mini LED 技術的良率應已經超過五成。
LED 廠商隆達也對外表示,預計今年新技術帶來的營收比重可達 10%~20%,其中一半來自 Mini LED。
而臺灣 LED 封裝大廠億光電子、榮創等公司已投入Mini LED研發至少一至二年時間,預計會在晶電之后第二批出貨。
Apple Watch 會是試驗田。2019 年,蘋果開始為 Apple Watch 導入 Micro LED 顯示技術,找到了找錼創、錸寶兩家臺灣公司合作,由錼創提供Micro LED 晶片,錸寶組裝成顯示器模組,最快于 2020 年推出相關產品。
由于轉型的時間更早,臺灣的 Mini LED 技術無論是產業配套完善度,還是專利技術的積累,都處在相對領先的位置。
而除了屏幕的直接供應商以外,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將受益。TrendForce 分析師陳恕勛表示,以臺灣市場來看,預估至 2020 年年底,臺灣的 Mini LED 晶片月產能至少達到 100 億顆以上。這也帶動周邊制程設備商機快速成長,無論是既有的LED制程設備,或是新穎的制程設備都將受惠。
供應 LED 光源的晶電、隆達,負責晶圓檢測的惠特,光源背板代表廠商同泰,光源模組廠商瑞儀等等,可以說,臺灣顯示行業正在集全行業之力,推動 Mini LED 的轉型。
全球化的趨勢正在倒退,臺灣供應鏈的另一個優勢是沒有“品牌”。安聯臺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鐘安綾表示,臺灣過去少做品牌,臺灣幫全球背庫存,(技術上的中立性)是一直以來臺灣的優勢。
這是一出一拍即合的合謀。對于蘋果來說,布局 Mini LED 是技術的升級迭代與供應鏈優化,而對于臺灣顯示來說,這承載著復蘇產業的希望。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