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1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任何一家優質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努力。然而,在近些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走路快速擴張之路,這些企業為了追求更大的成功,總想一步邁10步,在盲目擴張的情況下,為企業帶來種種危機。正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家以電子技術生產研發為主的企業——東旭集團,就是盲目擴張之下,導致企業接連遭遇危機。
在中國科技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人們的消費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引發人們的生活發生巨變的,除了一些基礎的設施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由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移動用戶的數量在當下已經超過了9億,人們在平日里早已經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這家企業就是以電子技術生產為主的民營企業。

選擇一條錯誤路線
在去年11月中旬的時候,東旭集團充分彰顯出發展的危機,這家企業因為一筆已經到賬的債券暴露出財務問題,當時需要他們支付6,600萬元的利息,但由于企業流動資金出現了十分緊張的局面,根本就支付不起。這一消息出來之后,很多人紛紛關注該企業的發展情況,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們又一次重蹈覆轍,明明賬面上有183億元的流動資金,為何卻拿不出幾千萬元的利息呢?
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的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曾經擁有上千億市值的企業,如今只剩下144億,又一次刷新了近10年來的新低。讓人們不明白的是,一直有著“烯王”稱號的東旭光電為何遭遇如此局面呢?
烯王其實就是幫助人們實現高科技快速充電的產品,有了這種產品之后,不僅可以應對一些比較嚴峻的氣候,在惡劣的環境下完成相應的工作。關鍵是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實現3500次的電池循環使用壽命。一直以來這家企業對該產品都有很高的期望,但外界對于產品卻產生了極大的質疑,甚至有一些專家認為石墨烯并不適合應用到電池領域,這原本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雖然如此,但創始人李兆廷對此卻不以為然,他一直都想在這一領域大干一場。早在2017年的時候,企業便收購了上海申龍客車,并開始進入新能源領域,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企業總共投資了79.7億元。從研發電池到新能源產業形成閉環,該企業的債務問題一直都是頗讓人擔憂的。
國內最大的cri生產企業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時候,李兆廷還在一家柴油機生產企業工作,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看著周圍很多人下海經商,他便決定和妻子一起創業,隨后進入了顯示器領域。企業剛剛建立的時候,所有團隊只有幾個人,但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最終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CRI生產商。
在技術研究層面,這家企業一直都在不斷地朝著平板顯示器發展和擴張,借助于收購的方式擴大企業規模。他們先是收購了寶石電子廠,后來又投資23.64億元收購了寶安地產,成為這家企業的最大股東,還為企業進行了更名,命名為東旭藍天。你也在收購擴張之路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收購了嘉麟杰之后,這個品牌便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股價快速飆升,只用了13天的時間,創造了幾十倍的成績。經過5年的收購擴張發展之后,企業涉足的行業越來越廣泛,不僅在石墨烯以及光電顯示器材料行業有很高的名氣,在高端設備以及新能源和產業園等領域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輝煌之后走向沒落
按照上面的這種方式繼續發展的話,這家企業將會迎來更加卓越的發展成績,不過在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導致了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尤其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沒有做得太到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其他企業做“代工”。
伴隨著企業不斷走向擴張之路,企業發展規模早已經達到了2,000億以上,成為一家典型的500強企業。和其他快速擴張的企業一樣,在一次次的擴張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本,導致企業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再加上多項業務在運轉過程中并沒有盈利,反而虧損,早在幾年前,這家企業的債務問題就遭到外界的質疑,這也為企業走向沒落奠定了基礎。
總結:
據了解,這家企業的賬面資金達到了215億元,但他們企業所承擔的負債規模達到了231億元,為了不斷改善局面,企業內部更是頻繁更換財務總監。在不斷產生新債務的同時,還有一些舊債務沒有還清,企業資本出現了嚴重失衡,最終步入了盲目擴張的危險之地。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