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1月1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京東方精電(00710)公布,根據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審閱,預期集團于本期間將取得股東應占溢利大幅增加,較截至2020年同期相比,不少于350%。
 
公告稱,其主要由于增加對客戶銷售薄膜電晶體和觸控屏顯示模組,尤其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于銷售增加,透過規模經濟效益增加凈溢利率;及匯兌差額的變動。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報導,華為正積極提升半導體封裝能力,透過與京東方等本土科技公司合作,甚至從封測大廠日月光挖角專業人才,以降低美國制裁帶來的影響。
 
 
華為在2019年受制裁之后,如今希望借大力投資封裝技術,以發展不受美國制裁影響、足以自力更生的供應鏈。目前先進晶片制程由美國少數設備制造商主導,如應材 (AMAT-US)、科林研發 (LRCX-US) 和科磊 (KLAC-US)。
 
華為最近與渠梁電子的合作便是一例,這是一家本土封測供應商。四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積極擴大產能,幫助華為的先進晶片組裝設計投產,并測試先進的封裝技術。
 
知情人士說,華為也積極從日月光 (3711-TW) 挖角專業人才。對此日月光未回應日經的報導。
 
華為另一項舉措是與本土科技公司合作,例如已和京東方 (000725-CN) 合作發展面板級封裝技術,在類似顯示面板的基板而非直接在晶圓上組裝。
 
以上種種都是華為提升整體晶片產能的舉措。根據華爾街日報 (WSJ),華為透過名為“哈勃科技創業投資公司”(Hubble Technology Investment) 的基金,迄今已投資56家企業,大部分是半導體供應鏈廠商。該基金成立時間在 2019 年華為禁令實施前后。
 
根據日經亞洲分析,光在 2021 年,華為的投資部門 (包括哈勃科技創投基金) 就入股或增加對 45 家國內科技公司的持股,家數是 2020 年的兩倍以上。去年投資對象中,有 70% 是半導體相關供應商,涵蓋晶片開發設計、生產設備和材料。
 
華為Mate50工程機曝光
 
1月13日,有數碼博主表示,華為Mate50的工程機測試了麒麟9000和驍龍8 Gen1芯片,有4G和5G版本,并配了一張不甚清晰的工程機圖片,可以看出后攝依舊沿用了星環設計。
 
據了解,華為Mate50將在2022年的4~6月推出,雖然Mate50的工程機有5G版本,但實際機型能否支持5G還不能確定。
 
其實在2021年底,華為消費者業務中東歐&北歐&加拿大地區總裁 Derek Yu曾公開表示,Mate 50將于2022年在全球發布,上海研發中心正在研究5G芯片解決方案,總有一天會重新支持5G。
 
 
此前有消息稱,麒麟9000可能不會給Mate50使用。畢竟,雖然麒麟9000的庫存成謎,但也是漸用漸少,或許會被用來把芯片與手機業務支撐得更久些。因此,Mate50的廣泛發行版本大抵會是驍龍8 Gen1的4G版,搭載HarmonyOS。
 
或許在高端機型上,能見到麒麟9000和5G。
 
在其他方面上,供應鏈之前的消息顯示,Mate50的設計方案已定,搭載LTPO OLED屏幕,有小屏版本。
 
正常來講,Mate50本該是出現在2021年秋季發布會的產品,“P50或成華為手機絕唱”的聲音也曾甚囂塵上,如今看來,華為與其屢次強調的一樣,確實不愿放棄手機業務。至于松山湖下到底還埋著多少芯片,就不得而知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