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99精品-九九99靖品-九九99九九视频在线观看-九九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曰韩一级-曰韩一级毛片

為什么選擇魅族MX2,魅族MX2的TOL觸摸屏跟incell對比

作者: 51Touch     時間:2012-12-01     源于:中國觸摸屏網    總點擊:
【導讀】:TOL/SOL(Sensor On Lens)/OGS(On Glass Sensor),就是把觸摸電容層做在外保護玻璃的內表面上。可以看出,TOL/SOL/OGS,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本質上和OnCell沒什么區別,尤其是在大家都把液晶屏和保護玻璃貼合以后,它們之間就更加沒有任何區別

    魅族MX2在發布之后不僅贏得了一片叫好聲,而且在發售速度上也似乎比較給力。繼昨天魅族營銷總監宣布MX2在全國各專賣店接受預訂之后,魅族MX2又已經通過了工信部相關部門的審核和檢測,并拿到入網許可證,有望在十二月第二周上市發售。魅族的“最好的800萬像素攝像頭”,就算最終證明并不是最好的,但足以成為最好之一,故并沒有吹牛,但是好硬件和好架構并不代表會有好效果,對于后期影像風格的調整,需要更多調試。順便一提,MX2的攝像頭保護玻璃也非常不一般,用的是和某果一樣的藍寶石鏡片,耐磨超防刮花 供應商都是同一家哦。
   
    關于魅族MX2的信息引起了很多廣泛的討論,這里我們轉載一篇他人寫的技術分析文檔,希望對大家詳細了解魅族MX2手機有所幫助。感謝作者archon的詳細論述。

    關于MX2所采用的一些新技術的一些個人觀點。MX2應該算是魅族第一個正式的大規模發布會,所披露的信息量自然就會比以往只是在主頁公開要多得多,因此也產生了很多疑問。這幾天也在不同渠道看到了不少這樣的疑問,于是覺得來論壇發個帖子,把一些個人看法都寫下來,方便和各位的交流。

    當然這些只是個人的分析,并不代表一定真實,所以如果有什么錯誤的地方,希望有料的人指正,感謝。

    會寫比較多,所以頂樓先占著,寫一些更新一些,各位不要著急,如果有什么其他有疑問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我再補充。

1、New Mode 2
    New Mode 2是一個從來都沒聽說過的名詞,這次MX2用的屏幕是這個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到底是什么?從官方幻燈片上提到的一些特性,比如三倍電子遷移率、更高的開口率,基本可以確定這個New Mode 2里的一部分技術就是這半年來一直聽說過的IGZO。

    IGZO是什么?就是銦鎵錫氧化物的縮寫。主動式液晶屏幕從本質上來說,和集成電路是一樣的,只不過集成電路是制作在一個硅片上的,而主動液晶屏是制作在玻璃基板上。在集成電路中,構成電路的核心元件是CMOS管,而在主動液晶屏上構成電路的核心元件叫薄膜晶體管,英文縮寫為TFT。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某某屏幕“比較差,因為它是TFT屏,遠不如IPS屏”,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TFT是所有主動式液晶屏的基礎元件,你所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液晶顯示屏(電子表和計算器除外),都是主動屏,所以它們都是“TFT液晶”。那IPS是什么呢?IPS只是驅動液晶分子實現通光度調節功能的具體設計。讓我們用交通工具做類比,交通工具里有汽車和自行車,恰如液晶屏有主動屏和被動屏;汽車又有前驅、后驅、四驅,恰如TFT液晶屏有TN、IPS和MVA等等類型。

    回到之前的問題上來,IGZO是什么?任何晶體管都是基于半導體的,而玻璃并不是半導體,所以實際上在目前的屏幕生產工藝中,都需要在制作面板之前先在玻璃基板上用各種方式去沉積一層硅,并以這個為基礎去制作TFT,用這個TFT去控制由ITO制造的儲能電容。沉積上去的硅是處于非晶體的狀態,這就叫非晶硅。非晶硅的載流子遷移率很低,以此制造的TFT,不論是用來給蓄能電容充電還是放電,速度都會很慢,如果需要得到足夠的性能,要么需要有較大的面積,要么就需要較高的驅動電壓。這在以前并不是問題,但是現在手機的屏幕像素密度越來越高、分辨率越來越高,如果TFT的尺寸過大,就會導致開口率(開口率就是一個像素里透光的部分與整個面積的比值,因為TFT是不透光的的,所以自然開口率是小于1的)降低。開口率降低就意味著面板的透光性下降,為了得到足夠的亮度,就需要更亮的背光,也就是會消耗更多的電量。如果提高驅動電壓,可以減低TFT的尺寸,但是會帶來動態功耗的增加,同時過小的TFT也會影響漏電,導致圖像顯示效果變差。

    所以歸根到底,核心問題就是:目前用于制造TFT的材料,非晶硅,載流子遷移率不夠高。那么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技術應該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低溫多晶硅,英文縮寫叫LTPS,這種技術是用激光照射沉積上的硅,將其從非晶狀態轉化成多晶狀態(就是說由很多細小的晶體構成,實際上非晶也不是真的沒有晶體,只是非晶的晶體尺度遠小于TFT的大小而已),這可以帶來幾乎100倍的載流子遷移率提升,自然就可以提升開口率、減低功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M8的屏幕就采用了LTPS技術。但是LTPS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看介紹也知道,激光照射,這導致LTPS的屏幕成本較高,而且也無法制作大面積的基板。

    這就是為什么LTPS一直以來都不是很普及的原因,也是IGZO誕生的意義所在。IGZO作為一種復合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如果用它來取代硅,將其沉積在玻璃基板上,也可以用來制作TFT,而IGZO有著幾個很大的優勢:首先,它的載流子遷移率比非晶硅高,雖然遠不如多晶硅,但是實際上也可以做到非晶硅3~15倍的性能,這樣的提升已經很大了。其次,IGZO不需要復雜的激光退火工藝,利于生產大尺寸面板。最后,IGZO是透明的,這意味著用IGZO做的TFT也是透明的,這可以進一步提升液晶屏的開口率。

    說到這里應該也是明白了,所謂的IGZO,是液晶屏基礎材料上的革新,它的意義就像是改用鋁合金而不是鑄鐵去制作汽車發動機的汽缸體。不論是鋁合金發動機還是鑄鐵發動機,汽車都可以是前驅、后驅或者四驅,同樣的,不論是非晶硅、多晶體硅還是IGZO,都可以用各種方式去控制液晶分子的工作狀態——可以有IPS的IGZO屏,也可以有MVA的IGZO屏,自然也可以有TN的IGZO屏——因此IGZO無法直接的帶來更好的顯示效果(事實上IGZO的直接意義是省電,這點一直以來都是被誤解最多的)。所以IGZO只是New Mode 2的一部分,遠遠不是全部。

    那么還有什么?

    通過視頻和照片可以看到,MX2的屏幕可視角很好,遠超MX。現階段能達到這樣效果的,幾乎可以說只有IPS,而且還不是一般的IPS。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普通IPS的可視角只有在兩個軸向很大,而在對焦線方向會有嚴重的黃/藍飄移,甚至會反色(這點在LG的Optimus 4X HD和Nexus 4上看的很明顯)。可以規避這個問題的是S-IPS、H-IPS和AH-IPS,其中做的最好的是HTC ONE X,那片屏幕的可視角幾乎無可挑剔,任何角度都沒有變色,這就是AH-IPS的功勞。從視頻和照片來看,MX2的屏幕也沒有明顯的對角線色偏,因此使用的技術應當是S-IPS/H-IPS/AH-IPS之中的一種,至于具體是哪種,需要看屏幕的顯微照片才能確定,但基本可以確認是IPS。

    至于MX用的ASV技術,從本質上說是屬于MVA的,這個技術可以在一個方向上改善可視角,所以MX的屏幕在長軸方向的可視角要好過短軸,就是因為MX的MVA屏,劃分象限的方向是沿長軸的。

    至此,New Mode 2的兩個組成部分基本可以確認為IGZO和X-IPS。但這依然不是全部。

    根據MZ公開的資料,MX2的屏幕有一個叫自適應背光的技術,可以根據需要動態調節所需要的背光強度,可以達到省電的效果。這種技術沒什么好說的,比較有意思的是另外一個技術,這個技術MZ并沒有提到,但這是IGZO面板所特有的一種功能,那就是延遲刷新。

    TFT顯示屏作為一種儲能式的顯示屏,每個像素的狀態是靠對應TFT所控制的儲能電容所決定的。電容可以充電,自然就可以放電,而放電除了TFT泄放以外,還會因為漏電而消失,所以不論顯示的是靜態圖像還是動態圖像,TFT顯示屏都需要不斷的重復往屏幕里寫入數據,以保證顯示的圖像是穩定的。這個寫入的頻率絕大多數都是60Hz,因為如果寫入速度太慢,在兩次寫入之間,由于儲能電容的漏電,畫面就會產生變化,最終會導致圖片出現色彩失真甚至抖動。IGZO屏幕的一大特點是低漏電,這可以讓IGZO屏在外部驅動關閉的情況下維持更長時間的圖像穩定,因此夏普在IGZO的驅動電路中增加了一個功能,那就是動態刷新率:如果屏幕顯示的是靜態圖像,那么屏幕的刷新率可以降低到比如說10Hz,對應功耗可以降低到正常屏幕的1/10。這些技術結合起來,最終得到的就是IGZO屏幕在同樣背光功率下亮度可以增加大約40%,同時面板的驅動功率可以降低到原先的1/5左右,這是MX2的標稱續航遠超過MX的原因之一。

    至此,New Mode 2所包含的內容,應當就是這樣四個部分:IGZO材料、X-IPS工作模式、動態亮度調整和動態刷新率控制。當然肯定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但是就我個人來看,這四點已經足夠好了。在M8的驚艷、M9的遺憾、MX的平淡之后,我們有希望再一次感受到最先進的屏幕技術帶來的愉悅。

    2、TOL觸摸屏
    在這次發布會上MZ也著重介紹了所謂的單玻璃TOL觸摸屏。根據我的猜測,TOL應該是“Touch On Lens”的縮寫,這是什么技術?如果要直接搞清楚這個問題,其實這還挺不好解釋的,實際上不僅僅是TOL,現在還有很多其他稀奇古怪的觸屏名詞,比如什么InCell之類的,要一并解釋清楚,最好干脆直接從觸屏的類型和組成講起好了(先寫,圖后面再配)。

    早期的電容觸摸屏分為兩種,自感和互感,因為技術的問題,現在基本互感屏已經淘汰了,我們看到的都是自感屏。自感屏(當然互感屏也一樣)需要兩層透明電極,一層用來驅動,另一層用于讀取,這兩層電極需要正交排列,構成一個類似于被動液晶顯示器一樣的網狀柵格。

    那么,這兩層電極層要怎么放呢?這牽涉到機身結構設計問題。從最簡單的開始說。最簡單的觸屏手機設計,外面一層保護玻璃是逃不掉的,在這之后,會用光學膠貼上一個單獨觸屏感應層,然后把這兩個一并安裝到液晶屏的外面,這種設計就叫獨立觸摸屏。當然,獨立觸摸屏也有很多種構成方式,比如最早期的獨立觸摸屏實際上只有一層玻璃,在這個上面制作了橫豎交叉的電極,一個方向連通,另一個方向用微小的導電顆粒跨接連通(記得M8觸屏的反光點嗎?那就是電橋),然后一起貼到外玻璃上。當時因為限于技術問題,這種電橋是不透明的,而且體積比較大,因此在強光照射下顯得很明顯,基本上只有第一代電容觸摸機(M8、HD2、G7這一批)使用,很快就被淘汰了(后來小米手機第一代為了節約成本又一次翻出了這種屏幕,是一個特例)。在這之后,獨立觸摸屏開始采用PET薄膜而不是玻璃制作,結構上也從單層變成了三層,兩層橫豎交疊的透明電極就夾在這三層PET薄膜之間,再一并貼到面板玻璃上。后期的M8SE、M9和兩代MX(M030和M031/2)都采用了這樣的設計,好處是沒有了電橋、觸屏的可靠性增加(注意,這個可靠性和電橋沒有關系),代價是透明度降低了一些,畢竟原來是一層ITO+一層玻璃,現在是2層ITO+3層PET。

    獨立觸屏的進化到此并沒有結束。因為觸屏和液晶屏中間的間隙,導致這樣設計的機器反光比較嚴重,所以有一些手機干脆把液晶屏也和觸屏粘在了一起,因此保護玻璃、觸屏層、液晶屏變成了一個整體。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設計,依然屬于獨立觸屏,只是去掉了空氣間隙而已,代表是iPhone 4/4S與三星的Super AMOLED系列。可以注意到雖然這些機器的觸屏反光度很低,但是顯示的畫面和外玻璃有一定的距離感,這就是因為觸摸屏厚度的存在。

    那么有沒有辦法把這一層獨立的觸摸屏去掉呢?當然是有的,這些技術通過種種方式把觸屏電極層安排到了不同的組件之中。去掉了獨立電容傳感層的手機顯示模塊,從外到內的分層,依次是外保護玻璃、液晶屏偏振片、液晶屏濾色片、液晶屏上層玻璃、液晶層、液晶屏下層玻璃、偏振片、背光模塊。這里面有很多可以放置電容觸摸層的界面,而根據放置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技術:InCell、OnCell和OGS(也叫SOL/TOL)。先說OnCell。

    什么是OnCell?所謂OnCell,就是把觸屏電極層做在液晶顯示屏的外表面。因為LCD顯示屏的外表面只有一層,所以電極也只能用一層的方式排列,因此也必須像最早期的獨立電容屏一樣,在一個方向上打斷電極,用電橋連接。

    而InCell,則是把觸屏電極的發射層和接受層,分別做在液晶顯示屏的偏光膜/濾色片的兩面,并集成在顯示屏中。因為有兩層的空間,所以無需電橋。

    至于TOL/SOL(Sensor On Lens)/OGS(On Glass Sensor),就是把觸摸電容層做在外保護玻璃的內表面上。可以看出,TOL/SOL/OGS,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本質上和OnCell沒什么區別,尤其是在大家都把液晶屏和保護玻璃貼合以后,它們之間就更加沒有任何區別了,但是從供應鏈的角度而言,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因為OGS/TOL/SOL的觸屏是和外玻璃捆綁的,而OnCell則是和LCD捆綁。如果選擇OnCell,很顯然會影響到對于觸屏的選擇——廠家不可能提供所有類型所有規格產品的OnCell版本。而OGS/TOL/SOL則靈活得多,所以目前很多廠家選擇的都是這個方案,包括MX2在內。

    那么,這三種技術對于用戶而言,到底有什么不同?答案是幾乎沒有。三種技術都去掉了獨立傳感器層,都可以降低厚度,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OnCell和TOL/SOL/OGS,需要用額外的電橋來實現觸屏的電氣完整,InCell不用。但是因為技術的進步,現在的電橋已經可以用透明材料制作,在平時使用中對用戶帶來的困擾幾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對著強光的請款下才能勉強看到,相信這也不是正常使用的狀況。因此雖然有評測聲稱MX2的觸屏能看到MX和M9所沒有的反光點,但是考慮到MX2觸屏的優勢——更薄、透明度更高、更靈敏,這么一點點微乎其微的犧牲也就算不上損失了,何況如果不提,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發現這樣的觸屏網格——試問用SONY LT26/29/30手機的用戶,有幾個人發現自己手機的觸屏上有網格點?

    3、“最好的攝像頭“
    在發布會上,MZ公開宣稱MX2采用了“最好的800萬像素攝像頭”,這個說法準確嗎?又應該如何區判斷攝像頭的好壞?

    一個拍攝系統,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鏡頭、對焦組件、濾光片、傳感器、后期數字處理。

    首先來看鏡頭。包括在鏡頭內的部分,除了鏡片本身以外,還有光圈和防抖等。MX2的鏡頭是5組5片,這個在目前已經沒有什么特別的了,因為高端攝像頭都是這個結構。至于防抖,目前為止搭配光學防抖的手機攝像頭鳳毛麟角(Lumia 920是最有名的一個),MX2沒有這個技術也不是很奇怪。那么目光就聚集在了光圈上,MX的光圈是f/2.2,而MX2的光圈是f/2.4。參考一下一些其他的手機:HTC One X是f/2.0,小米2代是f/2.0,三星Galaxy S III是f/2.4,蘋果iPhone 4/4S/5也是f/2.4。可以看到,基本上集中在f/2.0到f/2.4之間。這個f是什么意思?它意味著光圈直徑和鏡頭焦距的比值,f就是焦距,f/2.0意味著光圈的直徑是焦距的一半(f除以2.0)。因為通光量是光圈和焦距的函數,因此f/2.4的通光量要小于f/2.0,具體小多少呢?大約15%——不是很大的數字,而和f/2.2比那就更少了,這點通光量的區別在實際使用中幾乎感受不到。既然如此,那為什么MX2要從f/2.2改為f/2.4呢?答案是光學素質。

    大光圈的鏡頭雖然可以獲得更大的通光量(在手機上,不論光圈多大,景深效果在一般拍攝中都體現不出來),但是由于光學性能的限制,其成像的素質也必然的會有所下降,有過單反相機經驗的人都應該知道,同樣一顆鏡頭,縮小光圈都能帶來畫質的提升(當然不能太小),而一顆大光圈的鏡頭售價都十分高昂,大光圈又有上佳成像的鏡頭價格更是在5萬以上。由于光圈越大,整個光學系統所能允許的誤差就越小,因此對于一般都以手工組裝攝像頭的廠家而言,低于f/2.4的鏡頭模塊,組裝成成品后的良品率都會比較低,比如f/2.2的成品,一致性很難保證,而f/2.0的產品則根本無法保證,必須要一枚一枚的測試挑選(有挑的自然就有挑剩的,所以有些廠家在新產品中選擇這類看起來參數很高的配件,實際上是因為這類配件有大量的次品,可以低價收購,因此可以達到看起來參數很高,實際上價格很便宜的效果,很適合忽悠不知情的用戶)。也正是因此,MX2才選擇了一顆f/2.4的攝像頭,并且采用了全自動機器組裝的工藝,保證了攝像頭光學素質的一致性。

    所以,iPhone系列作為手機拍照比較好的代表,一直以來都選擇f/2.4的鏡頭組,并不是沒有道理的。而NOKIA因為多年來在攝像頭上精耕細作,有著超出所有廠家的技術實力,所以可以在更大的光圈下做出足夠好的畫質,這樣的能力其他廠家是難以望其項背的,MX2自然也在這之中。

    之后是所謂的藍玻璃。藍玻璃是什么?準確來說,藍玻璃是濾光片,它的作用是過濾掉入射光中不可見的紅外成分,避免攝像頭不正確的曝光。應用了藍玻璃的手機攝像頭并不多,目前為止比較出名的是iPhone 4S/5、OPPO X905,當然還有MX2(BOVO那個手機也用了,不過那個機器目前還在PPT狀態),其他的產品用的都是傳統的紅外濾鏡,包括MX在內。紅外濾鏡和藍玻璃的區別在于,紅外濾鏡的工作方式是反射紅外線,而藍玻璃的工作方式是吸收紅外線。配備了紅外濾鏡的攝像頭,由于紅外線在濾光片和鏡頭組之間的多次反射,會對最終的畫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就是畫面會偏焦黃或者干脆偏綠,色彩不自然,而藍玻璃鏡頭就會好很多。所以說,藍玻璃是頂級手機攝像頭的必備配置,MX2做到了這一點(當然這不代表有藍玻璃就一定頂級)。

    接下來是CMOS,關于CMOS,可能大家都會覺得,MX2既然這么看重攝像頭,為什么不用1300萬像素的傳感器?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兩方面:光學的和電氣的。

    光學方面的原因是,作為傳感器,噪點和寬容度是最重要的指標,而這兩個指標都和一個參數密切相關,那就是像素尺寸。雖然背照技術的引入讓小尺寸的像素性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有一條定律是不會邊的,那就是同樣技術條件下,像素大的畫質一定比像素小的好。而像素的大小,取決于分辨率和傳感器面積:面積越大、分辨率越低,像素面積就越大,畫質也就越好。目前手機所采用的CMOS傳感器,面積大多數都是type 1/4和type 1/3.2兩種,除了NOKIA的少數變態手機以外。而type 1/4主要用來做800萬像素的傳感器,而type 1/3.2則用來做1300萬像素的傳感器,它們的像素尺寸都是1.12微米。由于傳感器尺寸越小,整個光學系統就可以設計的越小、越薄,這對于現代手機追求輕薄的需求是不謀而合的,所以目前傳感器廠家都傾向于1.12微米的像素尺寸。而MX2所采用的傳感器,是一枚規格為type 1/3.2,800萬像素的傳感器,它對應的像素尺寸是1.4微米,因此畫質要明顯好過同樣規格、像素尺寸為1.12微米的1300萬像素產品,從這點上說,這枚800萬像素的傳感器,畫質要比1300萬像素的好,而且好不少。其實如果有廠家愿意做type 1/3.2 500萬甚至320萬像素的傳感器,那么畫質一定會繼續提升,但是迫于市場壓力(你看,800萬像素都有人嫌少,我手頭的全幅單反也只有1200萬像素而已),這樣的產品幾乎不可能出現,所以目前來說,1.4微米、800萬像素規格的背照傳感器,就是手機中畫質最好的型號了。當然,不同廠家之間的產品畫質也有高下之分,SONY的自然是最好的,OMNIVISION的比較一般,其他的就不用看了。

    電氣方面的原因,則是讀取速度。我們都知道,MX2的拍攝成像速度并不快,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什么,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MX所采用的SONY IMX105傳感器在800萬像素的模式下,讀取速度只有15FPS,因此在預覽取景的時候,必須要切換到960x640的模式,否則將無法保證取景的流暢。這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拍照的時候需要多兩次模式切換,自然就會影響成像速度。MX2和目前絕大多數高端手機所采用的傳感器,都支持800萬像素下30FPS的連續讀取,因此在MX2上,可以直接提取800萬像素的原圖用于預覽,拍照的時候就無需模式切換,因此整個拍照過程就可以在0.2秒內完成,這就是魅族在發布會上說的“2x傳輸速度”的由來。但是,目前階段,1300萬像素的傳感器全尺寸讀取的速度,都無法達到30FPS,最多只能做到20FPS左右,因此就會面臨拍攝速度和取景流暢度的取舍,這兩方面不論放棄哪個,都會影響用戶體驗(當然也不是沒有廠家愿意放棄取景流暢度,OPPO X905就用MX一樣的CMOS硬實現了0延遲快門,代價就是取景的時候預覽畫面卡頓無比,用過這臺手機的應該都知道)。

    最后就是后期影像處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MX2內置了富士通的獨立ISP,目前有獨立ISP的手機,市場上不超過15款,而數字處理是數字影像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這一環沒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復雜的算法,再好的傳感器也無法發揮性能。

    到這里,大概就能得到結論了。魅族所說的“最好的800萬像素攝像頭”,就算最終證明并不是真正最好的,也足以成為最好的之一,在這點上,可以認為魅族并沒有吹牛,但是好硬件和好架構并不代表一定會有好效果,對于后期影像風格的調整,比如何種色彩風格更加討用戶的喜歡,這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調試。順便一提,MX2的攝像頭保護玻璃也不一般,那一小片玻璃用的是和iPhone 5一樣的藍寶石鏡片,至于連供應商都是同一家這種事情,我會亂說么。
 


相關閱讀:3D打印    模具產業    微鑄鍛技術    石墨烯    OLED面板    夏普    iPhone 8    半導體    蘋果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隱私政策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歡迎投稿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 經銷商加入
網站廣告、經銷商加盟、觸摸屏軟件銷售: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聯系人: 張小姐 產品購買聯系方式如下:
地址:成都市高升橋東路2號高盛中心1109室 電話: 028-85108892 13183843395 028-66219290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觸摸屏網 電子郵件: 51touch@126.com touch8@gmail.com
業務合作QQ:觸摸屏技術,觸摸屏報價,觸摸屏軟件咨詢 43361182 觸摸屏軟件制作與技術支持:觸摸屏軟件,觸摸查詢系統,觸摸查詢軟件 893008608 媒體合作QQ: 893008608

2000人超級QQ觸摸屏群:59897879 1712201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