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觸控(Multi-Touch),是采用人機交互技術與硬件設備共同實現的技術,能在沒有傳統輸入設備(如:鼠標、鍵盤等)下進行計算機的人機交互操作。多點觸控技術,能構成一個觸摸屏(屏幕,桌面,墻壁等)或觸控板,都能夠同時接受來自屏幕上多個點的輸入信息。
什么是多點觸控?
多點觸控(Multi-Touch),是采用人機交互技術與硬件設備共同實現的技術,能在沒有傳統輸入設備(如:鼠標、鍵盤等)下進行計算機的人機交互操作。多點觸控技術,能構成一個觸摸屏(屏幕,桌面,墻壁等)或觸控板,都能夠同時接受來自屏幕上多個點的輸入信息。
起源
多點觸控技術可以追溯到1982年,多倫多大學開發出第一個手指的壓力多媒體觸摸顯示屏。同年,貝爾實驗室和Murray Hill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討論的觸控屏幕界面。在1984年貝爾實驗室設計的觸控式屏幕,可以操控圖像。同年,微軟開始研究該領域。 一項重大的突破發生在1991年,當Pierre Wellner發表的一份文件,他對多點觸控 “數碼服務臺”,即支持多手指的提案。(這為后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技術實現
多點觸控在實際應用中被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主控芯片能夠同時采集多點信號,其二是能夠判斷每路手指觸摸信號的意義,換句話說就是能夠為用戶提供手勢識別功能。在已上市產品中蘋果的iPhone以及MacBook筆記本都能夠基本達到這種應用目的,但是目前iPhone僅能允許2個手指同時作用來完成旋轉、縮放等功能,最多算是雙重觸控。而微軟的Surface Computer就更加驚人了,能夠同時對多個觸點產生反映。
相比傳統的單點觸摸屏4pin或5pin的少量信號線而言,多點觸摸屏幕在導電層上劃分出了許多獨立的觸控單元,而每個單元通過獨立的引線連接到外部電路。由于所有的觸控單元呈矩陣形排布,所以無論用戶手指接觸到哪一個部分,系統都能夠對相應手指動作產生反應。
由于多點觸控技術使顯示與輸入技術進一步集成,減弱了鼠標、鍵盤等用于輸入的硬件設備功能,而鼠標、鍵盤等將會逐步退出市場,電腦硬件的集成度會越來越高,使用起來也會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