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里和BOE研發中心作項目的同僚聊天,同僚說:LCD+LED最薄做到1厘米,OLED做到4毫米。1厘米vs4毫米,OLED做成電視和手機相對于LCD對我老百姓沒有任何意義啊。而且OLED色彩表現還不成熟,所以OLED不做成柔性就完全競爭不過LCD。但OLED做成柔性就對老百姓有意義了嗎?把手機和電視做成大號塑料布?
觀點1. 更好的用戶體驗是根本。目前的技術客戶已經膩了。需要新的,有意思的體驗出來。從消費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柔性技術會有非常大的市場
觀點2. 首先要做得清晰,其次再考慮柔不柔吧。
觀點3. 這是技術范疇了。僅就柔性而言,還是很有競爭力的,未來屏幕的發展方向,竊以為,肯定是從厚到薄,從硬到軟,從有到無的發展方向,中間哪個技術成為主流,其實不太好討論。
觀點4. oled怕氧怕水,柔性起來密封是個大問題。玻璃的密封系是很好的,但是pet就很難了。
觀點5. 就是摔不碎這一條,就已經秒殺玻璃基板了。更別說輕了,還有柔性不會影響交互效果。只會拓展交互范圍,至于怎么拓展,只恨自己想象力有限。
觀點6. 所以我還是覺得oled做照明更有潛力。
觀點7. 把電視做成塑料布還是很有想象空間啊…不用時就折疊起來;可以裝行李箱隨身攜帶;
觀點8. 放到褲兜里,折了彎了。我不覺得很方便,而且終端產品要和用戶交互,不覺得柔性起來怎么便于交互。
觀點9. 如果電視和手機變成塑料布了,真是很牛逼和方便的一件事兒,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應用和市場。
相關新聞鏈接:
未來顯示拓展想象空間
話題背景
據國外媒體近日報道,三星OLED柔性顯示屏(可折疊屏)將有可能實現大規模量產,雖然三星尚未給出明確時間表,但預計采用OLED柔性顯示屏的三星智能手機最早可能于明年上半年面市。此消息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未來顯示技術的興趣和猜想。
■董友梅
“透明”、“柔性”、“OLED”已成為近年來顯示領域的熱點詞。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三星、LGD均展出55英寸大尺寸OLED電視,三星還宣布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柔性OLED顯示器。而就在上個月,京東方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塊融合了氧化物TFT背板技術和噴墨打印技術的大尺寸AM-OLED彩色顯示屏……
所有這些,傳遞給公眾的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顯示領域下一場戰爭已經開始,OLED已成為面板廠商的必爭之地。那么,OLED是一項什么樣的技術,它與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屏)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未來顯示技術的格局又會是什么樣的?
OLED與TFT-LCD的關系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件(OLED)依據驅動方式不同,分為無源OLED(PM-OLED)和有源OLED(AM-OLED)兩大類,PM-OLED只能用于簡單筆段式及小容量點陣顯示,要實現動態圖像和大容量顯示,則非AM-OLED莫屬。
OLED是主動發光器件,無需背光源,響應速度快,有機材料的發光光譜可調,其發光層是薄膜結構,因此在動態圖像顯示和色彩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也更容易實現透明、柔性的顯示方式。 OLED目前的主要應用還集中在手機和照明方面,未來將滲透至電視及更廣的應用領域,可折疊彎曲的特性使其可以戴在手上、穿在身上,窗戶、鏡子、桌子與顯示功能合二為一的愿景也將成為可能。
那么,AM-OLED是否會取代TFT-LCD?
2012北京國際平板顯示高峰論壇上,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提出了半導體顯示產業這樣一個產業新定義。這個新概念將顯示技術的演變和相互關系從哲學高度用兩句話進行了概括,一是從CRT(陰極射線管)到TFT-LCD是技術的中斷和開始;二是從TFT-LCD到AM-OLED是技術的延伸和發展。
因此,TFT-LCD和AM-OLED在技術上不是對立的關系,也不是純粹的替代關系,而是相通和延展的關系。TFT-LCD產業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是發展AM-OLED最重要的基礎,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
顯示技術的新成長動力
過去20年, TFT-LCD在顯示產業中是絕對的主導技術,這一點已毋庸置疑。而TFT-LCD前三次應用浪潮重要的驅動力是對CRT市場的替代以及由這種替代引發的規模增長,但現在這種替代滲透已經乏力。那么,顯示技術新的成長動力是什么?
筆者認為是消費者需求,具體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帶給消費者愉悅體驗感以及可以改變和滿足人們新生活方式的產品。
這樣的產品形態對技術的要求是什么?三個關鍵詞:一是Smart,即智能,人與機器間可以互動交流,機器和機器間可以互聯互通,TV(電視機)、NB(筆記本電腦)、Mobile(手機)等產品的功能性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二是Vivid,即真實感,生動感,鮮艷感,栩栩如生感,如中小尺寸500PPI移動產品,大尺寸UHD級產品,裸眼3D以及透明顯示等;三是Flexible,即產品是柔性的:更輕,更薄,可彎曲甚至可卷曲;生產工藝是柔性的(R2R,卷對卷),甚至產品功能也能實現柔性。某些時候它是顯示產品,但同時它也可以成為建筑物的窗戶、鏡子等等。
擁有這三方面技術的產品將成為推動顯示產業發展新的浪潮。當然,這些浪潮不僅僅需要顯示技術本身的發展,還需要互聯互通、通訊等技術的發展。
在滿足Smart、Vivid 和Flexible的要求方面,AM-OLED有更大的優勢。即使AM-OLED目前在成本、工藝、材料及技術路線上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隨著產業界投入加大、產業規模擴大,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和改善。
中國企業的責任
AM-OLED制程工藝包括TFT背板、有機發光器件和封裝等三部分。其中,TFT背板對產品性能影響很大,也是成本的重要部分。TFT背板技術包括非晶硅(a-Si)TFT、微晶硅(μc-Si)TFT、低溫多晶硅(LTPS)TFT、氧化物(Oxide)TFT等。
OLED器件制作工藝方式有很多種,目前主要的路徑有RGB FMM(Fine Metal Mask,金屬精細掩模版)、白光加彩膜、LITI(Laser Induced Thermal Imaging,激光熱轉印)以及打印等。
中國企業在這些主要的技術路線上都有投入和成果:LTPS技術已經在京東方成都的G4.5代線上開始應用;京東方合肥6代線已經開始導入Oxide技術;在AM-OLED方面,針對中小尺寸AM-OLED技術研發和大尺寸AM-OLED技術研發,京東方有兩個獨立的研發中心在對應;LTPS、Oxide、WOLED+CF(White OLED + Color Filter)、白光OLED+彩膜、RGB FMM等方向都有技術研發項目在推進;在溶液制程上,我們正和全球頂尖的材料及設備廠商合作,推進新工藝研發,在這些方面我們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和突破。
上個月,繼多個小尺寸LTPSAM-OLED產品點亮之后,大尺寸Oxide-PLED(基于氧化物背板的聚合物發光器件)&WOLED+COA(白光OLED+彩膜與陣列基板集成技術)型的AM-OLED全彩色顯示樣品也已點亮。技術突破的同時,我們的專利數量也迅猛增長,2011年京東方年度自主申請的專利數量突破1000件,2012年年度申請量預計將突破2000件。
除京東方外,天馬在LTPS-OLED,尤其是LTPS技術上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維信諾等公司在PM-OLED方面已有產品上市,AM-OLED也有樣品展出。
中國企業在TFT-LCD領域的積累為發展AM-OLED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并在AM-OLED上有了成果,已經有能力判斷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中國企業將在全球顯示技術發展的進程中承擔責任,和全球業界一起推進顯示新技術的發展。
(作者系京東方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