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觸控屏幕在現今電子產品上受到廣泛的運用,在各式手機、計算機、屏幕等互動接口上,只需要點移手指,就可以快速簡易地操控,也為生活帶來無數便利。然而,也一定有很多人在使用這些電子產品時,無意間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當手指點按移動不夠確實,就得重新再操作一次,或者是不小心點選到圖示,卻已經進入程序畫面;雖然都不是太大的麻煩,但也顯示出觸控屏幕的操作,其實還有不少奧妙。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panel/news/front/2011/1129/12611.html
工研院以軟性壓力傳感器技術,協助環球水泥進行產業轉型。(右為環球水泥董事長侯博義,左為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
以一般電阻式的觸控面板,即是透過對屏幕的施力,使上下兩層電極間經過按壓導電后,藉此偵測觸控位置并控制各項運作,常見的跳舞機就是一例;而且依照通電與否的特性,這種觸控面板通常僅具備開(on)與關(off)的功能,也就是只要達到通電效果后就會開始執行工作,否則就不會有任何反應。不過這也說明了,使用者必須達到該電子設備或觸控面板所設定的通電數值,如果力道不足或施力位置不夠清楚,就會產生前述需重新操作的狀況。
導入壓力感測技術,讓使用者在觸控操作各種電子用品時,可以更方便、更簡單、更具直覺性。但事實上,壓力感測技術的應用,還不僅只于消費或信息類別的電子產品;特別是在降低厚度與體積的需求,以及軟性電子技術的開發趨勢下,所需要的是能夠更容易與各類型產品結合的觸控媒介。工研院的「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即是能提高應用與互動的層次及深度,讓生活環境達到觸控無所不在的創新突破。
精確與靈敏表現更佳
由于可以感測到壓力的程度,由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制成的數碼電子鼓,可以準確演奏出多段音準,而且十分輕薄。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軟性電子系統組組長胡紀平指出,「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在整體結構概念上并無特殊之處,同樣是采用電阻式的觸控原理,并因應「軟性」電子的需求,將上下兩層電極改為導電塑料,中間的壓阻材料,則是以具導體功能的碳黑為主;當傳感器受到壓力時,其中的碳黑導體間距離便會縮短,使電阻減少,導電度也就隨之增加,進而達到變壓阻感測的目的。
但在「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中較為特殊的,是當制作成傳感器時,可以量測到不同「深度」的外來重量,意即能夠透過電阻大小的反應狀況,來了解施力的不同與變化,迥異于只有「開」與「關」的兩極功能,而是擁有灰階、無段的特性;因此在同一個施力點上,若給予不同的力量,就可設計各種相對應的操控或呈現,產品的樣貌與應用的可能也就更多元。
要能夠明白反應電阻的灰階變化,在于傳感器的在線性表現需要具有更高的水平,即是當重復給予相同的壓力時,得到的反應曲線要夠直、落差愈小愈好,能在不同壓力之間清楚辨別,也代表著精確度和靈敏度愈高。透過材料配方與結構體的設計,使得「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能具有良好的在線性,感應誤差可低于2.5%,遠優于國外近似技術的3%至7%,也是與一般僅有開關功能或其它軟性壓力傳感器更具優勢的地方。
在「軟性」的特色上,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可使傳感器更為輕薄、抗摔,還可撓曲,而且經由成本較低、類似報紙的網版印刷制程,還能以大面積、卷對卷(Roll to Roll)連續式生產,并可設計成不規則的形狀及尺寸,與非平面的產品或物體貼合,同時傳感器因受壓時才會通電,使得耗電量也相當低。
胡紀平表示,在研究過程中,研發團隊希望能以互動性的應用來表現出技術的特性。例如研發團隊利用「微形變壓阻感測技術」制作了數碼電子鼓,每個鼓面就有約15公分見方;當以鼓棒敲擊時,就可透過壓力感測和計算,準確演奏出多段音準,包括聲音的大小,而且整組鼓只有薄薄一片,不再像過去那么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