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5月2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立訊精密“襄王夢碎”,收購可成科技計劃落空?鳳凰科技報道稱,蘋果公司為分散供應鏈風險,有意將部分iPhone組裝訂單分給其AirPods代工廠立訊精密。同時,蘋果公司還建議立訊精密對為iPhone、Macbook提供金屬機殼的可成科技實施一筆重大投資。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2005/21-57204.html
集微網記者在此前的報道中還提到,業內有消息指出,究竟由哪家企業投資可成科技一事尚未定論,立訊精密與藍思科技都是競爭者之一。不過,本次筆者通過采訪蘋果供應鏈以及幾位業內人士卻了解到一些新的觀點。
傳言是真是假?
自從以華為為代表的品牌崛起,徹底打破了旗艦機市場蘋果、三星平分秋色的局面,隨著這一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iPhone系列產品銷量開始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為緩解手機業務的銷售壓力,蘋果公司先后采取了以舊換新、線上平臺促銷、降價等一系列的舉措,同時在兼顧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多次對供應商壓價。
在能夠降低成本的同時分散供應鏈過于集中的風險,立訊精密對蘋果公司來說顯然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集微網向一家iPhone零部件供應商了解到:“一直以來,蘋果公司都不希望富士康獨大,將立訊精密納入iPhone整機組裝供應鏈的計劃,其實在去年年底就應該確認了。只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計劃延后,但我們認為立訊精密拿到iPhone組裝訂單是遲早的事。”
“在我們看來,藍思科技的各項資質還是與立訊精密有比較大的差距,而對于蘋果來說,策略性最多也只會引入一家供應商。”上述供應商補充道。
據了解,蘋果公司目前的組裝代工廠包括有富士康、和碩、緯創、比亞迪電子、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廣達電腦、仁寶電腦等國內廠商,而上述這些企業也幾乎涉及了蘋果所有主流的終端產品線,可以說蘋果組裝供應鏈訂單分配目前處于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
有分析師向集微網表示:“雖然從長期來看,蘋果肯定需要更多手機組裝供應商來選擇,但是否加入新供應商,我們認為這個時間點不一定是在今年。結合其目前的訂單狀況,維持現有供應商的數量應該是更有利于蘋果的操作方式。”
蘋果供應鏈廠商的固定投入在業界一向是處于最大水平,如果這個階段新增手機組裝供應商,甚至借此壓低價格,可能會對蘋果本身造成兩方面的影響。一來是降低其他供應商合作意愿,二來也增加了其本身的監控成本。
誠如其所言,iPhone系列產品近年來的銷售情況并不算理想。5月13日,位于我國河南省鄭州市經開區的富士康廠區就曾因場內訂單和原材料不到位,員工不能加班,工資太低,而掀起了一陣離職潮。
一向擅長供應鏈管理的蘋果公司,為何非要在此刻選擇新增供應商?
業內人士向筆者表示,雖然目前蘋果組裝供應鏈的產能非常充足,但立訊精密表現出的態度十分積極,客戶也樂見于此。因此不僅愿意給對方機會,還為其與一些中小廠商牽線配合。
為什么是可成?
此前的報道中稱,立訊精密將通過收購可成科技完成其加入iPhone組裝供應鏈的動作,據悉,可成科技是蘋果公司主力的機殼供應商之一。不過,可成科技為何能夠在眾多的蘋果供應商中脫穎而出?
行業人士告訴集微網:“如果立訊精密真的要做iPhone組裝,那么將機殼業務納入旗下的邏輯是正確的,機殼將會成為其重要的利潤來源。行業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工業富聯和鴻海。業界都了解,組裝行業的盈利能力并不強,相比之下機殼行業的競爭環境要好得多,頭部廠商的利潤也很不錯。”
筆者查閱可成科技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得知,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合并營收176.16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1.83億元),同比增長11.5%。
報告期內,可成科技的稅前凈利潤為53.79億元(12.77億元約合人民幣),同比增長74.4%,稅后凈利潤為39.23億元(約合人民幣9.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1.2%。另外可成科技今年第一季度的產品毛利率為24.4%,較上一季及去年同期皆減少1.0%。
從數據上看,雖然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有小幅下滑,但結合手機零組件市場及行業環境來看,其毛利水平算得上是非常可觀。在保障毛利率相對穩定的同時,可成科技的營收凈利表現在產業鏈中也頗為突出。
既然公司的業績增長十分穩定,可成科技會接受的立訊精密拋出的橄欖枝嗎?
其實在本月初,可成科技官方就曾出面澄清:“對于媒體報導可成科技大陸廠區與其他供應商深度合作事宜,本公司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具體決策和進度。”
一名熟悉可成科技的業內人士向集微網透露:“可成科技算是一個家族企業,對其而言,要下決心出售或者將公司部分控制權交出其實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它的資金情況很寬裕,除非立訊能夠給到一個對方無法拒絕的好價格;另一方面就是公司內部人員的安置,這在收購之后不論對可成還是對立訊都是個難題。”
反觀立訊精密方面,或許對可成科技的收購事項頗有興致,但其實并非一個必要條件,貿易合作的方式可能比直接收購要更適合雙方的訴求。
而蘋果方面的態度,上述分析師提到:“我們認為在收購這件事上,意愿最強的應該是立訊精密,蘋果公司或許會保持中立態度,替它牽線卻不一定主導和推動這件事。”
事實上,由蘋果公司牽線促成供應商之間的并購、投資案例并不少見。只不過在立訊精密與可成科技一事上,蘋果似乎沒有過多參與,而主要的當事人之一可成科技官方回復中并未顯露出這方面的意愿,這也表示此事至少距離塵埃落定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