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MCU介面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front/200907/08-2419.html
不管使用類比方法還是數位方法,觸控感測控制器都可使用簡單的SPI或I(SUP/)2(/SUP)C介面與微控制器相連。MCU(主)通常以主模式而與處于從模式的觸控感測器(從)進行資料交換。
如果MCU缺乏這樣的串列介面,那麼可使用軟體模擬串列介面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卻增加了記憶體和性能成本。因此,一款整合觸控感測控制器與微控制器的單晶片最近開始上市。
消費電子、家庭自動化和工業需求
相對于傳統機械式的按鍵、滑桿、轉輪和開關,觸控感測器控制提供了靈活、可靠且高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最新的觸控感測器讓設計者在開發更直觀的介面時能夠發揮更多的創造力,包括採用隱藏或露出按鈕、或其它形態的觸控墊模式。表2和圖4顯示了不同的感測器形狀和應用。
表2:針對各種不同應用的觸控解決方案。
圖4:使用FMA1127所建置的觸控螢幕,以及PCB/觸控面板的疊層安排。
近接觸控對于只要求一或兩個按鈕的簡單介面提供了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近接感測器相當容易整合于最終的產品設計中,并具有功耗低和壽命長等長期的優勢。
金屬門把是一種理想的近接感測器應用。極為敏感的感測器可檢測到是否出現手接近門把的動作,如果系統檢測到接近的行為后便會為需要較高功率的安全硬體供電。這種近接檢測可作為汽車警報系統的一部份,在每次發生臨近檢測時進行記錄,并通知車主(或許可透過手機)有人多次試圖打開車門。
當金屬物體面積為10mm(SUP/)2(/SUP),覆膜厚度為1mm時,近接感測器可在距離超過2英吋以外時即檢測到人手的迫近。除了門把之外,近接觸控還適用于家電、MP3 播放器、遙控器和行動電話等應用。
複雜的LCD觸控螢幕方案
觸控感測器頻譜的一端是簡單的近接感測器,另一端則是複雜的觸控LCD,它為許多常見的必備產品提供了高階的觸控功能。
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公司(Apple)的iPod和iPhone等產品出現正急速地提升了消費者的期望。從GPS設備和通用遙控器到數位相框和連網冰箱與洗衣機等,這種類似的觸控螢幕技術可用以強化各種電子產品的功能。
手機和GPS設備等精巧的設備可使用靈活的觸控感測器PCB作為該設備顯示器的外層。在這些應用中,電容觸控模組可使用氧化銦錫(ITO)層在玻璃或塑料面板上建置透明的感測器墊片和走線(見圖4)。
圖4顯示使用FMA1127所建置的觸控螢幕,以及PCB/觸控面板的疊層安排。利用TDC比較檢測電容形成RC延遲線與參考RC延遲線的延遲差別。使用差動訊號可消除或降低相關雜訊源的影響,因而無需使用接地層。
最近其它的相關應用還包括用來控制顯示器開啟的觸控感測器。當感測不到觸控行動時,顯示器將自動斷電,因而可有助于大幅降低系統功耗。
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
由于缺乏活動元件且易于適應曲面外形改變,觸控感測器開關是汽車應用的理想選擇。但汽車應用對于觸控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製造商必須以低成本實現汽車等級且具備寬廣溫度范圍的觸控感測器。
其關鍵在于降低觸控感測器方案的總建置成本。觸控感測器能在價格合適的前提下,為汽車設計工程師建置更多創新的介面特性。
任天堂(Nintendo)公司的Wii使用了3維(3D)定向感測技術。最近在電腦輔助設計(CAD)領域的一項創新就是3D滑鼠,可使工程師在三度空間中移動滑鼠時,能更直觀地對所設計產品進行控制。
另外,微軟(Microsoft)現正以Microsoft Surface觸控電腦展示其對未來用戶介面的期望。該介面所使用的觸控技術與iPod相類似,可辨識多點觸控及實際物體(如畫筆),并能以更直覺且恰當地與接觸事件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