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Windows 7 的推出帶動了筆記型電腦的銷售也炒熱了觸控面板的話題,微軟首度內建支援多點觸控螢幕(MultitouchScreen)的功能在其OS 內,間接刺激了觸控面板的市場需求,更提升了觸控面板的應用范疇(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可攜式通訊設備、金融/商業用途、醫療衛生用途、工業用途或是教學/電玩用途…等)。而為了讓觸控面板的品質更統一和穩定,微軟在Windows 7 規格書中也訂定了相關的規范,包括需要達到解析度5 ppi,Sampling Rate 50 Hz、需達到準確和偏差要求值、No Ghost Noise…等規范。搭配了Windows 7 的觸控面板除了要能符合Windows Touch Logo 的標準外,也要符合使用者的經驗和習慣。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front/200911/12-3684.html
觸控面板技術之比較
觸控面板的工作原理有電阻式、電容式、音波式和光學式,而多點觸控技術又分為投射式電容(PCAP)、矩陣類比式(AMR)和光學式(CMOS Sensor)。以下是各觸控面板技術之比較:
所謂的投射式電容,基本是以電容式觸控面板概念,增加兩組存在不同平面又相互垂直的透明導線(X、Y)與驅動線所構成, 由于X、Y 架構在不同表面,其相交處形成一電容節點, 當電流經驅動線通過其中之一的導線時, 另一層導線及與偵測電容值變化的電子迴路相通。
類比矩陣式觸控(Analog Matrix Resistive,AMR)技術則是改良于一般的電阻式觸控技術,相較于4 線及5 線式電阻觸控,AMR 不僅單純的上下2 層ITO 薄膜與ITO 玻璃結構,而是 在面板內增加棋盤式的矩陣分割,與數位電阻式不同的是,當觸壓面板時,可得到完整線性資料,因此可支援多點觸控(Multi Touch)功能而光學式觸控螢幕主要是利用CMOS 感測器的攝影鏡頭進行偵測感應,一般多是在螢幕上方左右兩角各設置1 組CMOS 鏡頭,螢幕邊框四週則有接收器,透過光發射/接收之間的阻斷,演算出手指觸控的位置。
這些技術當中以投射式電容及五線式電阻為優先選擇,其中投射式電容于成本考量及實用性均較能符合Windows 7 多點觸控之品質訴求。
臺灣目前的觸控面板廠商則依其屬性分為:(1)相關IC 設計廠及軟體系統:義隆電子、禾瑞亞、鑫科資訊、迅杰科技、偉詮電子、蒙恬;(2)主要零組件ITO 導電玻璃:時緯科技、介面光電、洋華光電、奇菱科技富晶通、嵩達光電、遠諾光電、宇宙光電、理義科技、勝華科技、益震科技、安可光電、冠華科技、正太科技;(3):觸控面板組裝:研華、仕欽科技、志沛。
Window Touch 測試概念
技術的開發需要搭配產品的應用,iPhone 和Windows 7 的推出可以說是多點觸控技術的主要推手,僅管開發廠商利用不同的原理技術來強化觸控的功能,理論上真正能做到多點觸控目前來說就是透過:1.影像辨識(只能用投影),2.電容矩陣,3.電阻矩陣(有部分限制),4.感應面板(LCD 跟CMOS 交錯排列),5. 3M 的 NFI。而微軟在Windows Touch Specification 中也規范了多點觸控相關定義:
Microsoft 也針對多點觸控的功能訂定了Windows Touch Logo 的規范,重點在確保消費者能獲得良好的使用者經驗,畢竟這是決定產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要通過Windows Touch Logo 的測試,產品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Consistency
觸控螢幕涵蓋范圍:不論是利用何種技術,包括螢幕的邊緣和轉角等所有可觸控的區域,都需有相同的準確度。
電池能量:任何電源狀態及系統休眠回覆后,觸控的使用經驗都需一致。
無雜訊:在沒有觸控的位置上不得回報任何資料。
HID(Human Input Device) Compliance
檢查觸控螢幕在系統上的類別為HID digitizer 而非滑鼠或其他的裝置,測試工具WLK (Windows Logo Kit)會自動偵測裝置的類別是否正確。
Core Accuracy
準確度和偏差值:對于固定觸點上的單次觸控,所報告的觸碰位置必須位于目標點的2.5mm 范圍內。對于要劃線、劃圓或其他預定圖案的單次觸控,所報告的觸碰資料必須位于目標圖案的2.5mm 范圍內,而圖案的偏差變化每10mm 行進不得超過1mm,而且圖案不得中斷。容許移動高達 10% 的「抖動界線」。
解析度:最低要求為25ppi
取樣率:每個手指頭至少50Hz
通過率:確度測試的測試通過率為95%
Windows Touch Logo 的測試透過 WLK1.4 來量測,著重在觸控螢幕的基本功能驗證,針對相容性或功能性上的測試則無太深入的定義。當觸控螢幕變成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時,更精密和周全的測試才能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品質。相容性測試加強產品品質有些觸控螢幕的製造廠商會利用自行開發的軟體來執行一系列精確的測試,針對多點觸控更需考慮使用者不同的手勢、動作和筆觸。測試實驗室百佳泰推出的多點觸控測試方案,便增加了相容性、電源管理、功能性和可靠度測試。
觸控螢幕功能測試:
測試工程師執行一系列的手勢動作來確認多點觸控螢幕的感應功能,包括SingleTouch (一次一隻手指)、Double Touch (一次兩隻手指)、Multi Touch (一次兩隻以上手指)、Drop and Drag (拖曳特定物件)、Finger Roll (兩隻手指輪替)、Single TouchLine (用一隻手指畫線)、Multiple Touch Line (用兩隻手指畫線)、Hard Writing (不受另一手影響)、Sweat Effect (不受手汗影響)…等。
電源管理測試:
執行系統的電源管理測試后驗證觸控螢幕的功能是否正常。電源管理的測試項目通常包括了休眠(Sleep)、交互式休眠(Hybrid Sleep)、暖/冷開機(Warm/ColdBoot)、冬眠( Hibernation).. .等。
其他輸入裝置的干擾測試:
在系統中安裝其他輸入裝置如滑鼠或鍵盤,同時觸控螢幕的功能運作是否會受到其他輸入裝置的影響,并確保其他輸入裝置也能正常運作。
可靠度測試:
在閒置系統時間一夜后驗證觸控螢幕的轉角四點之定位,特定測試范圍必須在2.5mm 內。而為避免觸控螢幕的靈敏度受到溫度的影響而降低,工程師會將觸控螢幕放置在溫控箱中經過八小時特定高溫和低溫后,再驗證轉角四點之定位準確度。
結語
就如同所有的Logo 認證一樣,通過了Windows Touch Logo 測試不代表未來使用者必不會遇到相容性的問題。有些外掛的觸控螢幕模組,因缺乏與不同系統的搭配測試,很多時候會發生部分功能無法使用的狀況。而為了更加強觸控螢幕的功能,不少廠商會開發附加的應用軟體來輔助Windows 7 的不足,此時一但有Issue 發生,很難釐清究竟是面板、系統、還是軟體的問題,相信這是觸控螢幕在達成使用普及和市場成長的目標之前,尚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