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信諾以柔性OLED技術助力“制造強國”建設。全球OLED領先企業維信諾代表---張德強博士,2017年11月9日下午接受人民網的采訪。
主持人:大家好,這里是人民網視頻訪談。我是許博,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小到手機,大到家電,大家不僅要求它的功能越來越全,也要求它的即視感能夠越來越好,我國就有這樣一個團隊,在OLED領域深耕21年,今天我們就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這個團隊的代表---張德強博士。
主持人:維信諾深耕于OLED行業已經達到了20多年之久,能不能跟我們先大概來描述一下顯示產業的發展歷程,這20多年來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張德強:從顯示產業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最早的顯示技術是CRT,當時我國完全靠引進技術來支撐整個產業發展。后來出現了LCD,當時技術最先進的是日本、韓國和中國的臺灣。中國大陸的LCD技術是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發展起來的。OLED是新一代的顯示技術,我們面臨著最好的發展機遇,在技術研發水平上面,我們跟國際是同步的;在產業方面,我們緊隨韓國,甚至沖在了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前面。OLED國際上的起步是在1987年,而國內的研究在90年代就已經跟上去了。比較典型的代表就是清華大學邱勇老師所領導的OLED項目組,當時OLED在全球都沒有產業化,邱老師提出來說,我們不只是要搞科學研究,要搞學術研究,也要一定要把它做成產業。后來在這個項目組基礎上成立了進行OLED產業化的維信諾公司。21年,我們一直專注于OLED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現在維信諾的產品已經實現了終端應用,比如說國產的中興、努比亞手機已經用了我們的顯示技術。在深圳的高交會上會有多款國產手機使用了我們最新的柔性AMOLED顯示屏,幾乎和IphoneX采用了相同的技術。
主持人:十九大勝利閉幕,在過去的這五年當中,OLED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過程,維信諾又有哪些創新的故事呢?
張德強:十八大以來,中國的OLED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已經打破了國際上的技術壁壘,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從2012年到2017年,維信諾的成長也是中國OLED產業的一個縮影。維信諾建設的中國大陸第一條PMOLED生產線在2012年實現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單條生產線的產能已經達到了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兩條生產線的產能,產品已經遠銷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我們又建成了中國國內第一條專業的5.5代AMOLED量產線,而且實現了柔性產品的出貨。2016年維信諾支持的河北固安云谷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也已經開工建設。2017年5月份,維信諾主導制定的柔性顯示國際標準被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頒布實施了。
主持人:在中國制造的創新上面,柔性的OLED產業將會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又會有什么樣的作用?
張德強:在電子信息領域里面,OLED被公認為半導體之后下一個支柱性的產業,有市場公司預測,到2020年OLED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多億美金,其中柔性的OLED會達到400多億美金。OLED的市場規模會很大,除了廣泛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視機等領域,還會拓展出更多的應用市場,創新性的應用在AR、VR、手表、車載顯示,智能家居等,將來會顯示無處不在,OLED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作為維信諾這樣深耕OLED產業20多年了,在未來的日子當中會怎樣保持這種創新性,又會有怎樣的規劃呢?
張德強:第一還是技術創新、技術引領。過去我們一直專注在知識產權的獲得上,維信諾公司和清華大學合作,一起在2012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對于柔性顯示屏來講要解決它的很多技術問題,包括器件與材料,接下來會持續在柔性技術開發上面保持領先地位,柔性全面屏我們已經實現量產,我們也已經掌握了卷曲和折疊屏柔性顯示技術。第二點,我們有一個成功路徑,是以量產為導向,從基礎研究到中試然后再到量產。第三點,我們要做產業協同,光靠一家企業不能完善整個產業鏈,我們在PMOLED量產的時候,是有成功經驗的,一開始我們所有原材料,70%以上都要進口,但是我們通過和上游廠商一起合作,協同創新,解決了原材料國產化的問題,現在90%以上的原材料都能依靠國產了,這才是我們PMOLED出貨量全球第一,能夠持續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主持人:在您前面介紹當中提到第六代生產線,它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又有著什么樣的優勢呢?
張德強:
第一,這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產線的設計中包含了多項自主創新技術。
第二,從模式來看,是逐步自主發展。目前我們在5.5代線上,已經驗證了柔性技術和產品,并走向了市場,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建設六代線。
第三個特點是產線的前瞻布局,我們這個六代線是充分考慮了未來產品的升級,也就是說我們要用這條六代線生產目前的曲面屏、全面屏,也要能夠生產一年兩年之后的折疊顯示屏,還要能夠轉型升級生產未來的全柔性顯示屏,我們的六代線是具有前瞻性布局的,最先進的,能夠支撐未來產品升級的六代線。
主持人:您對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有什么樣的判斷。公司在中短期的目標又會如何來設定呢?
張德強:OLED目前在整個顯示領域里面,它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也就是說,OLED市場地位已經非常穩固了。
提到目標,很多的國家領導人和老一輩的科學家都對我們寄予厚望,比如說2011年和2012年,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副總理(時任)親自到維信諾,肯定了我們所做出的成績,也提出了很多的期望和要求。在2008年,當我們剛剛建成中國大陸第一條大規模生產線PMOLED生產線的時候,周光召院士親自到現場,充分肯定我們的“產、學、研“創新模式,而且他期望維信諾能夠快速地實現從幾個億到幾十億到幾百億的一個跨越,能通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把維信諾打造成中國的三星,甚至未來能夠超越韓國的三星。
主持人:針對快速和跨越,要想實現它,核心的關鍵點在哪里?
張德強:核心的關鍵點是長期的這種技術積累,比如韓國三星,它之所以能成功的進行柔性AMOLED的量產,是因為它研發了16年,我們正是在這樣一個目標和方向上往前走。比如在上個季度,華為給我們的質量績效評分是94分,是規定供貨量級的最高分。另外歌爾聲學給我們打分是100分,這是來自客戶的一個肯定,是技術扎實積累的體現,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主持人:剛剛閉幕的十九大也提出了要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此前我們也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性戰役了,在這樣轉折的節點上,OLED產業在結構性改革中,包括維信諾要在這樣一個產業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德強:我理解供給側改革的終極目標是要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OLED產業就維信諾來講,我覺得有三個要點,第一個還是創新引領,比如說我們現在已經在和國內知名的品牌手機廠商來探討下一代的手機形態,怎么樣把我們的柔性顯示屏用上去,來設計未來符合用戶體驗需求的折疊手機。第二點,從整個顯示產業的格局來看,進行供給側改革,OLED要做加法,就是說OLED的產能要再擴大,只有這樣才能縮短供貨周期,提高供貨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高性能顯示產品。第三點,是要做乘法,要和產業鏈的上下游一起合作,這一定是一個乘法的效果,只有協同作戰,我們才能真正地改變產業的格局,服務經濟的轉型升級。
主持人:最后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21年來,您在深耕OLED行業當中,感受最多的是什么?
張德強: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理想和信念的堅持是事業成功的保證。21年以前,選擇了OLED,21年的風風雨雨,克服了那么多困難,一路走來付出的是青春和汗水,但是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的執著和堅持,才有今天中國OLED技術在國際上的一席之地,因為我們的持續創新和產業化的努力,才使得整個中國的OLED產業能夠助力中國“制造強國”的建設,OLED是我生命當中的一部分,這是值得我們用整個后半輩子的時間去努力奮斗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