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6年科技產品:智能穿戴篇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6-02-25 來源:超能網
[摘要]智能穿戴是這兩年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智能穿戴像雨后春筍般悄然萌發,像Apple Watch、Moto 360智能手表,Microsoft Band、Jawbone Up24運動手環都在各自穿戴市場中呼風喚雨。但智能穿戴遠不止于此,穿戴設備已經滲透到V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領域當中,Oculus Rift與
北京時間02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智能穿戴是這兩年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智能穿戴像雨后春筍般悄然萌發,像Apple Watch、Moto 360智能手表,Microsoft Band、Jawbone Up24運動手環都在各自穿戴市場中呼風喚雨。但智能穿戴遠不止于此,穿戴設備已經滲透到V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領域當中,Oculus Rift與HTC Vive已經蓄勢待發。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kiosk/news/201602/25-40642.html
回顧CES 2016展會上的智能穿戴,可以說科技運動仍將是潮流所在,虛擬現實、健康醫療成為智能穿戴新方向。而智能手環手表的發展逐漸趨于平穩,得益于傳感器的運動分析與社交平臺的數據共享,讓運動再次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2015年智能穿戴雖然很火,但仍缺乏一些具體的標準和規范,不少科技公司都在閉關新品,然后提供出專門的App。但對大多消費者來說,智能手表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計步、心率統計睡眠時間等基礎功能比較單調,在新鮮感消失后不少智能設備就都去角落里吃灰了。
那2016年智能穿戴設備又會往什么方向發展呢?
首先, 就以目前穿戴最常見的智能手表為例,為了讓手機外觀更加便攜小巧,內部元件也需要較高的集成工藝,這對停步多年的電池來說是個非常不幸的壞消息。像Apple Watch的電池容量為205mAh,而Moto 360的是300mAh,低負載續航都需要一天一充。
2016年提升便攜設備續航能力是重點,而改善續航不單單是依賴電池技術的提升,對處理器的優化也同樣重要。各大處理器廠商都紛紛推出針對智能穿戴平臺的處理器,像聯發科MT2523、三星Exynos 3472等新處理器都會出現在今年的穿戴新品當中,具有更好優化和更低的功耗,續航能力也就明顯改善了。
再者,硬件間缺少連接也是目前穿戴設備不足的地方,但這點已經得到不少科技公司的重視,像蘋果跟耐克、小米和李寧都進行跨界的合作。通過定制模塊將智能的概念引入到衣物服飾,才能給用戶帶來無形裝X的感覺。
Intel Curie
但目前穿戴設備的智能程度還遠遠不足,各家芯片廠商都在推自家方案,通用性也仍比較有限。兩者的高度定制需要搭配使用,單獨出來就無法和其他設備混用了。加上定制附加的高額費用,會讓消費者難提起興趣。
今年即將被廣泛應用的Intel Curie芯片,似乎能讓我們看到穿戴式的春天。Intel Curie內置低功耗藍牙、陀螺儀和六軸傳感器。加上體積小巧的優勢,讓Intel Curie能夠被隨意安裝,小至紐扣皮帶,大到滑板自行車,只要安裝上Intel Curie芯片,就具備運動監測的功能。并且10美元的售價也相當便宜,自由化模塊能讓用戶決定安裝位置和用途,這也是今年值得期待的產品。
另外, 有些人不習慣帶手表,但又被智能穿戴魅力所吸引,往往在購買不久后就讓智能手表到一旁吃灰去了。有些則是礙于產品體積,像在鍵盤打字等運動中感覺到礙手礙腳。所以方便使用也是穿戴設備的重點,于是智能紋身或貼紙形式的穿戴設備就出現了。
智能貼紙
嚴格來講,智能紋身和貼紙在“形態”上已經不算穿戴了,它是智能穿戴演變的產物,應用最快的要數健康醫療了。像歐萊雅的My UV Patch、Echo H2等產品都已經有了應用實例,外形就像創可貼,能夠隨意粘貼在人體皮膚,內置傳感器就能監測人體健康情況或周圍環境,進行判斷和提示。
Biostamp生物標簽紋身
智能貼紙/紋身的出現,讓智能穿戴變得更加便攜。但目前這類產品還不夠成熟,要當做一次性產品來使用成本還太高。但這確實是個不錯的創意,希望在2016能見到更多類似的產品。
智能手表/手環在2016整年的發展方向,是向輕量化、智能化、系統化等方面靠攏,并逐步改善產品的續航能力。但智能穿戴可不僅限在手環和手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才是2016的本命年,頭戴式頭盔和眼鏡同樣是重點。
微軟的黑科技HoloLens眼鏡屬于AR范疇
前幾日超能網才給大家帶來一篇科普文章:超能課堂(26):熱門的VR虛擬現實到底是什么呢?在這里我就不給大家多做贅述,說VR虛擬現實是今年的本命年,則是因為全球已經有不少科技公司都投入到VR設備和資源建設當中,在今年年中就會大量出現。但作為代表AR(增強現實)設備的微軟HoloLens眼鏡還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來完善,在2016年基本是和消費者無緣了。
目前比較值得期待的VR設備有PC端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游戲主機的索尼PlayStation VR,移動設備端的三星Gear VR。其中PC和游戲主機擁有較高畫質和更優秀的體驗,但價格也相對昂貴。移動端產品則更加便攜,成本也更低。目前國內的暴風墨鏡、靈鏡小白等VR硬件都屬于第三類移動設備端產品。
有了硬件的支持,VR體驗還需要軟件資源的填充才算是完整。像國外youtube視頻網站、Google Maps地圖軟件都已經開設VR專區,使用者足不出戶都能獲得360°的全景體驗。在VR資源方面,國內廠商也都積極響應,像資源豐富的迅雷、全景直播的唱吧等等,都為豐富VR資源做好了準備,就等VR設備的崛起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下一篇:小米緊追 Fitbit地位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