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顯示產業分會組織召開2017中國OLED顯示產業鏈高層研討會
作者:51Touch時間:2017-12-29 來源:砍柴網
北京時間12月2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2017中國OLED顯示產業鏈高層研討會在京盛大召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OLED顯示產業分會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北京萬壽賓館召開了“2017中國OLED顯示產業鏈高層研討會”。會議由上海舜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6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OLED上下游企業代表在會上作了深入的交流,討論了當前技術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問題與解決思路,并對今后幾年產業的發展方向做出分析預測。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7/1229/49224.html

高層研討會現場
專家云集,共聚OLED顯示產業盛會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OLED分會理事長單位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事業本部總裁助理/產品部總監白驥、京東方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市場官原烽、LG Display公司 OLED全球推廣副總裁/常務李廷漢、Samsung Display公司OLED全球營銷部門長/常務尹載男、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家用顯示產品部副總監高明、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OLED技術總監孫亮、維信諾市場總監于寧寧、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器件工程副總經理龐惠卿、IHS高級分析師 Chase Li、奧維云網(AVC)產業鏈研究總監崔吉龍等十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領導在會上分享了研究報告。

現場嘉賓合影
本次會議,得到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廣泛參與。包括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LGE、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華為、FMC、北京汽車、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BOE、華星光電、天馬、維信諾、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凌云光技術集團、北京八億時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相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綠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燕化集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出光電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兆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蘇州納凱科技有限公司、IHS、奧維云網、伊賽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梧桐樹資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泰瑞特檢測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等上游OLED材料企業、掩膜版企業、設備企業、驅動IC企業等,中游的面板企業,以及下游電視、手機和汽車廠商,高校、咨詢機構、投資機構的相關代表出席了會議。
專題分析共促OLED產業鏈融合發展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代表主辦方致辭。白會長表示,我國已有7條中小尺寸OLED柔性面板線相繼投資和量產,最近LGD也宣布將在廣州投資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隨著我國OLED產業的蓬勃發展,有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OLED產業基地。但我們的OLED產業還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消費者對OLED技術認知不足,尤其是在大尺寸產品上,限制了消費全面升級;二是我們的上游核心材料和設備產業還非常薄弱,如果不加快上游配套的國產化進程,技術將受制于人,產業附加值也難以提升。白會長指出,在這個背景下協會成立了OLED分會,通過促進技術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業進程。OLED分會和會員企業一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除了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還制定了OLED電視和OLED移動終端的顯示技術標準,填補了行業技術標準上的空白。白會長提出,希望企業能利用好OLED分會的平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
北京交通大學徐征教授蒞臨本次會議并帶來了《顯示材料進展》的主題演講。演講中,徐征教授回顧了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歷程,他表示“顯示技術引領人類生活,顯示器件無所不在”。在平板顯示相關技術的分享中,縱橫對比了TFT-LCD器件和AMOLED器件的核心材料,并就三大顯示技術LCD、OLED及Mico LED從對比率、反應時間、可視角度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徐征教授認為,高質量印刷 OLED顯示面板需要克服的難點主要為薄膜的均勻性與致密性,薄膜界面接觸特性及對制備環境高凈化要求,而Micro LED技術存在轉移工藝困難,大尺寸困難及全彩化、良率、發光波長一致性問題的難點。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事業本部總裁助理/產品部總監白驥
OLED分會理事長單位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事業本部總裁助理/產品部總監白驥發表了題為《OLED電視引導最佳娛樂體驗》的主題演講。白驥在演講中指出,大尺寸方面,從2015年至今,OLED電視由原來的僅三家增至現在的十余家。在整體彩電市場遭受寒流的大環境下,OLED電視卻呈現了較快速的增長態勢,2018年全球OLED電視銷量將增長至280萬臺。在小尺寸應用方面,2017年以三星、蘋果、華為為主導的手機廠商主推全面屏概念,紛紛推出使用AM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未來隨著OLED面板廠商的8.5代線、10.5代線以及以BOE為代表的更多廠家的加入,相信OLED電視產品將很快進入主流。

京東方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市場官原烽
京東方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市場官原烽在本次會議上發表了《5G時代 AMOLED市場機遇及BOE戰略布局》的演講。原烽指出,5G與傳感/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將有力推動智慧顯示端口全面升級。AMOLED具有順應5G時代潮流的顯示特性,并預測AMOLED產業高速發展,至2024年出貨及營收呈3倍增長。BOE在AMOLED產業已進行了戰略布局,今年成都G6柔性AMOLED已量產;并建立研發體系:在技術端聯合供應商參與研究項目,共同開發“新部材”和“新設備”,在市場端聯合客戶進行整機開發,將終端需求融合在研發中。

LG Display公司 OLED全球推廣副總裁/常務李廷漢
LG Display公司 OLED全球推廣副總裁李廷漢常務分享了題為《LG Display簡介及OLED未來發展方向》的報告。李廷漢認為OLED已成為大勢所趨,OLED為消費者提供新的體驗;同時還分享了LGD OLED產品計劃,其中大尺寸產品向大型化和創新設計兩方面布局,而小尺寸的核心技術是全面屏和小曲率半徑。為實現擴大OLED產能的市場戰略,首次海外投資建設的廣州8.5代OLED項目已獲韓國政府批準。

Samsung Display公司OLED全球營銷部門長/常務尹載男
Samsung Display公司OLED全球營銷部門長尹載男常務發表了題為《顯示器的進化和新的市場機遇》的報告。他指出AMOLED擁有“優勢基因 +自我進化”,是移動設備市場的游戲改變者;AMOLED顯示屏帶來超高畫質,不僅是智能手機最適合的顯示屏,而且可保護眼睛健康。尹載男預測在IoT、AI等新技術結合的第4次產業革命,向人類傳達信息作為界面的顯示器會快速成長,AMOLED技術將取得快速成長并從中獲益。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家用顯示產品部副總監高明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家用顯示產品部副總監高明帶來《OLED顯示的國內消費行為研究》的報告。高明在報告中提到:全球OLED電視的份額在持續增長。以中國市場為例,1萬元以上整機市場方面,OLED電視的占比由2016年9月份的4.7%增至2017年9月份的10%。雖然增長幅度喜人,但OLED電視占整體電視市場的份額仍有待于提高。

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OLED研發總監孫亮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OLED研發總監孫亮分享了《柔性OLED助力手機創新》的報告。孫亮指出,柔性OLED市場是顯示領域唯一高速成長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5%,2020年超過4億片。2017年后,全球將會增加12條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其中有7條在中國大陸。特別是手機需求的增長,會帶動柔性OLED顯示面板產業的快速發展。

維信諾市場總監于寧寧
維信諾市場總監于寧寧分享了《互聯網時代,柔性AMOLED顯示技術的未來》的主題報告。于寧寧表示,今年其實整個全面屏的爆發是智能手機產品線上一個最為主要的脈絡,全面屏手機的崛起超出了當時大家的預期。全新貼合與異形切割訴求增強了柔性AMOLED面板的競爭力。同時,屏下指紋方案逐步推進,OLED為最佳方案。今年國內OLED面板廠商出貨量都在持續增加,明年會成長更多。手機從過去的形態到18:9或者19:9的挖槽產品再走到未來折疊屏幕的產品,對現有產品沖擊將非常大,從產品設計到內容生態都將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雷在題為《中國的OLED材料行業–特性、創新,與發展》的報告中表示,OLED發光材料是實現一切OLED應用的基礎,OLED技術位列過去25年最偉大的創新之一。至2019年,國內20條以上生產線要投入使用,下游面板企業在OLED顯示投入超過四千億人民幣以上。但利潤率最高的上游產業鏈,卻鮮有中國廠商,目前國內上游材料部分仍較為薄弱。但戴雷稱,隨著產學研的共同努力,國內OLED材料未來幾年將會有快速進展。預計OLED材料產能將從2017年的5噸增至2020年的150噸。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器件工程副總經理龐惠卿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器件工程副總經理龐惠卿在《OLED材料國產化的挑戰和機遇》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OLED材料領域還比較落后,國內企業多集中于毛利率低的化工原料領域,中間體部分國內企業較少,而利潤率最高的終端材料部分,更是主要掌握在歐美日韓的企業手中。日本和歐美公司經過較長時間積累,掌握了大量的專利技術,韓國材料商后來居上,但仍未形成專利封鎖,國內企業應加快專利布局,搶占技術高地。

IHS高級分析師 Chase Li
IHS高級分析師 Chase Li以《AMOLED的十大課題》為題目,著眼于全球AMOLED顯示市場,預計AMOLED手機全球出貨量從2017年4.4億臺攀升至2020年7.7億臺,其中AMOLED-LTPS技術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從2015年僅17%提升至2020年39%。報告深入剖析了AMOLED顯示面臨的十大課題,涵蓋技術、器件、應用、供需、成本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奧維云網(AVC)產業鏈研究總監崔吉龍
奧維云網(AVC)產業鏈研究總監崔吉龍分享題為《OLED顯示產業發展現狀和機遇—當次世代成為“現在”》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OLED已是現在、當下技術,OLED在主流應用里的滲透率在2017年達到23%,并且在2020年達到49%的份額,OLED顯示目前最主要的應用在電視和智能手機領域。而大尺寸OLED電視與小尺寸OLED手機的發展歷史迥異,相差足足十年。在OLED市場上,三星顯示占據96.3%的市場份額,LGD以及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面板廠積極投入,但產能增加、良率提升等任重而道遠。產業發展方面,建議向產業鏈上游滲透,多方面的技術布局,新增產能時進行審慎的市場評估,遵守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
嘉賓熱議共解行業發展難題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兼OLED分會秘書長彭健鋒
本次會議的主持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兼OLED分會秘書長彭健鋒介紹了近兩年來分會的重要工作,發布了《2017年OLED顯示產業研究白皮書》,并表示今后將繼續加強標準化建設,并組織形式多樣的專題研討和沙龍活動,加強產學研交流合作。

《2017年中國OLED顯示產業研究白皮書》發布
在本次的會議中,與會者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針對目前行業發展中的難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決之道。
與會者針對OLED顯示車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幾番討論。與會者認為,目前OLED在高低溫的適應性上,要優于LCD屏幕,并且從壽命上來講,可以達到5萬小時,能夠滿足車載的需求。京東方副總裁原烽表示,我們一直強調的上下游協同,就是“合”,要大家一起合作研發。他呼吁材料廠商也參與到車載OLED器件的研發中來,從原材料和工藝改進方面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嚴酷環境的考驗,真正解決器件的可靠性和壽命問題,讓OLED真正走進汽車空間。
在談到大尺寸OLED的生產工藝時,大富光電總經理高小平認為,未來的大尺寸OLED最終會走RGB OLED的技術路線。目前大尺寸RGB OLED采用蒸鍍制程,其掩膜版工藝復雜,材料利用率較低,成本居高不下,未來噴墨打印技術將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大幅降低大尺寸OLED的材料成本,使得OLED電視價格更加親民。
最后,與會者一致認為,我國OLED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的抱團取暖、尋求合作,以促進產業的健康成長。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