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對柔派手機發“三連問”:折痕消失了嗎?量產了嗎?發貨了嗎?
作者:克虜伯時間:2019-04-08 來源:創業最前線
北京時間04月0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柔宇難折疊。2019年是劉自鴻創業做柔宇科技的第7個年頭,也是他36歲的本命年,這一年同時也被一些媒體稱之為“折疊屏手機元年”。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408/53700.html
研發折疊屏的劉自鴻在這個行業爆發的當口,恰好處于浪潮之巔,這無疑是他的幸運之處; 不過柔宇科技經歷了7年的發展,總是被外界冠以“PPT公司”的稱呼,也是尷尬至極。
柔宇公司曾發表聲明回應自己并非是PPT公司,劉自鴻也在3月底深圳舉辦的IT領袖峰會上回應柔派手機“涼了”的話題,他說這款手機已經開始量產。
但在媒體的追問之下,他既沒有回應具體產量有多少,也沒有回應目前手機的銷量有多少,給人留下了一連串的問號。
01
柔宇三連
想要徹底擺脫“PPT公司”之名,劉自鴻和他的柔宇科技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有網友針對柔派手機提出了“柔宇三連問”:
折痕消失了嗎?量產了嗎?發貨了嗎?
其實這三個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只有解決了折疊屏的產品折痕等問題,才會有量產和交貨的基礎。
今年年初柔宇參加CES2019展覽時,曾經有國外媒體發過評測。當時國內許多有關柔宇科技的報道內容是其產品獲得了國外媒體(包括BBC、紐約時報等平臺)一邊倒的贊嘆。
不過耿直的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則給參展的柔派手機打上了一個“awful”(糟糕)的標簽。
在我使用FlexPai的40分鐘里,我注意到屏幕中間出現了色帶、奇怪的暗區,以及多年前三星第一代和第二代AMOLED屏幕所特有的那種超高飽和度。——TheVerge記者評測后寫道
可以說柔派手機的首次國際亮相是毀譽參半,那么被外媒吐槽的糟糕產品體驗修復了嗎?
3月22日有媒體去柔宇科技調研后說“之前被人詬病的屏幕中間明顯突起折痕已消失不見”。看來柔宇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一直在修復自己的產品問題,不過要知道這款手機在去年12月就已經限量發售了,這么說,難不成此前柔宇科技對外銷售的是一款半成品手機?
而且許多在柔宇官網上付了款的用戶,長時間以來沒有拿到他們想要的產品。至今在柔宇官網的付款頁面,依然保留著一行字:
由于前期銷售量較大,產品供不應求,目前下單,預計發貨時間可能最長需要等待4-8周左右。
柔宇在其官微上的宣傳卻說“柔派是消費者唯一‘買得到、買得起、用得好’的折疊屏手機”,不知道那些等了三四個月依然沒有收到貨的用戶,看了這句宣傳文案會不會想罵街。
另外,盡管劉自鴻親口說這款手機已經量產,但在其京東的官方店鋪中卻沒有這款手機的任何銷量數據,記者詢問客服,給出的答復是這款手機根本沒在京東上架。只有柔記筆記本,在1年多的時間里,獲得了6500多的評價。
柔宇的其他產品如2015年推出的VR智能眼鏡,三個不同型號的眼鏡在京東的評價只有400+,這可是已經發布4年的產品了……
在天貓旗艦店上,柔宇的柔記筆記本銷量也沒有超過3000臺。
如此稀少的產品銷量,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折疊屏手機,一些用戶付款后遲遲沒收到貨,這一系列令人疑惑的問題出現,怎能不讓外界質疑柔宇是“PPT公司”?
劉自鴻急需給出更詳實的答案。
02
生存困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柔宇科技單單依靠其產品銷量肯定是無法養活自己2200多名員工了,而且還要投入數十億甚至百億的巨額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建廠等等,劉自鴻可選的道路就只有繼續融資或者謀求上市。
但想要在資本市場拿到更多的錢,劉自鴻就必須讓自己的公司充滿更大的想象空間,因此柔宇科技在過去幾年里,嘗試了許多不同場景的智能產品。
2014年推出了號稱世界上最薄的柔性顯示屏;
2015年推出了可折疊的高清智能VR移動影院Royole-X
2016年還一口氣推出了7款柔性傳感器新品:柔性電子弧形汽車中控臺、柔性傳感智能開關、柔性傳感智能臺燈、柔性傳感透明電話、柔性傳感智能水杯、柔性智能騎行背包、柔性傳感透明鍵盤。
2017年推出了柔記智能手寫本
2018年推出了世界杯限量版的柔性時尚套裝(上衣+帽子),以及柔派折疊屏手機
(柔宇發布的柔性時尚套裝,售價8888元)
柔宇發布了這么多種類的產品,其中不少都有跟風的嫌疑,2015年VR火了,他們做VR眼鏡,2018年世界杯來了,他們借勢推出限量版套裝。
而且一些產品很多都是當年推出來參加國際展覽后,就沒有了更多音訊了,比如柔宇科技在2016年發布的7款柔性傳感產品,是否有二代升級版本?有無廠商采購應用?
畢竟柔宇在2016年的CES上發布弧形汽車中控時,還被稱為是柔宇柔性電子大規模應用實例中的重量級明星產品,但至今在其官網上也沒有公布版本迭代信息、汽車廠商合作信息等等。
柔宇的這些產品中,有2B的,也有2C的,往好了說這叫做多元化試水,往差了說這算不算是一種戰略搖擺呢?
在2B業務中,柔宇的柔性面板并沒有被國內外主流的手機廠商批量采購,而其競爭對手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等廠商則相繼曝出了與華為、小米、努比亞等手機廠商展開了折疊屏方面的合作。
去年12月,曾有一波柔宇3個月狂攬40億訂單的消息曝出,不過據鋅財經對相關人士的采訪稱:進行過市場研究和客戶溝通,沒有了解到哪家企業訂購了柔宇的產品。柔宇官方也沒有公布過其客戶。
柔宇花110億元建的第6代柔性屏生產線,預計的年產量是5000萬片柔性屏,這一產能也遭到了業界質疑。
前《中國經營報》采訪部主任、懂懂工作室創始人董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京東方的一條年產量為57.6萬片柔性屏的生產線,投資就高達465億,華星光電的一條年產量54萬片柔性屏的生產線,投資額也有350億之多,他甚至直接斷言柔宇的“100億撐不起量產折疊屏手機的天空”。
柔宇對類似質疑的回應是:投產出貨的事實證明柔宇采用創新的技術路線可以大幅度降低整體工藝和設備投資,加上團隊的高效管理以及眾多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這條創新的路線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目前這條創新路上,有待劉自鴻充分證明自己。
至于柔宇的2C業務,其銷量不僅不多,而且還將自己直接變成了各大手機廠商的競爭對手,今年1月柔宇與小米就曾因折疊屏手機的技術問題在網上互懟。
而在2015年柔宇準備C輪融資時,還曾經計劃引進兩家戰略投資者,小米就曾是其接洽的公司之一。其他還有華為、三星、蘋果、富士康、京東方等企業。
至今這幾家公司也沒有一家成為柔宇的戰略投資者。
03
融資難題
截止到2018年8月份,柔宇已經獲得了9輪融資,估值50億美元。

(截圖來自天眼查)
在這9輪融資中,除了最近3輪融資沒有公布金額外,之前的6輪總融資額約在9.6億美元-10億美元左右。
而2015年到2018年,柔宇投入了110億元建設第6代柔性屏生產線,投入成本折合成美元就是近16.4億美元。
也就是說柔宇已公布的融資總額與建廠投入之間還有至少6.4億美元的差額,柔宇科技背后是否有“坑”,關鍵就在最近未公布具體金額的3輪融資了。
另外,據知情人士向記者爆料的一份文件《關于“柔宇科技股權風險投資”的投資項目簡介》顯示,2015年柔宇計劃C輪融資時就曾表示預計在2017年到2019年上市,今年就是其戰略規劃兌現的最后一年。
劉自鴻是時候給投資人們一個交代了。
彭博社今年3月15日曝出消息說柔宇科技正在考慮上市,并且正在準備以80億美元估值尋求新一輪融資,它的第10輪融資額度將高達10億美元。
但有誰會愿意投資呢?
今年1月底鋅財經曾爆料說“柔宇曾經向華為尋求融資,但沒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術達不到主流的水平”。
柔宇在鋅財經這篇報道3天后,曾發表了一份5000多字的聲明進行回應,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技術工藝以及創業不易,卻并沒有回應華為否定投資一事。
國內的投資不好找,世界那么大,國外的資本怎么樣呢?
3月16日,劉自鴻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的照片,并說:
真不是去旅游,猜猜我們去中東土豪地干啥呢?
這倒是給人無限的遐想,網友也紛紛猜測:難不成這是去找中東土豪融資了?
但中東土豪也并非人傻錢多,他們應該也會注意到柔宇當前的高估值:
它在2018年3月獲得李嘉誠旗下的尚乘集團投資時,估值已超過35億美元;2018年8月獲得盈科資本投資時,其估值是50億美元;今年3月,柔宇給自己的估值已經定到了80億美元。
也就是說在過去1年時間里,其公司估值翻了1.2倍,但市場上卻罕見其量產產品,不知道中東土豪了解到這種情況后,還愿不愿意大膽的賭上一把。
04
留給柔宇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另一方面,柔宇也不僅有內憂,還有外患。
華為副總裁余承東3月31日在參加IT領袖峰會時,給馬化騰展示了華為的折疊屏手機MateX,他還對外界透露說這款折疊屏手機6月份就會上市。
三星今年2月也發布了一款折疊屏手機GalaxyFold,預計4月26日在美國預售,且有媒體報道說三星很可能會在5月推出國行版。
而作為發布最早的折疊屏手機廠商,柔宇卻面臨著“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尷尬境地。甚至有網友感嘆:“可別回頭華為都開賣了柔派還沒發貨”。
面對內憂外患,柔宇曾在今年的一則聲明中這樣說道:
柔宇在柔性顯示領域迎難而上,兩千多人死磕數年,憑借堅定不移的自主創新精神和扎扎實實的技術與產品在國際上率先占據了柔性屏和折疊屏手機領域的一席,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聽上去頗有情懷。但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市場的強力競爭者和投資人們也不再相信情懷。
在劉自鴻參加完IT領袖峰會的第二天,3月31日賽富資本的合伙人閻焱在這次峰會上直言:我對情懷的估值是零。
他還以自己過往25年的投資經歷總結說:在國內投資原創性技術項目,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希望劉自鴻的柔宇科技不會成為那些失敗的大多數。
結語
從長期來看,對柔宇科技的質疑聲是不會停息的,但劉自鴻隨時都有反擊的機會:
他不用發5000多字的長文聲明,只要讓柔派手機量產并按時交付到用戶手中,公布40億訂單的合作伙伴名單,以及敲定80億估值的新一輪融資,在未來與華為和三星的折疊屏手機PK中,獲得用戶和業界的認可,都是一種強有力地回應。
不過創業7年來,柔宇借著各種風口做了10多款產品,2B和2C的方向兼顧卻兩個領域都不出彩,劉自鴻也應該審慎一下自己在2017年提出的“柔性+”戰略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