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在發光液晶材料領域,提高發光效率取得重要進展
作者:未知時間:2020-02-25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時間02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德國應用化學》: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發光液晶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發光的液晶材料由于其同時具有獨特的光致發光和液晶的流動性,在有機發光二極管,液晶顯示、存儲、傳感、成像系統,偏振有機激光器和有機半導體等科學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傳統的構筑策略是將發光基團和液晶單元相結合,但是面臨著兩個問題:其一,將發光基團引入液晶基元中很難保持整個分子具有液晶性質;其二,液晶的形成是一個自發的自組裝行為,伴隨著分子的有序性聚集排列,這樣會導致熒光淬滅現象,發光效率不高。因此,如何設計并合成具有可調控并且具有優異發光性能的液晶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225/56359.html

針對這一科學問題,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陜西省國際軟物質聯合研究中心的劉峰教授與張明明教授合作,設計并合成了以金屬環為核心的大環化合物。通過金屬配位作用,限制了四苯乙烯衍生物吡啶配體的旋轉賦予該大環化合物優異的發光性質。另外,雖然構成該大環的兩個單元都不具有液晶性能,該金屬大環不僅能形成穩定的熱致液晶,還可以在DMF中形成溶致液晶。這是首例利用金屬配位作用誘導的液晶發光材料,在超分子化學和液晶領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該研究成果以《金屬配位誘導的發光金屬大環液晶》(Luminescent Metallacycle-Cored Liquid Crystals Induced by Metal-Coordina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該論文第一作者為西安交大材料學院博士生陳龍,通訊作者是西安交大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峰教授和張明明教授,西安交大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本文的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項目、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11計劃2.0等項目共同的資助,論文的表征及測試得到了美國南弗羅里達大學李霄鵬教授、中山大學李安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共享中心、材料學院和理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的支持。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