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顯示要獨立領跑QD-OLED產業化進程,作為大尺寸顯示發展方向
作者:未知時間:2020-04-20 來源:智物科技評論
北京時間04月2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獨舞QD-OLED,三星為什么要另辟蹊徑。在退出LCD領域之后,三星顯示決意要獨立領跑QD-OLED產業化進程,將其作為大尺寸顯示發展方向。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420/56925.html
相關的產業化進程已經開始,三星顯示已經和多家設備及材料廠商簽訂供貨合同,目前為止,還只有三星顯示一家投入了這一新型顯示技術的產業化開發。
2019年中,曾經有分析預測,在大尺寸領域,三星顯示可能還是會最終選擇投向LGD白光OLED的技術領域。但是,近期三星顯示的動態表明,三星顯示不想與任何一個巨頭為伍,而是決意要磨練獨門秘籍,形成生態優勢。
這是三星顯示刻意追求的戰略,還是無奈之舉?
近期,三星電子公開表示,至2025年,將在QD-OLED產線開發上投入110億美元。
去年年底,曾經有韓國分析人士預測,三星電子2020年將在QD-OLED投入投2萬到6萬億韓幣(121到363億人民幣)。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周華認為,三星電子在2020年將至少建造1條產線。
三星電子為何如此大張旗鼓的投入QD-OLED?對目前的面板產業格局將產生哪些影響?一貫將三星奉為學習榜樣的中國面板廠商這次卻為何反響平淡?
押注QD-OLED,三星獨自領跑
“QD-OLED是指將量子點(QLED)與OLED相結合的顯示技術,三星研發的QD-OLED技術是以藍光OLED為底光,然后激發紅色、綠色量子點膜,形成紅光和綠光,最后與藍光OLED一起形成RGB。”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彭俊彪在接受《智物科技評論》采訪時稱。
作為第一位研制出稀土摻雜氧化物彩色MOTFT-OLED的科研人員,彭俊彪是光電顯示領域的專家。
三星巧妙結合了量子點與OLED的技術優勢。生產工藝上,由于量子點材料本身高升華點和易受水分影響,目前OLED常用的蒸鍍工藝并不能直接應用于量子點材料處理,更需要采取噴墨印刷工藝來進行制備,該工藝目前尚未成熟。
而三星QD-OLED分離的做法可以借用較為成熟的蒸鍍工藝生產藍光OLED,其余兩種材料再采用噴墨印刷,降低了工藝難度。
2019年年初,三星顯示曾經對外做了一次展示,對比目前LGD采取的白光OLED,QD-OLED的發光效率和色彩表現更佳。成本方面,由于QD-OLED綜合了OLED與QLED的工藝優勢,且在OLED材料方面省去了紅光和綠光,具備更大的降成本空間。
研究機構IHS Markit認為,QD-OLED具有提供卓越圖像質量并最終降低成本的長期潛力。
然而,彭俊彪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盡管QD-OLED的工藝和設備投入或許具備一定優勢,但是壓力加在了OLED藍光材料上,而目前藍光材料的效率及壽命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不僅如此,如何滿足柔性、曲面、折疊等新興市場需求,QD-OLED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有關三星的QD-OLED工藝、研發中的面板與初始生產、投資計劃,時間安排以及長期目標,行業內知之甚少。不僅因為目前投入該技術產業化的只有三星,而且尚處于開發階段,即使是三星研發人員可能也不知道QD-OLED未來發展方向究竟如何。
三星電子被迫開啟新的長征
既然QD-OLED與其他顯示技術相比并無明顯優勢,三星為何還要如何大費周章投入QD-OLED產線的建設呢?
表面上看,三星是在主動尋求技術創新,但觀察目前面板產業格局,三星豪賭QD-OLED實屬無奈之舉。
3月19日,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視察了三星顯示器工廠,白色N95口罩遮蓋不住李在镕凝重的神色。由于近幾年液晶面板市場嚴重不景氣,大型事業部門的經營產生大規模的赤字,為了擺脫目前的經營危機,以及提高大型事業的競爭力,李在镕不得不加快推行改革。
一周過后,三星電子公開宣布,明年將停止所有液晶面板(LCD)的生產,液晶面板部門的員工將被調至其他業務部門,釋放出來的資源更多投入到去年10月正式啟動的QD display。
實際上,早在2017年,中國的液晶面板產能就已經超過韓國。韓國《中央日報》在2019年相關報道中不得不承認,“在液晶顯示器領域,三星和LG Display已經被中國的低價攻勢擊潰。”
而在OLED技術路線上,目前OLED主流的蒸鍍工藝成本很難下降,材料方面從一開始就被UDC等廠商壟斷,而市場上比較看好的噴墨印刷工藝已經有JOLED、TCL華星等企業布局,三星電子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OLED市場大的突破將非常困難。
市場方面,OLED大尺寸市場被LG牢牢掌控,小尺寸市場三星電子市占率已經很高,而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等中國面板廠商紛紛突破OLED量產,對已有的市場格局構成新的威脅,三星能鞏固已有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輕松。
盡管QD-OLED并不完美,但成像效果和成本方面的潛力仍然是三星用來布局未來大尺寸面板高端市場的有力武器。當然,三星憑借其強大的財力支撐,在投入QD-OLED開發的同時并未放松對OLED的布局,這點是其他面板廠商望塵莫及的。
三星規劃QD-OLED項目投資到2025年完成,這一時間點與預計中國面板廠商全面突破大尺寸OLED量產的時間相當,三星的布局頗有未雨綢繆的味道。
三星選擇QD-OLED,好比當年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誰愿意走,但是能不走嗎?
觀望QD-OLED,中國雙雄似乎并不著急
作為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三星顯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業內神經,但對于QD-OLED 技術路線,國內產業鏈似乎仍作壁上觀。
國內某從事OLED藍光材料開發的企業董事長稱:“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三星的QD-OLED的產品,技術的真實水平到了哪種程度,三星方面保密程度比較高,我們目前接收不到。”
另一位納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晶科技”)前專利負責人在回應智物科技評論采訪時稱,尚未關注QD-OLED相關技術發展。納晶科技主要從事量子點材料開發,在國內規模靠前。
日韓材料與設備企業正在積極參與三星的QD-OLED 技術開發。韓國媒體thelec報道,目前共有9家設備廠商,5家零部件廠商和6家材料廠商與三星顯示簽訂了材料,零部件和設備共同技術開發合同。其中包括提供蒸鍍設備的Canon Tokki,提供物流腔體的韓國企業ICD,提供OLED藍光材料的SFC,該公司隸屬于日本保土谷化學,90%的產能用于生產熒光藍色材料。
參與三星QD-OLED合作的材料與設備廠商無一家來自中國,周華認為這與三星扶持本土供應商的戰略有關,但中國顯示材料與設備廠商與日韓廠商的水平差距是根本原因。
相比國內顯示產業鏈上游的反應,下游的面板廠商對QD-OLED 技術路線顯然更加敏感。有可靠渠道的信息透露,TCL華星在QD-OLED領域的專利積累僅次于三星顯示。但是,TCL華星在這一領域似乎還尚未具體的產業化動作。
2019年3月,TCL華星曾宣布,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混合顯示技術,該技術采用藍色OLED發光體以及紅色和綠色QD發光體。該項研發工作在子公司聚華印刷平臺上落地。與三星相區別的是,TCL華星將該技術稱之為H-QLED。
在CES 2019展會上,TCL華星還展示了基于氧化物TFT背板的4K 31英寸H-QLED顯示器。
但是,TCL華星內部似乎對QD-OLED產業化的潛力有所保留。在2019年“海峽兩岸(成都)新型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TCL華星研發中心副總監吳元均曾表示,QD-OLED還需克服新工藝、新材料等一系列問題,而華星選擇的印刷OLED是可以做到真正低成本的技術。
2019年7月,京東方董秘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有涉及QD-OLED相關研究,但目前暫無投建相關產線的計劃。
中國面板雙雄對QD-OLED均采取了投入研發但不參與產業化的策略。
對于中國顯示企業作壁上觀的態度,彭俊彪分析認為,目前國內面板廠商主要精力還在LCD和OLED技術路線上,缺少足夠的動力投入挑戰性更大的QD-OLED產業化開發;另一方面,如果沒有QD-OLED 相關的專利積累,盲目跟進將面臨巨大的知識產權風險。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