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顯示無處不在”的時代,TCL華星打算怎么干?在成立以來走過11個年頭的當口,TCL華星首次舉辦全球顯示生態大會,公開介紹技術路線和發布新產品。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1025/58608.html
在全球顯示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崛起和TCL華星的成長都頗具傳奇色彩。在生態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平板顯示行業專家張百哲回憶,2006年,他向北京市委和相關部委做匯報時,占中國電子工業產值達到14%、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0萬人的中國彩電業,正面臨著崩潰的狀態,因為當時CRT顯示器頹勢明顯,逐步被液晶顯示器取代,而中國沒有提前做好布局,面臨著“少屏”的困境,國外幾大廠商聯合起來對中國企業抬價。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2019年,中國大陸顯示行業(包括面板、材料、裝備在內)產值大概是505億美元,在全球的占比大概是25%,如果按照出貨面積來計算,能占到55%。據海關的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的液晶面板首次實現6.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2009年,TCL華星成立,是闖進面板行業的新兵,10年左右的時間成長為中國兩大面板企業之一。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生態大會上透露,2020年上半年,TCL華星TV面板出貨量居全球前二,對國內六大電視整機廠的液晶面板出貨量自2014年起穩居第一;LTPS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二,增速全球第一,在受到新冠疫情沖擊的情況下,上半年顯示產品銷量和營收均實現增長。
對比過去,李東生認為,“顯示無處不在”正迅速成為現實,顯示產品不再局限于電視、手機,電子白板、拼接墻、車載顯示、電競屏等不同場景的細分產品越來越常見;也不局限于平面屏,折疊屏、卷曲屏、旋轉屏等新型產品形態層出不窮;更不局限于畫面顯示,交互功能也日益凸顯。
“TCL華星的總體思路是穩定電視、手機等面板產品利基,做強核心;在交互白板、拼接屏、電子標牌、車載顯示等細分市場實現領先,平衡結構;同時重點發展顯示器、筆電、平板等IT業務,提升獲利。”李東生總結道。
TCL華星副總裁、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張鑫則細化TCL華星的顯示技術戰略。他認為,TCL華星主要從畫面、外觀、便利互動和健康環保4個方面來做更新迭代。
首先是畫面,人們對高清、高色域、高動態對比度的追求沒有止步;外觀方面,希望能做到窄邊框甚至全面屏、異形屏、可折疊;便利互動方面,一開始想要能觸控,近年出現屏下指紋、屏下多指觸控、甚至懸浮手勢操控,屏下攝像頭;環保健康方面,追求低功耗、低藍光、自然光等。
張鑫介紹,TCL華星在過往的發展中,也主要圍繞著上述四個方面推新品,多款產品的性能做到了全球首發、世界第一。
在當天的生態大會上,TCL華星推了四個新品,一是142吋主動式MLED顯示屏;二是48吋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車載屏;三是6.7吋AMOLED云卷屏,顯示尺寸可以隨機殼滑動變換;四是17吋的打印式OLED卷軸屏。
張百哲在生態大會上指出,隨著中國面板企業的發展壯大,我國的顯示產業鏈結構性問題反倒顯得突出,上游的材料和裝備市場地位與中游面板不匹配,例如2019年顯示面板產值在全球市場的占比是37%,而顯示材料的占比是15%,裝備的占比不到5%;上游投資偏少,部分投資顯得無序,材料和裝備停留在對國內服務的狀態。
“我個人的看法,構筑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生態鏈的核心是顯示面板企業,特別是領軍企業的主導和核心作用,這些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并與上下游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有效地帶動整個產業和生態鏈的發展,領軍企業有責任、有必要,在自己發展同時,以整個產業發展為己任。”張百哲稱。
在已經在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取得一席之位后,下一個十年,如何做好生態,或許是TCL華星等中國面板領軍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