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0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主力生產商已逼近滿產,OLED將迎最重要增長點,龍頭股已率先走出4連板。今日滬深兩市大幅震蕩,上證指數一度大漲1.41%逼近前期高點3458點,午后風云突變隨著銀行龍頭廈門銀行的炸板,指數加速走低,最終從日內高點回落近2%。與上證指數大幅沖高回落相反的是,今日創業板指表現較強,呈現出探底回升的走勢,日線上收出了一根陽十字星,止跌企穩跡象明顯。其中OLED板塊表現較強,收漲1.24%,板塊龍頭彩虹股份更是走出了4連板,成為了目前市場的空間龍。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1201/58857.html


彩虹股份日線走勢圖

消息面,三星顯示器QD-OLED 顯示器預計下月試產,明年開始量產。這條8.5代Q1產線在三星顯示器位于韓國牙山市的工廠內,專門用于生產QD-OLED 面板。QD-OLED將成為三星顯示器所謂QD顯示技術的第一代產品。

據悉,從今年 12 月開始,三星 Display 將花費大約 3 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必要的生產測試,但還需要大約 6 個月的時間來穩定成品率。預計第一季度初期可以達到每月 15000 的產能,該生產線滿負荷可達到每月 30000 片的產能。

國內OLED核心技術突破蓄勢待發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QD-OLED 顯示器預計下月試產將會是三星電子從 LCD 業全面撤出而邁向 QD-OLED 顯示器市場的轉折點。

對于國內產業鏈來說,也將受益于下游平板顯示器升級換代帶來的需求攀升。隨著全球OLED的市場份額逐步提高,市場需求將迎來上升期。專業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在整個OLED產業鏈中,小分子OLED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組成部分,決定了OLED顯示屏的性能表現,整個合成鏈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是將材料升華提純至電子級的過程。

這一塊此前一直是由國外所壟斷,在近些年經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不懈努力,國內在升華材料方面已經打破了國外的壟斷。目前已經在將成品材料涂覆至基板上的過程上擁有了較高的技術和專利壁壘。

未來,在下游終端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需求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國內產業鏈相關公司在強化OLED材料自主生產體系的同時,也有望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根據DSCC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OLED市場規模達到3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隨著OLED技術的逐步成熟,行業規模將邁入快速成長期,預計至2026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美元。

長期OLED技術將實現對于LCD的逐步替代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雖然OLED市場韓國仍占據著主導優勢,但是我國已經在奮力追趕。韓國在OLED市場占據領先優勢,主要是源自于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其起步比較早有明顯的先發優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第二是韓國國內在新型顯示面板領域產業鏈配套完整,政府對于產業發展也給予了相當的支持。

雖然起步稍晚,但是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LED面板購買國。華西證券預計隨著國內在建/擬建AMOLED項目的陸續落地,國內生產的柔性屏市占率將從現有的9%提升至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看TFT-LCD與OLED優勢互補和諧共存,長期看OLED技術將實現對于LCD的逐步替代。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OLED出貨量為6.2億片,同比增長12%,同期,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量增速為5%,OLED屏幕出貨量增速高于行業整體。預計至2022年,全球OLED屏幕出貨量將上升至9億片,占比上升至23%,同期LCD滲透率緩慢下滑。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a-Si面板近期持續供不應求,價格漲聲不斷,剛性AMOLED手機面板主力廠商產線稼動恢復至接近滿產水平,價格或將繼續持平。需求方面,OPPO/vivo等客戶需求平穩,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小米因受處理器等資源緊缺影響,部分產品需求出現少量減單。而三星剛性AMOLED手機面板前期激進的價格策略開始見效,手機頭部品牌踴躍加單,三星剛性AMOLED手機面板產線稼動率恢復至接近滿產水平。

財聯社梳理OLED概念如下: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