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0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芯片短缺波及面板,驅動IC持續(xù)漲價預期不斷增強,行業(yè)迎新機遇
一、行業(yè)事件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302/59418.html
近期芯片供應短缺已影響汽車生產,德國、美國和日本已要求中國臺灣地區(qū)相關部門幫助說服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助力緩解汽車行業(yè)的缺芯問題。日前,臺積電公開表示將把解決影響汽車行業(yè)的芯片供應挑戰(zhàn)列為重中之重,并將通過其晶圓廠加快這些產品的生產。
有面板驅動IC廠商透露,已接獲臺積電通知,將減量供應。業(yè)內人士指出臺積電目前減少投片,估計影響效應將于5月逐步浮現。不排除驅動面板驅動IC價格進一步調漲的可能性。
二、國產OLED產能持續(xù)攀升,驅動IC迎來歷史機遇
去年受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和線上授課帶來筆記本面板出貨量激增,5月至12月,面板價格平均漲幅超過65%。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歐洲杯將相繼舉辦,有望進一步拉動面板需求。
由于AMOLED屏具有輕薄、可繞可卷、可視角度大、對比度高、可響應時間短、抗震性能好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運用于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隨著產品創(chuàng)新帶來電視大屏化,未來電視大屏化將進一步帶動面板需求。

OLED顯示驅動芯片作為OLED顯示屏的“中樞神經”,其對電流的控制能力顯著影響成像質量,其所能支持的像素分辨率、接口類型和其他性能指標也決定了OLED顯示屏的應用場景。得益于OLED面板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與之配套的的OLED顯示驅動IC也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OLED企業(yè)相對于韓國三星等仍處于弱勢低位,尤其在OLED驅動芯片領域,韓國三星在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高達60%。隨著國內OLED面板廠商話語權的持續(xù)提升,預計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國產化率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產能排擠影響將在5月浮現,驅動IC漲價動力十足!
由于驅動IC目前主要以8吋晶圓為投片主力,所以,全球性8吋晶圓短缺引發(fā)AMOLED驅動IC、微控制器(MCU)、電源管理IC(PMIC)等芯片價格的上漲,現在車企已普遍面臨嚴重的“缺芯”問題。
由于毛利率相對低的驅動IC在爭取8吋晶圓產能上較為吃虧,晶圓廠更愿意把訂單留給車用、電源管理IC訂單等毛利潤更高的下游。隨著5G時代到來,物聯網、車用電子以及智能家居等需求興起,有望帶動電源管理與微控制器等芯片用量攀升,驅動IC的晶圓需求還將持續(xù)受到擠壓。
日前,臺積電已公開表示,將把解決影響汽車行業(yè)的芯片供應挑戰(zhàn)列為重中之重,并將通過其晶圓廠加快這些產品的生產。“如果能夠進一步增加產能,將優(yōu)先生產汽車芯片。”有面板驅動IC廠商透露,已接獲臺積電通知,將減量供應。
伴隨著驅動芯片短缺持續(xù)加劇,2021年第一季度,驅動芯片進一步漲價15%-20%。業(yè)內人士指出,臺積電目前減少投片,估計影響效應將于5月逐步浮現,不排除驅動面板驅動IC價格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進一步調漲的可能性。
四、投資建議
目前,國內面板驅動IC的企業(yè)至少有四家,包括集創(chuàng)北方、A股上市公司中穎電子等企業(yè),其中,集創(chuàng)北方是京東方IC驅動芯片供應商。除京東方之外的其他國內屏幕供貨商如維信諾、華星光電等的IC驅動芯片供應商是中穎電子。因此,A股上市公司中【中穎電子】這只驅動IC獨苗值得重點關注,未來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中穎電子:公司是專注于MCU芯片的芯片設計廠商,廣泛布局于家電MCU、鋰電池管理芯片和OLED顯示驅動芯片。在國內小家電MCU賽道中,中穎電子已實現了20%以上的市占率;在大家電MCU賽道中,歷經10年的技術積累,中穎電子由非變頻大家電持續(xù)向變頻空調躍遷。
2010年,公司推出了首款鋰電池管理芯片,產品已成功應用于筆記本電腦、電動自行車和電動工具的主流市場,以及手機的維修市場。受益于基建設施儲能需求的增長以及電動汽車滲透的加速,預計公司將深度受益于鋰電池管理芯片的國產化替代。
在驅動IC領域,2004-2016年間,公司與維信諾、錸寶、智晶等公司展開深度合作,持續(xù)推出多款PMOLED顯示屏驅動芯片。在2014年,公司推出國內首款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并已在和輝光電的AMOLED產線上實現量產。隨著國內OLED面板廠商話語權的持續(xù)提升,預計公司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也將迎來重大國產化替代機遇。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yè)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