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2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變味的資產減值:合力泰連續6年持續盈利 一個季度巨虧20億很蹊蹺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322/59589.html
作為一家智能制造企業,又是珠海市2019年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示范企業,連續6個年度盈利且2020年前三季度仍盈利1.29億元的合力泰(002217),在不久前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業績預計出現28.5億元至19.2億元巨額虧損,如此巨大反差變化令人意外。
根據年度業績預告披露,合力泰因商譽出現減值預計計提損失3億元,因應收賬款壞賬計提的損失約5億元,因對存貨評估的減值影響凈利潤約6億元,單這幾項計提,對公司2020年的業績影響金額就達到了14億元。
對于大量計提資產減值的原因,從公司的解釋來看,與2020年的疫情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有關。去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對國內外諸多企業確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因此以疫情影響為解釋理由尚可理解,可若考慮到合力泰收入構成情況,即其2019年有8成多的收入均來自于境內,而境外收入占比不過13.87%的背景(其中包括了來自我國香港、印度、德國等地區的收入),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是值得商榷的。
財報顯示,合力泰是一家集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智能終端核心部件的制造商和方案商,其產品主要包括觸控顯示產品、光電傳感產品FPC和5G材料產品等,而其下游客戶主要為手機制造商,其中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TCL、三星、微軟等知名大企業,而華為公司為其十分重要的客戶。自2019年開始,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對華為公司影響明顯,而作為華為的供應商,合力泰也受到一定影響。
合力泰在給深證證券交易所的答復函中曾表示:“2020年8月末,美國商務部再次升級對H公司的禁令,全面禁止H公司向第三方采購芯片,H公司的手機業務受到了全面影響。同時,其他國家紛紛表示跟隨美國,拒絕H公司參與5G建設,影響5G產品的市場需求。隨著大量訂單的取消,公司庫存壓力持續增大,相關備料及產成品出現了明顯的減值跡象。”很明顯,這里的H公司指的就是華為。
根據公司的解釋,其一方面對市場預期較為激進,相關原材料的備貨和產成品的庫存在2019年快速增加,導致庫存壓力增大;另一方面,貿易戰影響之下,相關公司訂單減少;第三方面則是因為疫情影響,海外客戶訂單取消,導致備料訂單形成了呆滯物料。因此,合力泰一次性計提的存貨減值就影響凈利潤6億元。
如此情況不難看出,合力泰對大客戶存在較大的依賴,在貿易摩擦加大下,大客戶受到影響導致公司的業務結構發生了巨大調整,導致存貨發生巨額減值,進而對其業績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可即便如此,一次性大量計提存貨減值還是有一定疑點存在的。
眾所周知,中美貿易摩擦2019年就已經相當嚴重了,美國數次提高諸多產品關稅,對國內企業影響已經相當巨大,這意味著合力泰大量存貨實際上在2019年就已經有很高的減值風險。數據顯示,其2019年存貨賬面余額高達52.47億元,理論上,其此時就應當注重存貨風險,開始大量計提存貨跌價損失才對,然而其當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金額卻僅有3518萬元,僅為存貨賬面余額的0.67%。而到了2020年,其不但不注意控制存貨風險,反而使得存貨規模繼續大幅增加,到2020年三季度末,其存貨金額已經增加到78.97億元,相比期初增加了52.33%。有意思的是,此時公司仍然沒有對可能存在大幅跌價的存貨計提多少減值損失,直到年末時才一次性大額計提,很顯然如此做法是值得探討的。
除了集中大量計提存貨跌價損失外,合力泰2020年還預計將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約5億元,而這項計提的合理性同樣可疑。
以2019年數據對比分析,合力泰2019年末的應收賬款金額為84.87億元,當期應收賬款壞賬損失減值2.16億元,這一損失占應收賬款金額的比例為2.55%。由于2020年年報尚未披露,其當期的應收賬款金額相比三季度是否有大幅增加尚不明確,但從三季報數據來看,其應收賬款金額為84.28億元,與2019年相比,變化是并不明顯的,說明其回款情況還是不錯的。可到了2020年年末,預計計提的壞賬損失卻占三季度末應收賬款的比例的5.93%,如此明顯變化顯然讓人有些疑惑的,難道其四季度的回款狀況已經變的非常差了?
事實可能并不是這樣。依據2020年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合力泰2020年三季度末,“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是當期營業收入的1.08倍,而這一比例在2019年約為1倍,這種情況意味著其去年三季度銷售回款狀況可能比2019年還要好。在國內第四季度疫情明顯平息下(應收來源以國內收入為主),其回款反而變差的結果顯然是有些不合常理的。那么,有沒有可能是其借著當年的損失,一次性將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大幅計提,為未來的盈利留下更大的空間?否則,在公司2019年應收賬款金額就相當巨大的情況,早就應該將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提前計提了。
值得一提的是,從近年數據來看,合力泰經營上的表現還算不錯,其營業收入在持續增長,其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了27.57%、11.87%和9.44%,即使是2020年前三季度也同比增長了15.45%;凈利潤方面2017年和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了33.54%和11.91%,2019年雖然有所下降,但凈利潤仍然超過10億元,即使是前三季度其仍然盈利過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方面,其表現也相當不錯,自2015年以來,僅有2018年現金流為負,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如此,其仍然存在巨大的資金危機。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其貨幣資金相比2019年大幅銳減超過10億元,僅剩下25.23億元,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僅有9.34億元,這意味著其貨幣資金中大部分為不能隨時支取的受限資金,而更嚴峻的是,其當期的短期借款金額卻高達67.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還有14.40億元。那么問題在于,其多年來經營盈利的錢都去了哪里?
事實上,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2018年至2019年,其關聯方曾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達1億元,卻并未及時披露,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其孫公司會計不僅將政府補助處理錯誤,并且還篡改了政府文件及銀行單據,而合力泰在重大股權披露時間也未及時披露,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反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企業信譽嚴重喪失。如此狀況之下,難免讓人懷疑其此前盈利的真實性,而其2020年突然間大幅資產減值,是否是為此前財務問題“填坑”的行為呢?
此外,從公司大股東持股情況來看,其中也是存在令人詬病之處。
合力泰早期的實際控制人為文開福,2018年9月份,其將15.06%股權4.69億股的股份轉讓給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將合力泰總股本的14.84%的表決權獨家、無償且不可撤銷地委托電子信息集團行使,從而使得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合力泰最大股東。而2020年3月份,合力泰發布公告表示,其原董事長文開福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和短線交易案,將被中國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對文開福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合計53萬元罰款。此時,文開福仍為上市公司董事長,也是第二大股東,持有上市公司4.2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76%。此事發生后不久,文開福換屆選舉中離開董事長職位,并且大幅減持上市公司1.7億股權,截至2020年末,文開福持股比例僅剩下8.32%。而合力泰的二級市場的表現也一塌糊涂,從2020年3月份文開福處罰預告發布后,便一路下滑,從當時8.33元/股的最高價到今年2月份3.01元/股的最低價,下跌幅度達63.87%,這令二級市場投資者“很受傷”。
就在原董事長被處罰,離開董事長職位并大幅減持后,合力泰便計劃于2020年大幅計提資產減值,導致公司業績預計大幅虧損數十億元。結合前文其諸多不合理的資產計提,這很可能意味著,合力泰將很多不為人知的財務問題借著此次虧損機會,一次性“清洗”干凈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