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中國大陸主導全球液晶面板產業,同時進入OLED產業第二梯隊,已經成為“專利流氓”重點攻擊的對象。近年來,中國顯示行業企業經常被美國、日本、歐洲的“專利流氓”告上法庭,專利糾紛不斷。接下來顯示產業是否會掀起專利大戰呢?中國顯示行業企業該如何應對?
中國顯示產業專利風險提高
在過去的50年間,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經歷了日本液晶顯示產業發端、韓國通過反周期投資策略反超、中國臺灣的異軍突起、中國大陸的追趕與反超等四個發展階段。如今中國大陸顯示面板企業進入第一梯隊,產業規模已躍居全球首位。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透露,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顯示行業實現了648億美元(約合4183.9億元人民幣)產值,同比增長29.6%,成為全球顯示行業最重要的增長極。
而且從全球顯示面板產線布局來看,中國大陸顯示產業未來幾年在全球市場的重要地位將不斷提高。據了解,根據全球高世代面板產線分布,2021年全球8代線以上高世代產線共27條,其中中國大陸建設完成的高世代面板產線將達到22條,具有絕對優勢。麥吉洛咨詢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大陸LCD面板產能達到51%,趕超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產能占比有望超過60%,到2024年將進一步超過70%,主導全球液晶面板市場。
不只液晶面板產線,中國大陸中小尺寸AMOLED產線布局同樣不容忽視。據了解,全球量產、在建、規劃中小尺寸AMOLED產線共29條,其中中國大陸共有18條,已經進入全球第二梯隊,將不斷侵蝕韓國廠商的市場份額。根據DSCC的數據,到2025年,中國OLED產能將達到 3111 萬平方米,占比大幅提升至51%,而韓國產能占比將下降至48%。
隨著中國顯示產業的崛起,全球顯示產業格局正在改變。中國顯示面板企業正在加速成長,其中頭部企業京東方、TCL華星光電已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韓國面板廠商決定逐漸退出液晶面板市場,正加速向OLED轉移,以擴大優勢地位。中國臺灣面板企業友達、群創已經不再規模擴張,而是追求在細分應用市場的機會。日本企業在液晶面板領域起步較早,但是目前絕大多數已經退出液晶面板市場。
這些退出或者即將退出液晶面板行業的玩家手中擁有大量的專利,如果流入NPE(Non-Practicing Entity,非專利執行實體)手中,很可能提高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專利風險。TCL科技集團副總裁、紫藤知識產權集團首席執行官楊進指出,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占比超過50%,產業蛋糕巨大,是NPE進入專利運營的好時機,所以目前顯示行業專利風險正向中國大陸加速轉移。
顯示產業專利大戰即將來臨?
當前,國內外政經環境都在不斷強化專利的重要性。楊進表示,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及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知識產權成為產業競爭的主要武器,中國企業出海需要切實提升科技含量和知識產權實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追求更高技術含金量和可持續發展,也要注重知識產權。
但是中國顯示產業專利數量與中國顯示產業地位不完全匹配。據介紹,截至目前,全球LCD領域累計專利申請共500567件,但是全球LCD專利前十名的中國大陸公司只有京東方、TCL華星光電,中國大陸企業專利布局明顯落后于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發展步伐,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還沒有與海外企業完全達成專利交叉許可。

中國大陸OLED專利數正在不斷提高,但是仍然無法消除專利訴訟的風險。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數據顯示,2011-2020年,韓國的OLED專利申請量5384件,占比43%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專利數3273件,占比26%位居第二。其中中韓企業OLED專利數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三星電子提交了2786件專利,LG電子擁有2412件專利,位居第三的京東方提交了1676件OLED屏幕專利。
隨著全球顯示產業重心向中國大陸轉移,日韓廠商退出液晶面板行業,專利流落到市面上將增加專利風險,中國大陸面板廠商被NPE騷擾正成為常態。知識產權律師劉權(化名)透露,近兩年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商和OLED廠商持續被美國、日本、歐洲的專利持有人告上法庭,私下談判的專利糾紛更多,中國面板廠商知識產權部門應接不暇。
根據Darts-IP統計數據,2000年至2021年間,全球共發生LCD面板專利訴訟1670起,其中89.6%的訴訟發生在美國。楊進指出,涉及京東方、TCL華星光電、惠科、天馬微電子、中電熊貓等中國公司的已公開LCD全球專利訴訟約28起,也許真正的專利挑戰還沒有到來。
中國大陸OLED廠商同樣避免不了專利訴訟的攻擊。Dart-IP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間,全球OLED面板行業專利訴訟共發生223起,其中85.2%的訴訟發生在美國法院,涉及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維信諾等中國公司的已公開的OLED全球專利訴訟約7起。
不僅是面板行業,面板上游材料和設備也迎來了國產化的趨勢。楊進認為,中國面板產業配套提高國產化的比例,也伴隨著風險的增加和糾紛的發生。近年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配套企業與外企之間的專利訴訟案從未停止過,旭虹光電、安瀚視特、長陽科技等都遭到各種專利侵權訴訟。
目前,全球顯示產業專利糾紛主要是小范圍的摩擦,未來幾年中有沒有可能上升到大范圍的專利戰呢?
愛集微知識產權業務負責人暢文芬表示,國內8.5代線及以上液晶面板產線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專利數并不落后于國外;國外關停的產線主要集中在8.5代線及以下液晶面板產線,他們的市場將被中國廠商搶占,同時也會積極研發OLED、Micro LED技術,所以目前LCD專利戰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暢文芬進一步指出,顯示行業與通訊領域不同,顯示技術沒有通用標準,無法像通訊領域企業僅靠幾個基礎專利就能掀起整合行業的專利大戰。
顯示行業專利部門劉強(化名)表示,日韓廠商基本已經放棄了液晶面板市場,沒有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專利戰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未來更多的是來自NPE的專利糾紛。
知識產權研究者鄧肯(化名)認為,中國面板廠商具備專利訴訟的應對能力,不大可能發生大范圍專利戰。一方面,目前國內各大面板廠商比較重視國內外專利布局工作,都在積極通過自主創新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已不遜于國外廠商;另一方面,國內面板廠商配備了足夠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有能力做好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工作。
中國企業將如何應對專利風險?
面對各種專利風險,中國面板廠商、配套廠商該如何應對?
楊進認為,中國顯示產業企業要更好地應對國際知識產權風險,必須做好以下五點:
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應對各種專利風險,中國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積極布局未來新技術核心專利。
第二,中國企業需要建立專利情報系統,跟蹤競爭對手最新專利技術;新品研發立項前做好專利分析和風險規避;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專利交易及運營動向,利用各種合作機會來降低風險。
第三,中國企業需要利用中國市場和產業形勢的此消彼長,積極尋求合資、并購、聯合研發的機會;主動參與國際專利交易,特別是看到好的專利、高價值專利交易機會時,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四,合縱連橫,多管齊下,中國企業可以設立產業或者專利基金,利用產學研聯合建立產業專利聯盟、專利池,建立專利使用方聯合體,以集體談判爭取最佳許可、交易條件。
第五,熟悉規則,依法維權,中國企業應該提升海外訴訟特別是美國訴訟的應對能力,積極采取專利訴訟、返訴、行政查處、反壟斷、不正當競爭等多種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校對/李映)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