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8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據Digitimes援引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已通知客戶,從8月開始,其為LCD驅動芯片供應商提供的12英寸晶圓制造服務將提價15-20%。
 
事實上,這并非臺積電12英寸晶圓代工的第一次漲價。今年4月,臺積電便將12英寸晶圓調漲了400美元/片,并宣布將首度采取季度調整方式。這也意味著到今年底,臺積電將仍有一次價格調漲。
 
不僅是臺積電,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聯電、中芯國際、格芯、世界先進半導體、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都計劃在2022年第一季度之前提高成熟制程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報價,且提價幅度至少為5-10%,高于今年上半年漲幅。
 
對此,晶圓大廠聯電已率先行動。其在今年7月1日再次調漲代工價,12英寸28nm報價約在1800美元,較第二季度1600美元調漲近2成。2022年首季聯電或將再漲28%,價格達到2300美元以上。
 
供不應求是主因
 
對于晶圓代工廠紛紛不約而同漲價的原因,主要在于半導體需求旺季疊加晶圓產能緊缺兩大因素。
 
隨著第三季度行業旺季來臨,半導體供需矛盾將依舊尖銳。其中,LCD驅動芯片便處于本輪半導體缺貨漲價潮的風口浪尖。從供應方面看,LCD驅動芯片主要應用的12英寸晶圓制造產能十分緊缺,目前全行業產能供給普遍有限。同時,以往LCD驅動芯片在產能搶單中不及CIS、MCU等產品強勢,進一步壓縮了其可用產能。
 
代工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上月就曾表示,客戶端需求強勁,2022年產能已被客戶預訂一空。
 
半導體晶圓廠臺勝科也表示,受惠5G與車用等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公司8英寸與12英寸硅晶圓接單滿載至今年底。此外,合晶第三季度6英寸與8英寸硅晶圓接單也滿載。
 
據了解,目前各大晶圓代工廠除了漲價,交期也普遍出現延長,以聯電為例,一個新產品以12英寸晶圓生產,最快交期為17周,最慢可能會到兩季甚至三季。
 
12英寸擴產正當時
 
產能緊缺、交期延長、不斷漲價……,擴張產能或許是緩解供需矛盾的強有利手段。
 
近日,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在股東會會后表示,公司正在建設的新12英寸晶圓預計年底動土,目標于2023年底前開始裝機,產能規模將視市場需求分階段設置。
 
聯電在談及產能擴充時表示,中國大陸12英寸廠聯芯如期在今年年中達到第一階段滿載目標,月產能達2.5萬片規模。南科晶圓12A廠的P5月產能將擴增1萬片,新產能將于明年陸續開出。P6也將建設實現月產能2.75萬片,預計2023年第2季生產。不僅如此,聯電還將投入318.95億新臺幣(約合74億元人民幣)用以擴增產能。
 
此外,力積電今年3月于中國臺灣苗栗縣銅鑼鄉興建12英寸晶圓新廠,總產能10萬片/月,從2023年起分期投產。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晶圓廠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廠商也均在推進12英寸擴產。
 
中芯國際3月份宣布其深圳晶圓廠將于2022年投產。在產能建設方面,中芯國際計劃今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月,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于4.5萬片/月。后續的新廠計劃方面,中芯國際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于去年12月成立中芯京城,一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完工,建成后將達成每月約10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
 
近年來,隨著12英寸晶圓每年新建數量的增加,已成當前主流。華西證券孫遠峰預計,芯片行業將從2020年到2024年至少新增38個12英寸晶圓廠,且為保守的預測,不包括低概率或謠傳的晶圓廠項目。在同一時期,每月的晶圓廠產能將增長約180萬個晶圓,達到700萬個以上。
 
根據SEMI發布的報告,2020年12英寸晶圓廠投資較去年成長13%,超越2018年歷史新高,成長態勢持續到2021年,后續還將于2023年再創高峰。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