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8月2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在蘋果、三星、TCL、華為等大品牌發布Mini LED背光電視、顯示器新產品的推動下,Mini LED大規模放量一觸即發,供應端熱鬧不已,競爭日益激烈。
今年以來相關廠商接連對Mini LED領域追加投資,旨在搶先完成產業布局,在這個賽場上取得先發優勢。例如,芯瑞達擬投資8億元在天津北辰經開發區建設Mini LED顯示項目;沃格光電再收購LED背光模組廠商匯晨電子31%的股權,強化Mini LED背光應用布局······近日,又有供應鏈廠商加碼Mini LED市場。
10.02億發力中大尺寸Mini LED
昨(25)日晚間,隆利科技宣布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02億元,投向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智能制造基地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智能制造基地項目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將建設國內一流的背光模組產業基地,主要產品為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
通過本次項目的建設,隆利科技將加速實現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的規模化生產,完善在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產品線方面的布局,進一步擴大先發優勢,有助于其獲得更多市場訂單,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研發、擴產、專利布局并進
據了解,隆利科技專注于背光顯示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近幾年來,隨著傳統LED背光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利潤空間所剩無幾,包括隆利科技在內的廠商均積極把握Mini LED的市場機遇,以期在競爭激烈的背光市場實現突圍和升級。
2016年,隆利科技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分別在IC驅動、電路設計、結構、光學以及柔性板封裝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整合,研發出了多款Mini LED顯示模組產品。
現階段,隆利科技的Mini LED技術可應用于車載、平板、筆記本電腦、電視、顯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小、中、大尺寸設備。
近兩年來,隆利科技在研發投入、專利布局、產能擴充等方面同時發力,逐漸在Mini LED背光市場確立了市場地位。
研發投入方面,2020年,隆利科技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09億元,同比增長28.69%。通過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隆利科技在新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知識產權方面,隆利科技在Mini LED相關領域申請專利共計137項,其中發明專利67項,目前已獲得的專利共48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外觀專利15項,并獲得了Mini LED相關創新產品獎8項。
產能方面,隆利科技在2020年投資了2.56億元建設Mini LED顯示模組,建設的生產線包括:車載類生產線10條,年產能為96.72萬件;平板/NB/顯示器類生產線6條,年產能為187.20萬件;智能穿戴類生產線1條,年產能為249.60萬件。
通過建設中大尺寸Mini LED顯示模組項目,隆利科技的Mini LED產能規模將進一步升級,有助于其更快地響應客戶的訴求,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目前,隆利科技已經擁有量產的Mini LED生產線,并向新能源汽車廠家、傳統汽車廠家和消費電子品牌供貨。
消費電子品牌部分,隆利科技成功打入了TCL、康佳等電視和顯示器產品的供應鏈。其中,隆利科技與TCL合作開發了13.3英寸Mini LED平板電腦顯示器和全球首發的34 英寸Mini LED曲面電競顯示器。康佳方面,雙方今年合作發布了31.5英寸 Mini LED顯示器。
除了TCL、康佳以外,隆利科技在商顯領域也已經與京東方、深天馬、深超光電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車載領域,隆利科技正與多家知名汽車廠商開展合作,車載生產線的產能也正在逐步釋放。在VR領域,隆利科技的Mini LED技術實現了研發突破,目前VR產品已經實現了批量交付,并且已經進入了全球知名企業的供應鏈。
業績方面,隆利科技上半年實現營收9.18億元,同比下降9.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888.35萬元,相較去年同期由盈轉虧。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在半年報中沒有說明。不過,隆利科技指出,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公司營收同比有所下滑。同時,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及其他成本也有所增加。
從市場競爭來看,隆利科技所面臨的壓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OLED技術的成熟加劇了背光行業的競爭;二是LED封裝廠商在Mini LED背光產業鏈的價值占比提升,且在技術和規模化量產能力上的優勢大于模組廠商。來自這兩方面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模組廠的綜合競爭力,進而影響盈利能力。
因此,長期來看,隆利科技仍需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高產能和業務規模優勢,有效地降本增效,逐漸形成更加全面的產業布局,從而提升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文:LEDinside Janice)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