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0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面板業再迎產線擴建潮。長沙惠科8.6代線第10條產線點亮、友達光電10年后再新建8.5代線、廈門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正式點亮、LG顯示廣州新建一條8.5代OLED生產線、廣州華星建設8.6代氧化物半導體項目、維信諾建設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項目……2021年營收規模創造歷史最高位的面板行業,2022年開年又迎來一波高端面板擴產潮。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301/61109.html

在疫情發生后面板供需逐漸寬松的大環境下,平衡“結構升級”與“市場換擋帶來的盈利壓力”成為今年面板業的一大課題。

2021年面板營收規模創歷史高位

回顧2021年面板業發展態勢,上半年,受到旺盛的終端需求和驅動IC等上游供應鏈材料緊缺影響,顯示面板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全球各面板廠商營收均創歷史新高。進入到下半年,市場需求逐漸回歸理性,液晶面板結束了歷史上最長的上行周期,各應用產品價格先后回落。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型顯示面板行業營收規模創造了歷史最高水位,達到約136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2%。

就面板類別而言,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19.4億片(Open Cell統計口徑),同比增長約2.6%。同時,2021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6.4億片,同比上升31.1%。隨著國內OLED面板廠產能逐步釋放,2021年中國大陸廠商的OLED面板出貨量約1.4億片,同比增長約60.1%,增長幅度兩倍于全球平均增幅。
 

2021年全球TV面板市場營收規模約為429億美元,同比增加約25.4%。由于TV液晶面板價格周期性波動劇烈帶來的盈利波動顯著,加之需求透支將導致終端市場需求疲軟,面板廠商產能策略向IT產品和商顯產品轉移,預計2022年TV面板營收規模呈現穩中下降趨勢。

隨著居家辦公、游戲娛樂的消費習慣成為主流,筆電市場持續保持活力。2021年全球筆電面板市場呈現積極增長態勢,整體營收約為15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0.9%,營收占比突破10%,僅次于智能手機和TV.未來,筆電市場結構升級將加快,低端需求萎縮,中高端市場需求旺盛,新產品迭代將進一步促進消費市場換機需求。

群智咨詢TV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向記者表示,預計2022年手機面板出貨維持相對穩定,而Notebook、Monitor、TV等大尺寸應用面板出貨受到需求消退的影響,同比呈現不同幅度的下降。Notebook出貨面積同比下降3.8%,Monitor、TV面板的出貨面積依然能夠維持相對不錯的增長。大尺寸化帶來的面積增長依然是面板廠商去化產能最有效的途徑。
 

新建產線劍指高端產品

2022年開年,中國面板業迎來了新建產線熱潮。

2月7日,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第10條產線點亮,采用大尺寸第8.6代IGZO氧化物半導體背板技術路線,主要產品為4K、8K等超高清大尺寸顯示面板。

2月8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廣州市2022年重點項目計劃》,囊括主要生產高端車載、醫療工控、航天航空等專業顯示面板及MicroLED新型顯示產品的廣州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項目和維信諾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項目等。

2月11日,友達光電宣布睽違十年在中國臺灣再建第8.5代線,初始將以a-Si技術為基底,并向上延伸LTPS等,也不排除有Mini/Micro LED產品加入,后續將針對市場需求,以大型化、高值化、曲面、窄邊框等高值產品為主應對高階IT面板需求。

2月15日,廈門天馬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第六代柔性AMOLED產線正式點亮,規劃的均為柔性屏產能,以智能手機產品為主,天馬目前一共擁有3條AMOLED產線,有望提升天馬在中小尺寸高端顯示特別是AMOLED領域的市場地位。梳理各大廠商的最新建線邏輯——覆蓋大中小尺寸,劍指OLED、4K/8K、高階IT面板,基本與業界研判2022年顯示產業迎來結構升級之年步調一致。

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2021年,8.5代線和8.6代線產能的54.8%用于液晶電視面板生產,2022年這一數字將降至48.7%。2021年,8.5代線和8.6代線產能的8.4%用于OLED電視面板生產,這一數字在2022年將上升到10.6%。2021年,20.9%的8.5代和8.6代線產能用于桌上顯示器面板生產,2022年將上升到24.4%。2021年,8.5代和8.6代線產能的7.4%用于筆記本電腦面板生產,2022年將增加到7.9%。

張虹指出,從產能投資角度看,全球顯示面板市場投資將呈現兩個方向的特點:一是面板廠商對LCD新線投資步伐明顯放緩;二是對OLED的投資依然保持積極態勢,方向會由小尺寸轉向中大尺寸,由低世代(6代)向中高世代線轉變,從原來的Flexible OLED向多元技術轉變,WOLED會持續擴產,QD-OLED產能會呈現持續的增加。

平衡高附加值與盈利壓力

2021年,中國面板企業把握住了機會,實現了全面盈利,也促進了京東方和中電熊貓、TCL華星和三星、杉杉和LG化學等整合,催生了新技術成長,加快了創新應用進程,但也依舊面臨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升值空間。

從一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面板業升值空間:當韓國面板產能出貨面積為4000萬平方米時,可以實現約395億美元的營收,而當我國面板出貨面積高達1.3億平方米時,營收約為427億美元。出貨翻番,營收并沒有顯著提升。

對此,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解釋道,這說明韓國產業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強,其中貢獻很大的就是AMOLED.中國面板產業在LCD領域產能占據優勢,韓國在逐漸減產。

在梁新清看來,韓國面板廠由于成本競爭力低下,只是退出了LCD的生產環節,卻依舊在加大后端市場應用,每年從國內面板廠采購大量LCD面板,用較低的價格采購質量最好的屏幕,導入高端電視中,而將資金投入到自身新技術研發中。對此,國內產業要有清醒的認識。

2022年全球面板產能將繼續增長,群智咨詢預計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產能同比將達到12%的高速增長,總體產能增速達到2013年以來最大增幅。而進入疫情常態化時期,需求被提前透支,面板供需逐漸寬松,在大盤疲軟的態勢下,面板廠商繼續維持高盈利水平的壓力將不斷增加。

在“探索高附加值”和“頂住盈利壓力”這個天平上,需要面板業做出極大努力。對此,群智咨詢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提出了三點建議:

要在提升效率基礎上,以技術升級推動產品升級。當前發達國家市場需求透支,發展中國家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全球低端需求低迷。低端需求低迷帶來大盤下滑的風險,若要刺激低端需求則要靠價格,在成本上漲的趨勢下,降價損失盈利,難為長久之計。因此,應通過技術升級帶動產品升級,通過產品升級拉動更新換代需求,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從周期型轉向成長型模式轉變。

要深挖細分市場,做好場景創新至關重要。疫情常態化時期用戶場景細分化趨勢愈加明顯,辦公、電競、娛樂、專業顯示等領域內細分化場景愈加豐富;智能座艙概念下帶動多元車載顯示興起。做好細分市場的產品選擇與策略優化,激發用戶潛力,對于市場分化下確保和提升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要警惕盲目擴張規模,2022年市場轉換、增速下降為大勢,企業應提高組織靈活應變能力,協同供應鏈,響應市場需求變化趨勢,避免盲目擴張對市場秩序和自身經營的不利影響。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