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2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經過了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今年的液晶面板市場可謂是有喜有憂,喜的是國內企業在全球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Omdia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國內五家面板制造商,即京東方、TCL華星、惠科、彩虹光電和南京中電熊貓,其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量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占比為68.5%,今年份額占比超過70%已無懸念,憂的是今年全球的面板行業都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
 
今年上半年,一方面由疫情引起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仍然在持續,供應鏈不暢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加之局部地區形勢依然緊張,市場普遍預期通脹仍有繼續升高的可能,這些因素都會推高面板的生產銷售成本。
 
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在持續轉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出現了一定程度地下降,這是當前顯示面板市場承壓的最主要原因,半導體產品出貨量下降的情況,已經波及到了顯示面板行業。
 
奧維睿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電視面板的出貨量為2000多萬片,同比下降了4%,環比大幅度下降了13%,從全球范圍來看,市場對面板需求的下跌仍然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
 
供大于求的結果自然是價格低于成本,液晶電視面板和IT面板價格持續走低的時間已分別超過了一年和半年,尤其是43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的價格同比跌幅較大,已經是終端售價普遍低于生產成本,從去年9月至今年5月,43英寸LCD面板的價格下降了46%,55、65英寸面板的價格下降了34%。
面板價格走低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實惠,人們可以用更少的支出買到自己心儀的電視產品,在今年的“6.18”購物節上,液晶電視的價格已經是處于歷史最低點,其中55英寸、65英寸、75英寸液晶電視的售價在1299元、1999元、2999元,86英寸、98英寸液晶電視的售價更是降到了5555元和14299元。
 
但從長遠來看,這會給面板行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當成本與售價長期倒掛,面板企業的虧損會增加,現金流壓力會增大,盈利能力會被大幅削弱,可能會導致企業不能投入資金去開展對新技術、新產品的升級研發,企業的創新能力自然會受到影響,如此持續的時間長了,行業的洗牌也將不可避免。
 
自年初以來,液晶面板企業的處境一直是比較艱難,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從去年三季度起,京東方、TCL科技的凈利潤增速出現了明顯放緩,這在今年一季度表現得尤為明顯,TCL科技實現營收400多億元、同比增長了25.81%,歸母凈利潤近14億元、同比卻減少了43.89%。
京東方實現營收500多億元、同比增長0.4%,歸母凈利潤近44億元,同比也減少了16.57%,相比之下,京東方去年實現營收近2200億元,同比增長61.79%,歸母凈利潤近26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12.96%,兩相比較,在利潤方面的反差不可謂不大,龍頭企業尚且如此,其它企業的情況亦是可想而知。
 
龍頭企業計劃減產,以緩解價格和庫存壓力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年二季度的市場需求與面板價格仍然是不容樂觀,即使有”6.18”購物節和各地推出消費刺激政策的加持,二季度仍會延續下滑的態勢,只是幅度會有所收窄。
 
預計隨著下半年各方面條件的好轉,55英寸以下面板的價格會出現不同程度地止跌或回升,大尺寸面板的價格走勢還需要關注去庫存程度。
 
減少面板產量已成為各企業不得不采取的共同選擇,面板市場正在經歷近幾年前所未遇的減產浪潮,首先是面板采購方大幅度減少了全年的生產計劃,如今年二季度,三星采購的面板數量從1300萬片降到不足900萬片。
 
壓力傳導之下,面板企業也不得不開始行動起來,繼韓國之后,6月份國內的面板企業也開始進行較大規模面板產量的調整,有預計顯示,面板行業將減少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的產量。
 
群智咨詢預計,今年二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投片量環比將減少3.3%,三季度相比二季度還會減少7%,除了減產的幅度比較大以外,減產的范圍也超越了以往,涵蓋了從5代到10.5代的面板產品,減產時間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TCL華星計劃將減產時間延長到9月份,京東方和惠科則會根據市場需求預測而定。
 
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顯示面板的產能增速同比高達12%,是近幾年來產能提升最快的一年,而市場需求卻在下滑,這給各面板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從細分領域來看,大尺寸TV面板的產能過剩,去年前三季度TV面板的出貨量曾經占比在70%以上。
 
而洛圖科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電視整機出貨量為4750萬臺,同比下降6.5%,這已經是第三個季度出現下滑了,預計全年的出貨量將減少8%以上。
 
上游電視廠家出貨量減少,去庫存壓力增加,勢必會減少液晶電視面板的采購量,因此未來這一塊將是各面板企業重點調整的對象,綜合以上兩個因素,我們不難發現,今年各面板企業的產能去化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與此相應的是,幾家面板龍頭企業的A股市值也跌去了不少,截至6月9日,京東方A(000725.SZ)的股價從去年同期的每股6.03元跌至每股3.68元,TCL科技(000100.SZ)從每股7.5元跌至每股4.23元。
 
這說明面板行業尤其是龍頭企業一直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下一步企業如何結合市場需求,順利完成產品結構和產能產量的調整,這一點值得各方繼續深入觀察。
 
順勢而為,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液晶面板企業正在經歷行業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面對市場下行帶來的壓力,面板企業都在調整經營思路,一方面如TCL科技旗下的TCL華星逐步增加非電視面板業務,加大8K、120Hz、高端商用及電競等高附加值面板的生產力度,將非電視面板業務營收占比提升至24%。
 
惠科在長沙的第10條8.6代生產線啟動,主要生產4K、8K等超高清大尺寸顯示面板,另一方面TCL華星擴大了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如LTPS液晶面板、平板電腦、車載顯示器等,目前企業的非手機類營收占比已經達到了54%。
 
困境之中,各面板企業都在進行業務重心調整,TCL華星在逐步降低LCD TV面板在營收中的占比,增加高附加值面板的營收占比,企業強化了柔性OLED面板業務的研發生產能力,推出了柔性OLED折疊屏等新產品。
 
京東方也是不約而同地加快了柔性OLED面板的生產速度,今年一季度,京東方柔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1600萬片,同比增長近50%,京東方預計今年柔性OLED面板的出貨量會在1億片以上,并且柔性OLED業務的經營情況會繼續向好。
 
6月份,三星顯示將正式告別LCD面板業務,并計劃建立8.5代OLED面板生產線,三星顯示已決定于6月初關閉最后一座LCD電視面板的8.5代工廠,正式退出LCD業務,后續會將AMOLED面板作為業務核心,預計今年QD-OLED面板的產量將達到約100萬至150萬片,其第二條QD-OLED面板生產線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投產。
 
「于見專欄」認為,當行業處于低谷期,市場需求增長乏力之時,就更需要企業保持戰略定力,結合自身特點,加大技術投入,推動轉型升級,一者無論是下游的面板生產企業,還是上游的供應鏈企業,都應立足穩中求進的經營思路,保持住生產與銷售的基本盤,盡量避免盲目跟風和盲目擴張。
 
二者困境也會倒逼企業關注新消費業態對面板的新需求,同時加快產能供應規模和產品結構的適應性調整步伐,如減少TV面板產能,增加OLED面板、中高端系列和高附加值面板的產能占比,通過對自身產品產能的優化調整,來減少虧損、獲得更多利潤空間和生存空間。
 
三者在強化對產能、產品結構及供應鏈把控能力的基礎上,企業還要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通過持續的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結語
 
與往年不一樣,今年面板市場的大環境不太好,面臨著全球供應鏈和消費市場徘徊低迷的嚴峻挑戰,液晶面板的價格一直是跌勢不止,當前局面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只有加速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液晶顯示和OLED顯示技術進軍,加快新品研發及產品結構調整速度,方能在逆境中站穩腳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