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8月1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近日,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科股份”)創(chuàng)業(yè)板IPO獲深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作為行業(yè)黑馬,惠科股份在近年成功坐上顯示LCD電視面板的第三把交椅,但隨著2021年下半年LCD面板單價暴跌,最大客戶三星砍單,業(yè)績承壓,此次IPO能否助力惠科股份穿越行業(yè)周期?
 
或將遭第一大客戶砍單
 
惠科股份專注于半導體顯示領域,主營業(yè)務為研發(fā)與制造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顯示器件及智能顯示終端。
 
在半導體顯示面板業(yè)務方面,惠科股份在布局主流非晶硅a-SiTFT-LCD技術的同時積極推進Oxide TFT、電流型背板及工藝平臺的搭建和產品技術開發(fā)工作,在國內率先實現G8.6高世代Oxide RGB OLED背板開發(fā)及生產技術平臺建設,已完成Oxide LCD量產技術開發(fā)及產品驗證。
 
目前,惠科股份已實現電視、顯示器、筆電、平板電腦、手機、車載、工控等多種應用場景顯示面板的量產出貨,并不斷拓展電子紙、醫(yī)療、戶外顯示屏等新應用領域。
 
在智能顯示終端業(yè)務方面,惠科股份主要生產智能電視等TV終端和顯示器、一體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廣告機、智慧健身鏡等IT及智慧物聯終端。
 
根據群智咨詢數據顯示,惠科股份2021年度LCD電視面板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LCD顯示器面板出貨量位列全球第六。
 
受益于疫情影響下居家辦公、線上教育等的需求暴漲,業(yè)內相關公司都迎來了業(yè)績的爆發(fā),惠科股份也不例外。
 
2019年-2021年,惠科股份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105.77億元、184.64億元、357.09億元,2020年、2021年營收增幅分別達到74.57%、93.40%;同期,其凈利潤分別為-13.09億元、4.67億元、78.51億元。
 
報告期內,惠科股份外銷收入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6.78%、63.91%和66.69%。
 
原因除了全球產能集中于中國外,也離不開三星、LG的大筆采購。
 
自2020年起,三星躋身惠科股份第一大客戶,報告各期銷售金額分別為9.12億元、34.99億元、72.86億元,分別占營業(yè)收入的8.62%、18.95%、20.40%;LG則躋身第二大客戶,報告各期銷售金額分別為4.47億元、15.05億元、29.69億元。
 
三星對于惠科股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與三星的合作出現變化,對惠科股份的業(yè)績將產生重大影響,而這或許正在變成現實。
 
7月4日,據韓國媒體The Elec報道,由于電視需求低迷,三星電子已暫停購買LCD面板。這一舉措計劃持續(xù)至7月底,后續(xù)會視三星電視庫存是否大幅下降來決定舉措是否延期。
 
因此,對于惠科股份2022年業(yè)績或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產品單價驟降,能否穿越周期
 
6月初,三星于當月關閉了最后一條液晶屏生產線。據悉,三星關閉的為LCD生產線,今后其顯示器業(yè)務的重心將轉向OLED。
 
此外,韓國的另一家科技巨頭LG也在逐漸壓縮LCD業(yè)務。有業(yè)內人士預測,LG徹底關閉LCD業(yè)務的日期或將從2023年提前至2022年下半年。
 
三星、LG等關閉LCD業(yè)務,除了技術本身逐漸落后外,與全球競爭形式的變化也緊密相關。近幾年,國內顯示面板廠商作為后起之秀強勢崛起。
 
Omdia出貨報告顯示,2021年,包括京東方、南京中電熊貓、華星光電、彩虹光電和惠科股份在內的國內面板制造商,平均月度電視面板出貨量已占總出貨量的62.2%。
 
在大尺寸面板方面,京東方的出貨面積排名第一,份額達到28.5%;其后為華星光電,份額為18.7%;排名第三的樂金顯示份額為10.9%;惠科股份、群創(chuàng)份額分別為10.6%、9.6%,分別位列第四及第五。
 
然而由于LCD顯示面板行業(yè)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性特征,所以產能上升未必意味著規(guī)模優(yōu)勢增加。相反,產能過剩會帶來價格下降,從而讓廠家不得不主動降低產能利用率以阻止盈利能力進一步惡化。
 
據Omdia預測,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將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底部,然后在市場需求恢復的基礎上逐步反彈,其同時預測,在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顯示面板制造商的產能利用率將降至73%。
 
所謂周期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而導致的價格波動性變化。
 
當面板廠商開拓出新的顯示應用且降本增效的工業(yè)化進程達到一定程度時,將反哺下游品牌商創(chuàng)造出新興市場需求,并吸引其他廠商加大投資力度,導致產能迅速擴張、面板價格下滑;而面板價格下滑會再次刺激市場需求上升,并導致部分規(guī)模效應不強、技術工藝落后的廠商盈利水平受損,從而選擇在削減甚至關閉產線出清產能退出競爭,供需關系隨之好轉、面板價格持穩(wěn)或上漲,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此次周期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LCD面板價格一路飆升,到2021年中達到頂點,在2021年下半年一路下跌。
 
產品單價暴跌,或遭三星砍單,惠科股份IPO能否助力穿越LCD面板周期?
 
 
因此,相關公司的凈利潤也受到了重大影響。TCL科技發(fā)布2022年上半年業(yè)績預告,預計營業(yè)收入840億-855億元,同比增長13%-15%,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億-7.5億元,同比下降89%-90%。
 
即使是行業(yè)老大的京東方,也一度被市場預測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降幅將達到50%以上。
 
惠科股份的抗周期風險能力顯然是弱于京東方及TCL科技的。
 
一方面,惠科股份的產品較為單一,報告期內,惠科股份來自TV面板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6.38%、63.03%、62.15%,而應用于TV的大尺寸面板是本次降價潮中受影響最大的之一。
 
據《證券日報》報道,2022年7月份,LCD電視面板主流尺寸價格均已擊破現金成本。
 
產品單價暴跌,或遭三星砍單,惠科股份IPO能否助力穿越LCD面板周期?
 
圖片來源:惠科股份招股書
 
此外,目前惠科股份僅有4條LCD生產線,雖然積極布局OLED,但仍未實現生產線技術突破。
 
而同期,京東方擁有12條G4.5代至G10.5代LCD產線及3條G6代AMOLED產線;華星光電擁有6條G6代至G10.5代LCD產線及1條G6代AMOLED產線;深天馬(000050.SZ)擁有6條G4.5代至G6代TFT-LCD生產線,以及1條G6代AMOLED生產線。
 
 
 
 
而OLED由于可以讓產品更輕薄、反應速度更快、顯示畫質更優(yōu)異,已經在智能手機等領域形成了較大優(yōu)勢,并有逐步向大尺寸發(fā)展的趨勢。
 
另一方面,此前順周期時的大肆擴產也使得惠科股份負債高企。
 
報告期各期末,惠科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7.77%、70.76%和69.49%,遠高于同行業(yè)可比公司的平均值53.65%、57.72%、55.14%。
 
2020年、2021年,惠科股份在綿陽惠科、長沙惠科等新建面板產線,使得債務性融資增加,導致其報告期內財務費用中利息支出金額快速增長,分別為7.24億元、10.72億元和13.84億元。財務費用率也分別達到7.09%、5.23%、3.54%,遠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1.70%、2.57%、1.56%。
 
報告期各期末,惠科股份存貨規(guī)模不斷上升,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8.5億元、22.46億元和46.84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0.30%、8.12%和12.09%。
 
由于產品價格下行,2021年,惠科股份不得不為此計提了9.91億元跌價準備,計提比例達17.47%。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yè)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