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鴻海集團已撥款100億元用于大陸廣開零售店,年內至少開20家蘋果零售店。業內認為,如此規劃的代價是出讓蘋果的部分生產訂單。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panel/news/dynamic/2011/1220/12996.html
假如負責為蘋果組裝iPhone和iPad的鴻海既做代工又做銷售會怎么樣?昔日的討論,現在將成為事實。據IT商業新聞網獲悉,鴻海集團已撥款100億元用于大陸廣開零售店,年內至少開20家蘋果零售店。業內認為,如此規劃的代價是出讓蘋果的部分生產訂單。
砸錢100億
鴻海精密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昨日表示,已劃撥人民幣100億元(約新臺幣447億元)的資金用于在大陸開設更多以“賽博數碼”為品牌的零售廣場。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
賽博數碼董事長張瑞麟表示,賽博數碼已取得蘋果產品在大中華區的一級代理權,將積極在賽博數碼的店內開蘋果專賣店。今年底前將開20家蘋果專賣店,而明年目標將超過50家,并希望創造三年內營收超過350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8.7億元)的成績。
業內人士評論稱,鴻海除了握有蘋果iPhone及iPad整機組裝訂單,以及零組件如機殼、連接器、觸控面板等,也已經滲入蘋果的供應鏈。此次大舉開設蘋果專賣店,可以說是把蘋果吃個精光,連皮都不放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過去十年,鴻海科技集團已通過旗下零售子公司賽博數碼在中國大陸開設了數百家電子產品零售店。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甚至透露,賽博數碼計劃在臺灣上市。
如此,鴻海前店后廠,堪稱一個近乎完整的產業鏈,蘋果是否能容忍這樣的事情?
訂單屢失
據消息人士最新的消息,蘋果新一代iPhone 5即將在9月開始出貨,供應鏈上緊發條全面備戰。和碩已確定與鴻海續享大單。據零組件業者估計,和碩首張訂單規模約為1,500萬臺。
此外,原本由鴻海獨享的iPad組裝訂單也可能出現變數。業界近日再度傳出,由于鴻海成都廠爆炸案,加速蘋果啟動第二供應商計劃,和碩、廣達雙龍搶珠,兩強爭搶iPad 3代工訂單。盡管和碩發言人林秋炭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與客戶機密,但外界言之鑿鑿:和碩勝出機會大。
對于蘋果而言,分散代工廠商,只是降低風險,對出貨影響不大。而對于鴻海,失去蘋果的訂單,意味著自身營收將受到影響,同時對手在壯大。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呂智穎(Jasmine Lu)在一項研究中指出:“蘋果一直是鴻海的首要客戶,在2010年對該公司的銷售貢獻度為26%。我們預測來自蘋果的銷售成長在2011與2012年分別為52%與33%,分別占其總銷售的30%與36%。”
反之,業界預測,隨著2011年9月開始出貨,應該能為和碩及相關供應鏈帶來明顯營收挹注。
博弈蘋果
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一直希望打通“最后一公里”渠道的郭臺銘,昨日再次強調,“鴻海沒有品牌,所以最中性,可以去做通路(即渠道,Channel),跟所有客戶維持很好的關系”。
有業內分析認為,鴻海的代工已接近“天花板”,郭臺銘不甘心依賴蘋果,被蘋果鉗制,已經不能不求變;而蘋果,也不愿意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在鴻海的籃子里。訂單的轉移和鴻海的擴張,有可能是雙方之間的一種默契。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最新的iPhone將會比iPhone 4更輕更薄,如果鴻海無法改善良率,新的iPhone可能會延后上市。而下一代的iPhone“復雜度高且很難組裝”。今年六月,郭臺銘在曾坦言iPhone的生產難度很高。
盡管如此,分析師普遍認為,鴻海的毛利率會繼續遭到擠壓。
呂智穎指出,蘋果與鴻海的關系非常緊密,但很明顯生殺大權都握在蘋果手里。蘋果正在積極籌備的新iPhone很可能會讓鴻海受到更進一步的擠壓。
鴻海如果成功轉移,則有效解決對蘋果代工的依賴。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郭臺銘的銷售帝國中,蘋果仍占據一定的地位,這意味著鴻海將于蘋果店形成直接的競爭。蘋果在供應鏈中的霸氣,仍然考驗著鴻海。今年早些時候蘋果iPad補差價“雙重標準”,讓業界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