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2012年,一個被電影《2012》渲染為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的年頭,現在成了全球面板產業極度盼望的一年。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panel/news/dynamic/2011/1227/13194.html
11月22日,臺灣地區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分別會見了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和當時尚未請辭的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討論兩家企業間的合作事宜。她透露,兩家公司均表示可以考慮。
這次會見是在全球經濟依舊低迷,臺灣地區高科技產業飽受沖擊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眼下,臺灣當地輿論把DRAM、LCD、LED及太陽能產業合稱為“四大慘業”。其中,就LCD涉及的面板產業而言,臺灣地區是全球主要的面板供應地之一,由于經營環境不理想,企業業績慘淡。
近一段時間,臺灣地方官員一再談及如何解決面板產業的問題,頻繁程度前所未有,反映出產業整體深陷虧損的狀況已經令政府也不敢掉以輕心。如何拯救“四大慘業”,成了當地各相關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大企業間的合作,成了他們首先想到的解圍之道。
從11月起,友達16位高級管理人員減薪15%。但對于“四大慘業”的說法,李焜耀認為這種稱呼是不公平的,至少友達有條件度過寒冬。友達的舉措和態度反映出業者在忙于自救的同時,更不希望外界對企業失去信心。
實際上,綜觀全球,面板產業的當前現狀符合“慘業”之實,沒有任何一地的業者能夠獨善其身。
產能過剩危機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面板廠商虧聲一片。
在韓國,三星的LCD事業部虧損900億韓元,這位全球面板“一哥”也沒能逃出季度連續虧損的厄運。之前連續三個季度報虧的LGDisplay營業虧損4920億韓元,遠遠超出市場平均預期的1965億韓元,更是第二季虧損額的10倍之巨。
在臺灣地區,友達稅后凈虧損157.96億元新臺幣,遠高于市場預期。在過去一年中,友達虧損總額超過500億元新臺幣。遭遇連續第五個季度虧損的奇美電子,虧損額為172.57億新臺幣,今年前三季度稅后虧損總額為444.48億新臺幣。至于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雖然虧損金額不及“面板雙虎”——友達和奇美電子,但它們已經兩年沒能打贏扭虧仗。
作為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的領頭羊,京東方即便有政府的不斷“輸血”,也無法摘掉多年虧損的帽子,眼下它更不可能盈利。京東方今年第三季度單季虧損9.28億元,預計全年虧損將超過30億元。
對于行業現狀,友達代理總經理鄭煒順在專業投資人說明會上表示,“第三季度看不到任何景氣提升,未來一到兩個季度也看不到迅速改善的可能性。”這不是一家之言,而是業者的共識。
業者一片哀鳴背后,最突出的行業性矛盾是產能過剩。市場研究機構IDC資深研究經理徐美雯指出,2011年第三季,全球TFT-LCD面板的供需比約為105%,第四季可能降到104%,但2012年上半年可能又將提高到105%-106%。假設三星、LGDisplay、友達在中國大陸投建的高世代線直到2012年都不投產,并且終端需求復蘇,最快到2012年下半年TFT-LCD面板市場才有機會恢復到供需平衡。但徐美雯認為,2012年全年都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在供過于求情況下,面板價格整體下跌十幾個月。業者和研究機構均指出,主流產品的液晶面板價格已接近面板廠的現金成本價。
不但面板廠商神經緊繃,上游零組件供應商也倍感壓力。以產業鏈業者密集的臺灣地區為例,背光模塊廠瑞儀雖有蘋果訂單護航,其今年第三季的毛利率也不過只有9.7%;光學膜/聚光片廠迎輝2010年平均毛利率約為14%,今年前三季度降至8.7%;導光板廠茂林的毛利率從第一季度的28%降到第三季度的22%。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認為,面板價格“不會再跌,也跌不下去了。”他指出,全球面板廠已不再降價求售,并且積極控制產能利用率,加之進入傳統旺季,業者有計劃在12月調漲價格,“但能否實現,還要看下游的接受度。”謝勤益說。
雖然有漲價的理由,但面板廠商對于此事諱莫如深,因為幾家大廠又接到反壟斷罰單。10月末,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以在2001年至2006年間共同操縱市場價格為由,決定對10家亞洲液晶面板制造商處以總計1940億韓元的罰款,涉及三星、LGDisplay、友達、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及三星和LGDisplay在中國臺灣地區與日本的分公司等。
樂見整合
外部需求不景氣,產業內部競爭日益激烈,這使得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更加重視整合的重要性。
11月中旬,索尼、東芝和日立整合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業務一事終于塵埃落定,三家公司簽署正式合約,聯合組建日本顯示器公司。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顯示器公司資產達2300億日元,將于2012年年初開始運營,并且將超越夏普,成為全球中小型液晶面板的新晉龍頭。
由于智能移動終端市場的興起,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中小尺寸面板成為難得的亮點。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由于面板價格下跌,今年第三季起,除了筆記本電腦面板與平板電腦面板之外,全球其余用途的面板出貨營收均環比下滑。
另有引人注意的一點是,日本政府在這次三家公司的整合中扮演了推手的角色。日本顯示器公司由日本創新網絡公司(以下簡稱“INCJ”)負責運營。INCJ是一家由日本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它此次投資2000億日元獲得了合資公司70%的股份。
業內人士認為,跟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相比,日本目前在全球面板市場節節敗退,索尼、東芝和日立聯合,是為了集中優勢,提高競爭力,反擊韓國和臺灣地區的同行。而這也是日本政府所希望的。
與日本不同,臺系面板業的整合強調的是合作。日本三家公司就整合而簽約后,臺灣地區經濟部部長施顏祥被問及當地廠商是否有整合的可能性。他明確地表示,大面板廠間適當的合作是必要的,已經和個別廠商接觸,討論合作的各種可能性,但因為各公司策略不同,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協商。
其實,業者方面也希望政府能夠給予產業足夠的重視。在強調友達可以度過寒冬的同時,李焜耀表示,不希望當地的其他同行出狀況,希望政府對面板產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比較明確的態度,早點采取行動。而對于產業整合,李焜耀認為友達始終對此持開放態度。他坦言,對日本政府愿意投資2000億日元協助面板業者整合感到驚訝,臺灣地區政府或許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業者已經在某些方面展開合作,目前,友達和奇美電子正在洽談聯合貸款。
寒冬中有技術競賽
為了應對眼下的窘境,面板廠商不得不一再縮減開支。
8月末,LGDisplay把2012年的資本支出預算調降到約3萬億韓元。該公司原本設定2012年的資本支出預算是5.5萬億韓元,第一次調整時降到約4.5兆韓元。友達則是接連下調2011年的資本支出,從最初的900-950億新臺幣,下調至600多億新臺幣。不但如此,該公司初步估計2012年的資本支出可能不超過400億新臺幣,創有史以來的新低。
奇美電子南科廠總經理王志超近期透露,不排除奇美電子今年實際資本支出可能會比先前宣布的更低。今年,奇美電子已經兩度調低了資本支出,從最初的1000億新臺幣縮減至500-600億新臺幣。
面板業者的投資腳步都已放慢,一個突出的表現是,原本面板大廠爭先恐后在中國大陸投建高世代線,眼下這股熱情已經迫于現實而冷卻。LGDisplay宣布在廣州的8.5代線無限期延后,三星在蘇州的7.5代線建設沒有了后續進展。友達幾番輾轉終于獲準在昆山投建的8.5代線也已放緩建設。
臺灣地區研究機構工研院(IEK)指出,過去的幾年中,面板廠商的產能大就能獲得更多利潤,但隨著全球面板需求量降低,僅擴大產能并不能提高效益,應用新技術才是提高銷量的最佳方法。
索尼、東芝和日立在成立合資公司的聯合聲明中表示,合資公司將專注于開發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
不僅是日本,新一輪的技術軍備競賽正在全球面板產業中展開。
韓國是全球發展OLED最積極的地區,三星和LGDisplay正逐年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資,其中全球AMOLED市場幾乎被三星一家獨占。不僅如此,兩家公司還在積極向本土廠商采購所需設備,韓國政府也正加速推動本國相關設備的自給率向80%邁進。
臺系廠商也在不斷規劃,如“面板雙虎”各自利用既有的部分生產線轉做OLED面板。施顏祥明確表示,將積極協助當地AMOLED產業鏈。
在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看來,產業巨頭提前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是為了卡位,從而制約后來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業者也不甘落后。除京東方大舉投入220億元興建5.5代AMOLED生產線之外,天馬、彩虹、維信諾、信利和虹視等廠商也都在積極布局。
市場研究機構IHSiSuppli中小顯示器研究首席分析師VinitaJakhanwal認為,中國已經開始重視AMOLED,憑借巨大的制造能力和產量,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資本投資支持,中國很可能成為這一領域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