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0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硅創新推出壓電式觸控(Voltage-Driven)IC的長期展望,主要系此觸控技術具有低耗電及靈敏度高等優點,就單顆IC價格也將較電容式觸控IC便宜約15-20%。目前公司規劃最快將于4Q09開始量產,初期將支援10吋以下的中小尺寸面板應用,并率先切入大陸手機市場。硅創3Q09小尺寸TFT Driver IC出貨量持續成長,加上大尺寸TFT Driver IC進入出貨旺季,對其3Q09營收季增率預估由原來10-15%提升至15-20%。展望4Q09營運,由于小尺寸TFT Driver IC于大陸市場市佔率持續增加以及新產品壓電式觸控IC即將導入量產,營收可望呈現個位數成長。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0909/08-2959.html
由于小尺寸Driver IC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廠商因具有成本競爭優勢,未來日系廠商將逐步退出,韓系廠商基于獲利考量,尋找Second Source或是釋出代工訂單機會大增,這部分將有助于硅創市佔率持續提升,以及打入韓系手機廠商的供應鏈。而在C-STN市場部分,因品牌手機廠已大多轉向推出TFT手機Model,原本認為硅創長期營運將因此受到影響,不過在韓系廠商也逐步退出C-STN市場后,可望彌補這方面下滑的疑慮,為明年硅創于C-STN市佔率可望由目前的50%提高至70%。
在新產品部分,看好硅創新推出壓電式觸控(Voltage-Driven)IC的長期展望,主要系此觸控技術具有低耗電及靈敏度高等優點,就單顆IC價格也將較電容式觸控IC便宜約15-20%。目前公司規劃最快將于4Q09開始量產,初期將支援10吋以下的中小尺寸面板應用,并率先切入大陸手機市場,此項技術主要是改良自傳統電阻式及電容式技術,整合自行開發的DSP、CPU以及向法國廠商取得授權的Scanning System,并已申請專利。
壓電式多點觸控技術所搭配的面板結構與Apple iPhone的矩陣式ITO結構非常相似,其感應原理與iPhone類似,最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其訊號源為電壓源而非電流源。當上板與下板接觸處所導通后形成回路造成電壓值改變,再透過如同LCD驅動IC之掃描方式由Row發送訊號再由Column接收回來判定觸摸點位置,由于其掃描頻率最高可達200Hz,因此可即時快速獲取觸點資訊,再透過其專用的MCU、DSP來準確計算出多點座標。此壓電式技術在沒有觸摸動作時,觸摸屏不會耗電,因此功率遠低傳統電阻式多點觸控技術。
目前義隆電出給G2手機的電容式觸控IC單價約$2-2.5,而出給白牌手機觸控IC單價約$1.6-1.8,嘗試分幾個情境分析來預估對其營運貢獻(如表四),若我們採最保守的預估出貨量500萬顆、淨利率20%來算,對其營收貢獻約1.64-2.46億元,約佔2009年營收比重3-5%之間,而EPS貢獻約0.29-0.43元。
延續2Q09強勁的營收成長動能,大陸白牌手機旺季需求持續以及接獲韓系客戶MP4訂單,硅創3Q09小尺寸TFT Driver IC出貨量持續成長,加上大尺寸TFT Driver IC進入出貨旺季,對其3Q09營收季增率預估由原來10-15%提升至15-20%,其中初估8月營收約5億元、與上月相當,9月營收約在5.2億元,而毛利率方面預估仍可維持在24-25%的高檔。
展望4Q09營運,由于硅創目前小尺寸TFT Driver IC于大陸市場市佔率持續增加(主要以QQVGA為主),預估單月出貨量可望由3Q09的4-5KK升至6-8KK,以及新產品壓電式觸控IC即將導入量產,對其4Q09營運不看淡,預估營收可望呈現個位數成長。
有鑒于中小尺寸Driver IC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日圓升值及成本競爭壓力等因素,日韓等IDM大廠包括Samsung、NEC、Renesas近年來則相繼退出中小尺寸Driver IC市場,最受矚目的事項為日系廠商近兩年紛紛進行整合,如04/2008 Renesas、Sharp、與國內力晶合資成立新公司,而2Q09NEC及Renesas也宣佈進行合併;另外,硅創于06/2009 也開始打入韓系廠商MP4的供應鏈,并以TFT小尺寸Driver IC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