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2011年6月22日,蘋果公司的專利軍火庫里,出現一樣新武器:編號“7,966,578”新型觸控專利。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107/05-10410.html
這個專利的出現,這兩天包括在美國和臺灣的科技圈都引起高度關注,美國科技部落格Tested評論:“這幾乎包括了多點觸控技術的所有層面(it covered everything multi-touch)。”
新專利震撼臺廠!華碩、宏碁法務忙著分析
意思就是,蘋果拿到這個專利后,未來像兩只手指輕輕一分,就能輕松放大網頁的多點觸控,只有蘋果產品能合法使用。其他廠商,包括Google、三星(Samsung)等公司法律風險升高,沒有蘋果授權,就只能用一支手指或其他回避設計操作智慧型手機,這將改寫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戰局。
▲為阻止宏達電、宏碁等競爭者跟進,蘋果早在觸控面板專利布下重兵,連戴手套操作觸控屏幕的專利,都已搶先注冊。
這幾天,臺灣品牌廠華碩、宏碁,IC設計公司義隆電的法務人員,也正忙著分析這則專利帶來的影響,“我們的法務初步研判,這個專利沒那么嚴密,”華碩法務長洪崇仁分析。
但臺灣科技專利商標事務所律師陳啟桐觀察,用工程的方式,都可以設計出新的方法,譬如,創造新的手勢,用一支手指畫圈,放大圈內的網頁,“但那就不是最自然的方法,也不是多點觸控了。”
臺灣科技業對這個專利的沖擊,看法各不相同,“大家都看錯了,”一位觸控屏幕廠技術長認為,蘋果的這個專利,不是為了獨占現有多點獨控的技術,而是蘋果替下一代平板電腦發展的新操作界面,這是蘋果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他分析,現有的多點觸控技術,其實只能用一只手操作,一次也只能跑一個程序,“這則專利的示意圖,是用雙手操作的,”他觀察,可以讓你左手單指控制瀏覽的內容位置,右手雙指控制瀏覽的內容大小……,他觀察,這意味著蘋果即將推出功能更強,可以一次跑多個程序的新裝置。
專利戰早已開打!光是三星,訴訟就跨四國
無論臺灣廠商如何解讀這個專利,更值得注意的是,觸控屏幕的專利之戰已經變成兵家必爭之地,就算沒有多點觸控專利,蘋果的專利軍火庫里,還是堆滿了武器,“這不是蘋果第一次申請觸控專利,兩年前就有了。”義隆電發言人劉代銘觀察。
蘋果的專利戰爭早已經開打,Android陣營的三家主要制造商,摩托羅拉、三星和宏達電,全都早被蘋果告上法院。以三星為例,今年4月,蘋果控告三星電子侵犯蘋果7項專利,其中多項和觸控屏幕的界面設計相關。三星不甘示弱,擴大戰局,今年4月在韓國、東京和德國對蘋果提出告訴。6月22日,蘋果反擊,在韓國起訴三星。打國際專利訴訟,每一審要花掉600萬美元,在四個國家開打,加上上訴費用,將是天文數字。
蘋果手上的“倚天劍”之一,就是被稱為iPhone專利的7479949號專利,這項專利的內容是蘋果為觸控屏幕設計,用來分析使用者手指動作,進一步決定操作指令的技術,這個技術是蘋果iPhone操作界面的核心,靠這項專利,蘋果就告遍諾基亞、宏達電和摩托羅拉。
觸控專利只是冰山一角,蘋果的專利布局越來越綿密,“看得到的東西,蘋果都能申請成專利,”美國網路媒體形容,但事實是,蘋果竭盡所能要防止自己設計的使用者界面被抄襲,連你桌面上丟棄檔案用的垃圾桶圖示,都已被蘋果申請為人機界面專利。
要逼對手讓路!拿“老技術”告宏達電
過去兩年,蘋果申請的專利越來越多,去年蘋果申請到新型的高感度手套系統專利,這個專利要解決使用者冬天難以使用觸控操作的致命傷,過去,戴手套操作iPad,隔著一層手套,觸控屏幕偵測不到用戶動作,脫下手套操作,手又很快凍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蘋果設計出一款輔助用的手套,戴上這款特殊手套,iPad就能精確感應到使用者的每個觸控動作,這只是蘋果眾多觸控專利的一角。現在蘋果在美國的專利雖然只有1800項,但工研院技轉中心主任王本耀觀察,很多都屬于重要的基礎專利,“特別是在人機界面領域,”蘋果的專利越來越多。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資料庫,蘋果目前有1820項專利,其中有347個是今年才拿到的新專利,占蘋果全部專利的19%,以觸控(touch)做關鍵字搜尋,蘋果擁有的相關專利,有72件,占全部的近4%。
2010年3月2日,蘋果也用20項專利狀告宏達電侵權,使用的專利更是多元,其中一項,還是蘋果1995年的“老技術”專利。
王本耀推斷,蘋果祭出專利戰,是要逼對手讓出一條路來,“不是投靠他的陣營,就是轉做和蘋果無關的產品,”專利問題對代工廠的影響可能較小,可以和客戶、供應商另簽新約,解決授權問題,但是臺灣的品牌廠就可能直接面臨蘋果的專利訴訟威脅。
如果不積極累積專利武器,臺灣的電子品牌廠可能會面臨面板業在反托拉斯法案遇到的窘境,就像兩年前,奇美電因為反托拉斯法案,被罰款2億2000萬美元,好不容易才賺到的辛苦錢,因為一個官司失敗,就得通通吐出來。
陳啟桐觀察,蘋果掀起專利大戰,用意在于嚇阻對手,“專利訴訟成本高,太小的公司他也不會告,”等到對手大了,威脅到蘋果的地位,蘋果才會發動法律戰,“專利,只有在告人的時候才有用,”這幾年,Android陣營市占率快速增加,蘋果才選擇發動法律戰。
特別的是,蘋果即使有專利,卻不控告推出系統軟體的Google和微軟,因為這兩家公司專利也不少,告起來未必輸蘋果,另一方面,蘋果還在跟Google合作搜尋業務賺錢,也不想跟Google打壞關系。
臺廠應戰良策!布局關鍵專利當和解籌碼
面對蘋果的專利網,臺灣廠商能怎么做?王本耀觀察,臺灣廠商有幾個方式可以解決問題,第一,找到美國專利商標局審查專利時,忽略的專利前案,推翻蘋果的專利申請,“但臺灣還沒推翻過蘋果的專利,”另一個方法是拿出蘋果沒有的關鍵專利,反控蘋果侵權,達成和解。
但更重要的是未來臺灣廠商能否一起合作,用打群架方式,來面對這場需要財力也需要腦力的專利戰。
王本耀指出,像宏碁曾被惠普控告侵權,宏碁因此向工研院購買筆記型電腦、印表機等關鍵專利,反訴對方侵權,最后終于和解收場,“臺灣廠商手上,專利不多,但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個關鍵專利,”透過合作,事先布局幾項足以抵抗對手的武器,才是重點。
一位宏達電主管則分析,像多點觸控專利,其實是很基礎的東西,這個專利不只是臺灣廠商受影響,Google、微軟都受影響,“他也不可能和所有人為敵,”蘋果告宏達電,其實微軟和Google才是主角,最終還是要所有人坐下來,談出一個合理的和解協議,“最后還是會變成比政治勢力。”他觀察,這不再只是單一廠商的專利競賽,合縱連橫,跟其他人一起打專利戰,臺灣才有勝算。
宏達電已出招!被告也反告,最有指標性
大和資本研究區域聯席主管陳慧明則認為,對于蘋果來說,臺灣廠商和蘋果直接競爭的地方并不多,“臺灣更像是代工產業鏈,合作的機會比競爭多,他們也不想搞壞關系,”他認為,三星和蘋果的專利戰爭,才真的是激烈競爭。
陳慧明認為,被告沒有關系,但重點是,“有沒有找到問題的重點,解決的方法,”而且,現在Android陣營都被告,等于所有人合攻蘋果,“我們是夾在幾個大山頭之間,最好的做法是跟每一家都合作,”他分析,面對蘋果的控告,宏達電不會在法庭上把牌都亮出來,而是打團體戰,跟Google及其他Android廠商合作,逼和蘋果。
“訴訟只是手段,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用商業手段解決,”陳啟桐說。
無論如何,蘋果和宏達電的訴訟結果,對臺灣都會是最具指標性的案例;宏達電的規模不如三星,歷史也不如摩托羅拉長,去年5月宏達電還是拿出了五項專利,反控蘋果,這一役可以反擊成功嗎?這將會是臺灣廠商未來和蘋果競爭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撰文:林宏達,《商業周刊》)
【小資料】你想不到的蘋果專利
專利名稱:廣義輸入辨識法
特色:觸控屏幕可辨識觸控物是人的耳朵、臉頰或桌椅
核準日期:2011.1.25
美國專利文號:7,876,310
專利名稱:高感度手套系統
特色:解決戴手套無法操作觸控屏幕問題,也可讓平板電腦更易感應手指頭
核準日期:2011.1.25
美國專利文號:7,874,021
專利名稱:智慧衣
特色:衣服內偵測器,可傳送你所在地點、動作等到手機或平板電腦上
核準日期:2010.4.13
美國專利文號:7,698,101
專利名稱:音樂出租系統
特色:可透過云端租音樂來聽,卻不會傷害著作權
核準日期:申請中
美國專利文號:申請中
資料來源:美國專利商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