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低成本制造高畫質有機EL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107/06-10432.html
在通過以動態范圍廣的高畫質為特點的有機EL提高顯示附加值的動向方面,索尼的發布依然備受關注[演講序號:35.3]。其他公司的技術人員紛紛表示,該試制面板的畫質“在有機EL中屬于最高水平”,實現該高畫質的關鍵在于降低亮度不均。
導致有機EL面板亮度不均的原因之一,是TFT的柵極電極與源漏極電極之間會產生寄生電容。寄生電容的大小隨著屏幕上的位置不同而變化,由此產生亮度不均現象。亮度不均現象在本應該發揮自發光優勢的有機EL面板的低灰階時尤為明顯。如果能充分縮小TFT的寄生電容,就可以解決該問題。
因此,索尼此次改進了TFT的構造。將以前的底柵構造改為了自對準型頂柵構造(圖7)。自對準型頂柵構造由于可加長柵極電極與源漏極電極之間的距離,能夠充分縮小寄生電容。
圖7:索尼開發出能以低成本制造的高畫質有機EL技術
索尼開發出通過降低亮度不均現象提高了畫質的有機EL面板(a,b)。為了解決導致亮度不均的原因之一——TFT的寄生電容問題,采用了自對準型頂柵構造(c)。該方式還有助于實現低成本化和高精細化。(b和c)由本站根據索尼的資料制作。
索尼為采用自對準型頂柵構造,開發出了新的制造工藝技術。在形成柵極電極后形成鋁層,通過氧退火處理將鋁擴散至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源漏區域。同時還能形成Al2O3保護層。掩模工序僅為四道,在成本方面也具有優勢。
除此之外,在有機EL相關領域,有助于實現大面積化和低成本化的涂布型有機EL的進步也是SID 2011上的熱門話題。其中,尤其令技術人員驚嘆的是ORTUS TECHNOLOGY公司發布的有機EL面板[演講序號:62.2]。該面板實現了令專家也為之驚嘆的顯示品質:“畫面非常漂亮,如果沒有人點明的話,甚至不會留意到這是涂布型”(圖8)。
圖8:ORTUS TECHNOLOGY利用凸版印刷法開發出高畫質高分子型有機EL面板
ORTUS TECHNOLOGY開發出了高畫質高分子型有機EL面板(a,b)。利用ORTUS出資成立的公司凸版印刷擁有的凸版印刷法,分涂了RGB三色的有機EL材料(c,d)。(c和d)由本站根據ORTUS的資料制作。
觸摸面板向薄型、多功能發展
在除了影像顯示外,還能進行操作和輸入的觸摸面板技術方面,實現了薄型化和多功能化的發布接連不斷。
薄型化方面,韓國三星集團的研究所——三星尖端技術研究所(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AIT)開發出了折疊型和可與柔性有機EL一體化的On-cell型觸摸面板技術[論文序號:43.2]。由此,可減薄有機EL面板和觸摸面板整體的厚度(圖9)。SAIT此次開發出了整體厚度約為1.2mm的4英寸試制品,已經驗證可同時實現基于有機EL的高畫質影像顯示和基于投影型靜電容量式的多點觸控輸入。另外,韓國三星移動顯示器(Samsung Mobile Display)開發的折疊型有機EL面板也采用了此次的觸摸面板一體化技術。該技術還能用于可彎曲的柔性有機EL面板。SAIT希望最早在2011年內使此次的技術實現實用化。
圖9:折疊型和可與柔性有機EL一體化的觸摸面板
SAIT開發出了折疊型和可與柔性有機EL一體化的觸摸面板技術。特點是可減薄有機EL面板和觸摸面板整體的厚度。圖由本站根據SAIT的資料制作。
東芝移動顯示器(TMD)發布了在面板內部內置觸摸面板功能的In-cell新技術[論文序號:43.4]。該液晶面板在顯示像素內嵌入了可進行多點檢測的靜電容量式觸摸面板功能(圖10(a))。畫面尺寸為7英寸,像素為1024×600。與需要外置觸摸面板的原產品相比,厚度減薄至43%,約為1mm,重量降至48%,為225g。外光反射率也降低約10%。
圖10:TMD發布In-cell型觸摸面板
TMD開發出了兩種In-cell型觸摸面板技術。一種是將靜電容量式觸摸面板功能內置在顯示器中的技術(a,b),另一種是將光電傳感器內置在像素中實現寫入和消除的技術(c,d)。
多功能化方面,TMD發布了除書寫和繪畫外還能消除的技術[論文序號:50.3]。利用光學筆進行輸入和消除。液晶面板像素內設置有光學傳感器,用來讀取光學筆的光,進行輸入和消除。輸入時,如果像素為白顯示,則變更為黒顯示。消除時,如果像素為黒顯示,則變更為白顯示。通過將顯示數據保存在像素內的存儲器中,還降低了耗電量。該公司試制出了兼具上述輸入和消除功能的7英寸液晶面板(圖10(b))。